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5.07
**盧特尼克發言與台灣敵意問題。
*盧特尼克再次在Fox News發言,質疑為何AI晶片都在台灣製造。*雖曾參訪TSMC亞利桑那廠,卻仍持續針對台灣放話,他展現對台灣強烈敵意,令人擔憂其影響後續關稅政策。
**半導體關稅與政策預測。
*關稅專家意見即將彙整完畢,預計將釋出初步數字。
*依川普過往風格,初步數字不具終局性,仍會透過談判調整。
*預期初期市場會因政策不確定性而波動,但也因此出現投資機會。
*因變化快速,操作上需保持彈性,延後反應並持續追蹤政策動態。
**台幣升值對企業獲利的壓力。
*台幣快速升值將導致出口廠商毛利率、營益率及EPS下修。
若公司原以31~32台幣為換算基礎,實際若低於30台幣,將不利於業績表現。
*升值對多數民眾是利多(如出國成本降低),但長期恐傷出口與就業。
*台灣以出口為主,升值衝擊可能透過廠商縮減支出,影響內需經濟。
**中小企業受衝擊最劇烈。
*出口廠商報價通常依照匯率計算成本,若升值太快會壓縮利潤甚至虧損。
*中小企業資金鏈緊,無法像大企業靈活避險或延後換匯,風險更大。
*個案中台系傳產收美金訂單,但實收台幣少了十多萬,直接吃掉獲利。
*不應以“沒競爭力”評斷中小企業,升值造成的是實質經營壓力。
**匯率劇烈波動背後的可能推手。
*一說為美方施壓,希望亞洲國家貨幣升值來平衡貿易逆差。
*二為外匯禿鷹操作,在台幣升值預期下推升資金流入炒作。
*三為出口商集中拋匯,但時點一致性低,此說可信度較低。
*四為壽險業提早避險因應升值壓力,可能性較高。
*不論主因為何,市場關注的重點在於結果與因應,而非溯源。
**央行態度與匯率市場化。
*過去央行介入控匯明顯,目前看似“放手”,匯率由市場機制決定。
*央行雖稱為市場行為,但其實是默許升值,以避免外界匯率操縱指控。
*因央行為市場最大玩家,一旦不主動干預,升值即為其“默許”結果。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匯率變動。
*台幣升值對航空股(收台幣、付美元)、食品與資產股形成利多。
*若這些族群持續走強,暗示匯率將進入穩定階段。
*若匯率未失控升破區間,建議順勢應對、不必激烈調整投資方向。
*投資人不應情緒性因升值就將海外資產回台,易落入極端點反向操作。
**長期心態與分散策略。
*應將資產分開計算,以原幣種評價不同市場資產,避免自欺或情緒化操作。
*像企業一樣以自然避險原則經營,美元與台幣各自使用、互不干擾。
*匯率波動如同呼吸,不宜對短期異動過度反應。
*若真的發生極端突破區間的走勢,再進行風險應對規劃即可。
**實際建議與操作。
*一般人可趁台幣強勢時分批換匯,預作旅遊與消費準備。
*投資人則保持策略紀律,不因短期變動擾亂資產配置節奏。
*市場的漲跌不需過度解釋,重點是結果出現後如何反應與調整。
**升值趨勢對中小企業與投資部位的深層影響。
*投資人應檢視手中部位是否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特別關注壽險業與加工出口業。
*壽險業者近年已將部分資產轉為AC(攤銷後成本)評價方式,短期內匯率變動對淨值衝擊較低。
*加工出口業若毛利率或淨利率偏低,在匯率快速升值情況下將受嚴重影響,尤其中小型企業更易現金流緊繃。
*目前環境可視為中小企業的體檢,無論是美國加徵關稅或台灣升值,都衝擊中小企業更甚大型企業。
*大企業可延後換匯、自然避險,中小企業則常無法承受獲利被匯率完全吞噬的壓力。
