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維系列
許多人開始創業,並不是因為「有解決市場問題的衝動」,而是來自一種模糊但強烈的情緒動力:想逃離職場、想自己當老闆掌握自由、想財富自由。這些動機本身雖然可以理解,但卻不是可讓品牌或是事業持續的動力,根據CB Insights研究,新創公司的失敗率高於90%。
因此,創業前需要先認清的事實是:- 討厭上班 ≠ 適合創業
- 想自由 ≠ 能承受高不確定性、極度自律與富有責任感
- 喜歡某個產品 ≠ 代表市場需要它
創業 vs. 自由職業:搞清楚這兩者差別
創業(Startup)與自由職業(Freelance)最大的差異在於規模性與系統性。

很多人其實想要的是自由職業的生活方式,卻誤以為那就是創業。兩者沒有好壞,但必須認清差異,否則會陷入錯誤目標與壓力之中。
真正值得創業的理由,應該是:
- 對某個領域的問題有深入理解與切身痛感
- 清楚知道誰有這個問題、目前市場的處理方式、為何不夠好
- 願意長時間專注在解決這個問題上,無論結果是否立即回報
副業先行:從邊做邊學開始,比一次 All-in 更實際
全職投入創業的代價極高。沒有市場驗證、沒有初步用戶行為數據的情況下直接裸辭創業是非常高風險的決定。
以 Lean Startup 概念,更可行的方式是:
- 從副業開始,下班後經營 side project
- 觀察市場回應、累積第一批真實反饋與數據,隨時調整
- 在時間與資源允許的情況下逐步轉換角色
副業不只是緩衝風險,更是一種「實戰學習」與「真實驗證」的方式。它能幫你在最小損耗下了解,這個想法是否值得更大規模地投入。
創業者必備的五種心態與反常識
- 不追求完美,而追求學習:完美的產品往往來自失敗的版本。
- 快速試錯,而不是急於成功:好創業者是在失敗中快速修正與前進的人。
- 痛點優先,而不是熱情驅動:熱情可以讓你開始,但痛點才能讓市場買單。
- 願意談錢,而不是逃避商業性:創業不是寫詩,是解決問題並收費。
- 能承受孤獨,而不是期待掌聲:早期創業的現實是冷清、自我懷疑、無人關注。
下一篇將深入解構 Lean Startup 的核心思維與常見誤區,一步步協助想創業的你打造可驗證、可學習的商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