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想說點什麼
又提不起力氣寫點什麼
是用鍵盤,並不是用寫的
來説説這位先生
一歲多是成長最快的時間,即使是同樣的空間,也許半天後突然間又會了什麼
前一天隨口說的文字,聲響,隔一天可能就會從他的口中發出幾乎一樣的聲響
看起來好像不知道在想什麼,求生欲很強的他,其實無時無刻都在觀察看看陪他的兩個人,今天的心情如何,能不能做點什麼,偶而耍個賴看看,甚至挑戰挑戰
當然每天的飲食,只要風味是喜歡的,自然不會落下,蔬菜的口感有點粗糙,要軟一點
肉類也許會喜歡,也許不會。生的蕃茄很酸,熟的蕃茄很好吃,如果能軟一點的更好
這個期間的可塑性極高,習慣的養成,在動作,作息之間,無形中形成,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突兀。有一天這樣說的,可以多表達,來設定一些詞句,表達想做的事情。有時候會因為身體成長,會感覺怪怪的,總是想做點什麼,練習先說出來,這樣就好。果然是大腦容量比較大的小孩,好像確實聽得懂。在正向的回饋裡,好像這樣做的頻率高一些了。
他的探索欲很強,也很膽小,曾經聽過一個理論,提到小孩的行為很多來自於自卑(非大人的那種自卑),而是為什麼你們(大人)做得到,而我沒辦法的那種自卑,這會產生學習的動力,模仿的動力。只要想辦法跨過那個零到一的邊界,用熱力學的話來說就是跨越能障,接下來的都不用擔心,只要確保安全,記得要遠遠的看著。 (很多人做不到的,必須期待自己做得到)
久久來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