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5.09
**美英達成新貿易協議與市場反應。
*美國與英國簽署新貿易協議,市場風險情緒明顯回升。*川普在社群貼文呼籲買股,激勵股票市場與比特幣大漲,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
*美股全面收漲,道瓊+254點,納指+1%,S&P 500+0.58%。
**川普明確推動10%的全球基準關稅,此為談判目的與工具。
*徵稅目的在於籌措減稅資金,同時也是與他國談判籌碼。
*針對英國汽車開放10萬輛的低關稅進口配額,遠低於以往27.5%的懲罰性關稅。
*高階製造品如飛機零件與發動機獲准免稅出口至美國。
*英國航空下單近100億美元波音飛機,為貿易交換一環。
**英國讓利與美方採購團策略。
*美國開放1.3萬公噸英國牛肉零關稅,英國強調食品安全不受影響。
*雙方針對鋼鋁、化工、紡織、機械等產品逐步釋出讓利。
*貿易談判模式轉向 採購團對採購團,不再只是政務層面會談。
**英國貿易結構與稅率分析。
*英國對美長期為貨品貿易逆差國,理應享有較低稅率,但仍維持10%底線。
*服務貿易對美有75億美元順差,但目前不屬於談判項目。
**關稅政策的財政考量。
*10%的關稅政策估可帶來美國每年約4000–5000億美元收入。
雖無法完全補足美國一至兩兆美元的利息支出,但仍具財政意義。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與後續觀察。
*英美協議可能產生 破窗效應,但東亞國家短期跟進機率不高。
*英國較歐盟有先行協議優勢,預期其他國家可能會受此刺激加快談判。
*逆差國(如英國)可望享10%底線稅率,順差國(如台日韓)則可能介於10%–20%。
*東亞國家對美出口龐大,美方將要求更高稅率與更多採購作為條件。
**美中貿易談判與稅率下修可能。
*美中談判於瑞士進行,美方考慮將對中關稅從145%降至50%。
*財政部長承認現行關稅政策不可持續,零售業者對降稅表態樂觀。
*關稅下修有助緩解美國通膨,但實際幅度與執行仍待觀察。
**印度或為下一個談判對象。
*印美貿易談判進展快速,早在川普任內即已啟動。
*印度願意取消部分高關稅換取美方高科技投資與設廠。
*可能讓出市場如大型重機、波音飛機、原物料與食品等領域。
*印度國內政治局勢略為混亂,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仍存不確定性。
*約8000萬印度人非印度教徒,也許會討論牛肉開放。
**川普貼文激勵市場樂觀情緒。
*川普發文稱油價、雞蛋與成本下滑,否認當前存在通膨問題。
*稅收湧入美國口袋,對市場情緒構成短期利多。
**CNN恐懼與貪婪指數從4月初的3一路攀升至62,顯示情緒急劇回暖。
*羅素2000等中小型股指數也出現明顯反彈,底部訊號浮現。
*目前情緒與技術指標已偏高,進場風險升高。
**操作建議與市場週期觀察。
*現階段應 看多不追多,不宜高位追價。
*若利多消息持續但股價無法推升,恐代表行情已進入情緒極限區。
*建議參考4月低點布局邏輯,情緒過熱時採保守態度應對。
**歐洲市場受惠美元走貶,資本流入顯著。
*歐洲股市近期漲幅亮眼,主要因美元貶值、歐元升值帶來提振。
*若歐洲要真正受益,需有更多美國去槓桿資本轉移至其他經濟體。
**美國長期以債務與消費撐起全球經濟。
*美國消費為全球經濟成長關鍵,背後依賴長期舉債與擴張。
*若美國進入去槓桿階段,全球資金流向將改變,需由其他國家承擔新增債務角色。
**英國軍事支出與國防政策轉向。
*英相斯塔莫指出,世界正進入自二戰以來最廣泛的軍備復甦時代。
*英國軍事支出占GDP僅2.33%,未來十年目標提高至3%。
*宣布與美方簽署5.63億英鎊軍事合約,將擴大軍備採購。
*英美協議優先達成對空巴構成壓力,歐盟面臨相對劣勢。
**英國脫歐後可靈活與美國簽雙邊協議。
*雖然英國脫歐後金融中心弱化、首相更迭頻繁,但可單獨與美談判爭取低稅率。
*相較歐盟多國協調的限制,英國更具彈性和行動力。
**美英協議推升波音股價,AI晶片出口政策變化。
*波音獲英航100億美元訂單,成為道瓊表現最佳個股,單日漲幅3.3%。
*輝達小漲,因美國商務部將撤銷AI晶片出口限制,改以新規取代,市場觀望。
**進入5月,美股可能面臨季節性壓力。
*華爾街俗語 Sell in May具統計依據,5–10月平均報酬僅1.8%,正報酬機率65%。
