前言
五月的FED關注的主要是雙重任務,因關稅不確定性所面臨的挑戰:失業率與通膨。

經濟目前尚撐得住,通膨數據也朝向降溫。給FED更謹慎的決策空間。

等待,可以說是本次會議的主軸。
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部分,鮑爾在回答時解釋了第一季意外出現的GDP負成長:提前進口的效應。除去因關稅與投資劇增的進口額,經濟實質上是溫和成長的。下一季可能就會恢復正成長,這是統計上產生的現象,並非實體經濟出問題。
失業率
4.2%的失業率接近完全就業,變化也是平穩波動,不像去年八月股災時那樣急劇上升,讓鮑爾當時不得不預防性降息。目前就業市場是價格穩定供需平衡,讓聯準會不急著做出決策。
通膨
能源、住房、服務業等物價通膨都開始鬆動下滑,整體通膨只略高於2%,關稅的通脹效應可能是短期的,FED長期仍可能達成2%通膨的目標。
雙重任務
本次會議鮑爾首次明示了降息的條件:失業率。
經濟成長放緩並不是FED所關注的,唯有當失業率急速上升,如去年八月後那樣,並且通膨沒有惡化,聯準會才會再次啟動降息。
鮑爾強調他們嚴密監控著「硬數據」,一出問題他們會果斷迅速出手。
這與之前模糊的態度不同,一來,確定了FED真正關心的兩項數據為何,明白了降息的條件。並且也明確知道,他們有決心迅速且大幅度在硬數據惡化時出手。回答問題時,鮑爾說去年的降息動作有點過於謹慎,下次失業惡化會更果斷出手。
鮑爾承認假如通膨與失業一起惡化會很棘手,但目前可能性不大(通膨正因能源價格與消費放緩降低中)。目前處於高度不確定期,只能靜觀其變。
結語
整體
這次會議主要釐清了軟數據與硬數據對FED的影響,FED為了面對高度不確定性,只會在硬數據出問題時出手,意思是,去年的兩碼降息並非是對經濟疲軟的預防,而是應對快速攀升的失業率。
同樣的,之後的降息不會因為市場恐慌或預期,只會盯緊失業率,失業率快速攀升,就會比八月時更果斷出手。六月的會議會更新點陣圖與經濟指引,是更關鍵的觀察點。
股票
經過四月的下跌,股市目前已經恢復大致平穩,目前SP500的公司財報75%優於預期,仍然穩健成長,股價相對合理。且過往經驗,當年度經歷25%以上下跌的,五年後的報酬率都會不錯(50~70%)。
然而關稅的威脅仍在,是否會造成經濟衝擊使經濟衰退是未知數,好消息是只要通膨沒惡化,FED有許多手段能救。
因此投入指數是合理的,但要保留槓桿的空間,不適合槓桿開滿,並且緊盯油價,只要油價疲軟,通膨就不會惡化。
要做好劇烈波動的準備(FED只救急不就恐慌),持股不要輕易殺在阿呆谷,寧可出問題後讓FED救。
債券
公債部分,美元計價因台幣升值低估約7%,實際上TLT價格是在85(0碼)~90(今年2碼)之間震盪,變化不大。有資產配置的需求,適合在TLT接近85時接。但不適合全倉債券,匯率風險尚未解除(當然你花美元的話沒差)。
投等債部分,舊的部位如果想減碼,可以等六七月回到區間上緣再動作,並且賣出後以美元的形式持有(比方說直接買00646/VOO並且放著),直到之後台幣匯率回來。
降息目前還不會快速開啟,且即使開啟,反映完風險的股市表現會更強勁。
因此新資金方面,目前00713的價位無論如何都比投等債超值,回到55元之前建議買債券不如買高股息,因為台股目前還算合理價位,高股息更還在被低估中。長期而言股票一定優於債券。
補充:匯率
五月的匯率變化相信讓很多人嚇了一跳,在調整配置時,請務必冷靜,美股通常在弱勢美元一段時間後有不錯的行情,綜合過去大跌後往後五年的歷史報酬回測,在債券價格回到區間上緣時賣掉無腦持有VOO,五六年後再等匯率好時換回台幣資產,會比砍在30元換回台幣來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