*投資人應細部拆解標的:
若企業收美元、成本也為美元,影響較小;
但若收美元、付台幣,利潤將被壓縮。
*接下來若升值趨勢延續,手中標的是否具備因應能力將是決勝關鍵。
*川普意圖縮減美國貿易逆差,台幣升值實為其樂見的方向,台灣央行可能也選擇默許此趨勢。
*投資人應提前應對升值趨勢,調整部位並評估風險曝險程度。
**巴菲特退休感懷與價值投資哲學的個人演化。
*巴菲特退休引發感傷,雖非盲目信仰者,但多年來逐漸理解其智慧的深度與實踐意義。
*巴菲特早年信奉 煙屁股投資,只撿便宜、殘值可榨的企業,
後來受查理蒙格影響,轉而尋找 好公司好價格。
*年輕時與資金小時的策略與資金大時不同,不能盲目套用巴菲特的做法。
*初學者若過早信奉其 不需分散、逢低勇敢all in 的理念,反而可能落入風險。
*實際例子如台積電被波克夏低點賣出、石油投資報酬未如預期,都顯示巴菲特也非無誤。
*成長過程中,過去從喜歡追動能、短線、轉機股,目前轉為注重創辦人背景、長期EPS與營收成長。
現在更在意財報品質、毛利改善與企業治理。
*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策略:資金規模、風險承受度、時間視野影響適合的投資法。
*蒙格已逝、巴菲特退休後,其理念仍將透過文字與社群被延續。
*接班人Greg Abel雖未必展現巴菲特風格,但可能如Tim Cook般穩健經營。
*波克夏未來發展仍值得觀察,重點不在個人操作,而在價值觀與體系的延續。
*如同Apple在庫克時代轉型為晶片設計與財務管理強者,波克夏亦可能走出新道路。
*投資人應理解:創辦人精神與文化傳承,可能遠比短期績效來得重要。
**巴菲特稱庫克接班是最佳決定的意涵與解讀。
*雖無法確定巴菲特全部想法,但他明確指出:
庫克讓蘋果幫波克夏賺到的錢,甚至超越他自己,肯定其賺錢能力。
*巴菲特的發言常常 話中有話,不見得講明白,因此解讀空間大,重點在庫克的 高效賺錢能力。
**庫克成功讓蘋果成為超級營運機器的原因。
*庫克是供應鏈管理大師,擅長壓縮成本與提升效率。
*用供應鏈煉蠱策略,產品成熟後導入二供,藉由競爭壓低供應商價格,是賺錢主因之一。
*對供應商數量、庫存與交期的控制極為精準,提升整體利潤結構。
**台積電代工的重大選擇與遠見。
*蘋果早年開始從三星轉向台積電代工(如iPhone 6代開始),建立穩定高效能晶片供應鏈。
*儘管當時台積電尚未如今日地位鞏固,庫克仍慧眼獨具。
*他避開三星等潛在競爭對手,強化蘋果自有技術掌控力與效能優勢。
**供應鏈地理分散與風險管理。
*庫克任內積極推動供應鏈地緣分散,包括建立印度、越南等生產據點,以及承諾美國本土製造。
*降低過度依賴中國或單一地區風險,體現其前瞻性與全球配置能力。
**打造蘋果成為晶片設計強者。
*蘋果雖為Fabless(無晶圓廠),但其晶片設計實力強大,產品為內部使用,常被市場忽略。
*Apple Silicon(如M系列)效能卓越,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與獲利能力。
*蘋果甚至計畫以筆電晶片架構延伸發展伺服器晶片,未來可能拓展新市場。
**對照Jobs風格,庫克以穩健經營見長。
*雖不具賈伯斯般的魅力與革命性產品發表,但庫克成功將原有基礎發揚光大。
*他是優秀的 傳承型經營者,不靠話題性產品而靠穩健經營創造超額利潤。
*被視為最佳的 守成與壯大型CEO,而非開創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