*當前情緒指標高、成交量低,市場缺乏爆發力。
*股價漲勢偏向 驚驚漲,反映情緒回暖但缺乏實質追價意願。
**市場操作建議:情緒高檔不宜追高。
*雖然處於右側反彈格局,但缺乏成交量支撐,應 看多不追多。
*情緒與乖離指標偏高,建議保守應對,不宜過度樂觀。
*經典比喻提醒投資人避免不切實際的幻想,需尊重週期與量能表現。
**台股觀察與成交量持續疲軟。
*台股量能長期低迷,昨日成交額僅2400億,台積電尾盤賣壓強,可能為避險操作。
*若量能持續低迷,2025年證券股配息可能面臨困難。
*一季證交稅收年減8.4%,融資餘額疲弱,市場動能不足。
*台股近期反彈力道溫和、量縮明顯。
相較他國已收復4月關稅衝擊跌幅,台股仍在修復階段,反映先前重傷。
**台幣升值與央行干預分析。
*台幣在央行干預後止升,目前在30.295元附近盤整。
*市場預期匯率變動已告一段落,短期內禿鷹操作空間收斂。
*投資人普遍出現帳面匯損,尤其持有美元資產與債券ETF者感受深。
**應對匯損的心態建議。
*匯率波動屬常態,應視自己為美元或台幣本位思考。
*若經歷多次匯率週期,便能較淡定面對。
*匯損不等於實損,應轉念看待匯兌影響,調整心態為宜。
**台灣4月出口創高,但結構分化明顯。
*台灣4月出口486億美元,年增29.9%,連續兩月創歷史新高。
*資通訊產品、電子零件、積體電路為主要成長動能。
*廠商備貨由端午延伸至聖誕節,受關稅因素提前拉貨。
*若關稅協議7月前宣布延後,有助台灣出口再創高。
**景氣擴張不均,傳產與中小企業壓力大。
*雖整體出口創高,但傳統產業如礦產、塑橡膠、機械等仍疲弱。
*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轉單能力與匯對避險工具,受台幣升值打擊更重。
*現行10%關稅若對台灣不利於日韓,將造成相對競爭劣勢。
**備貨潮下的潛在風險與全球比較。
*美國5月進口下降,顯示品牌商預期關稅談判落地,不敢大幅備貨。
*若囤貨過多,恐重演2022年庫存去化困境。
*台灣出口對美+32%、對東協+27%、對墨西哥+252%,歐洲市場則衰退10%。
*相比南韓與香港表現,台灣出口仍屬亮眼,展現相對經濟韌性。
**企業界關注未來關稅戰與政府政策走向。
*賴總統接受《財訊》專訪透露未來兩年政策重點,企業界正密切觀察其走向。
*對賴政府的對美政策,多數企業尚可接受,但對兩岸政策有高達55%不滿意。
*企業界普遍支持強化國防,但對經濟與勞工政策表現感到不滿,其中七成對勞工政策不滿。
*當前企業最擔憂問題為 缺人,實質為 缺便宜工人,故對擴大引進移工政策高度關注。
**能源政策改革與核能議題重啟。
*短期內缺電風險不高,但能源結構問題未解。
*賴政府首次鬆口不排除接受新式核能,並將地熱、小水力納入能源多元發展。
*若能納入RE100與潔淨能源供應鏈,有助改善產業能源競爭力。
**台幣升值與房市的真實關聯。
*升值與房價無直接關聯,房價上漲主因是AI產業擴張、工程師購屋熱潮。
*台幣從27升到32,房價仍連續數年上漲,與匯率脫鉤。
*房市真正的推升力是出口外匯暴增與資產重分配。
**當前房市的三大風險來源。
*第一,交屋潮引發換屋族與投資客可能出場壓力。
*第二,房價僵固性強,雙北蛋黃區持穩,蛋殼區及假台積電房有鬆動。
*第三,繼承移轉棟數創高,是否繼續持有或變現成為市場轉折關鍵。
**新青安政策對房市影響評估。
*35歲以下房貸申請五年增長47%,自購宅比例卻僅25%。
*多數年輕人買房來自父母資助,仍與父母同住,違約風險有限。
*新青安政策實質成效為 現炒一套,對房市短期刺激大,但長期續航力仍待觀察。
**房價負擔率偏高與資產階級壟斷現象。
*全台房貸負擔率平均46.6%,新北市達61%、台北市高達71%。
*房市已非年輕人市場,而是資產階級主導,具高度結構性問題。
*唯一房價負擔率低於30%的城市為基隆,為全台灣負擔最輕者。
**房市未來關鍵變數:央行政策與建商壓力。
*若央行提前解除第七波信用管制,房市有望轉向。
*若持續抑制信用,市場量能將壓縮,壓力轉嫁至中小建商。
*房價仍處高檔,房貸與所得比失衡,風險未解。
**投資人書籍推薦與學習建議。
*《巴菲特的財報學》:深入剖析其投資指標、估值方式與安全邊際。
*《一本書讀懂匯率》:以利率與匯率互動原理解讀強勢貨幣與政策主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