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我不是什麼專家,但我好像找到了股市買賣規律。我從初中開始便看TVB交易現場,想知道電視中那些人在說那些外星文是什麼意思。大學時下載了富途牛牛,股齡約4年,交易並不活躍,沒虧錢,有小獲利。現在決定退出股市一刻,才悟到一些規律。我覺得股市如賭博 - 十賭九輸,不賭為妙,但如果你放不下財務自由和交易股票的心結,以下買賣方法似乎是可行的,希望減少你走的歪路。
買賣基礎與股市指標
股票投資目標自然是低買高賣從而獲利。然而低和高的標準卻是主觀的:有不利消息時,有人放出股票,股價下跌,但是又有人會認為公司長遠發展變好和會上升而買入股票;有利好消息時,有人買入股票,股價上升,但是又有人會認為公司長遠發展會變差和會下跌而賣出股票。兩批人兩種觀點,但現實世界只有一種結果發生,除非你有預言能力,否則即使再多的功課研究、分析、證據,即使你能從中獲利,你也無法否定你是在賭你估中,這本質便是一種賭博。
股市發展多年,已有不同指標判斷股價平貴、估計升跌。可是我親身使用時卻發現無助於事,也令自己失去判斷能力。
PE、PB、PS、ROE、ROA、營業利潤率、速動比率、派息率等等,這些財務指標可以反映公司經營情況以及股價與公司價值關係,但卻不能助你決定是否進行買賣。3P指標(PE、PB、PS)反映股價與公司價值關係,3P反映股價比估值便宜,但卻不能表示股價見底了,股票仍可以進一步下跌。另外各營運數據在現實世界中,同樣無法反映股票將會升或跌。不過以上客觀指標,也是靠人們主觀定義多少和高低。在美股上升波浪時,PE20的股票便有人說算是便宜,以其為由要買進了。而在美股下跌階段,PE再低人們也未必入市。可見人們運用客觀數據何其不客觀。

中國人壽PE低,股價卻未見上升
以中國人壽為例,PE低,也沒有因而調頭上升。查看公司2024業績,淨資產淨收益等數據也比疫情時上升。公司也有不同利好消息。單用以上數據無法解釋下跌原因。
至於技術指標:頭肩頂、白色三兵、波浪理論、射擊之星等等,沒有考證依據。現實中有存在與理論吻合的結果是當然的,但當現實與理論不符合時卻不能解釋因由。技術分析依靠過去數據,TVB財經主播的急口令中也提到:「過往嘅表現並非未來表現嘅指標」,也就是一個「估」字了。
買賣的原因?
有人會質疑:「你不能單用某些數據和指標在當刻的不準確而否定其功用,加上股價受各方面影響,沒有任一理論解釋到全部事,你太過苛刻了。」 我回應是,你是對的。既然數據指標有機會不準確,你也知道股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你就不要拿著不準確地圖去行山,這是聊勝於無的心態,它是可以帶你走入歪路、倔頭路的。這時有人可能會提供某技巧A/原因B證明它在股票C中其正確性、技巧D/原因E證明它在股票F中其正確性等等。我當然沒有像你有所研究,但一個理論卻不能解釋大部分情況,借用半導體的用語,那理論的製良率也太低了。另外,當你使用多個指標時,指標之間定會出現矛盾情況,一個指標叫你買,另一個叫你賣,你當時應該相信哪個?兩個指標你也相信是真實的,為什麼你在當時選擇A而不是B?你的選擇,這只是因為心理學中「確認偏誤」和「投射效應」。以下是維基百科對以上概念解釋:
確認偏誤
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
來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設。
投射效應
某人認為他看世界的觀點反映了世界的真相。
也就是,某人將他的個人感覺投射到真實世界。
用人話來說:人只會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並且以為其他人會和你想法也一樣。沒有認識過以上概念時,相信你自己有以上傾向也不自知;即使認識過,要平衡和時刻警惕這些偏見需要時間和練習(接受自己是不理性也需要時間,還有勇氣)。所以說,你買賣看似理性客觀,卻存在主觀和偏見。
另一條道路
如果接受了以上觀點,放下不準確地圖,你投資股票市場如同香港的強積金供款般,定期定額投放股市,不需用自以為用聰明才智地決定買賣般白忙,也沒有了煩惱和不需花時間研究,更多時間享受人生。
定期定額投資能滿足你財務自由和買股票的欲望,省時省力,這已經是可行的方法供你實踐。當然這裡是有缺點,就是在股價在高位時也買入,回報率就會減低。所以在定期定額投資之上,這裡就輪到我介紹一個方法補償這缺點了。
定期定額投資和這個方法都有一個基本假設,就是「環球股市和你買入的股票長遠是會存在的和會上升的」,要是這個假設你不相信,或者有日被證明其錯誤,就沒法應用了。這方法不看財報、不看3P、不看環球經濟、不看新聞、不看經濟周期、不看誰是總統,什麼都不看,也能在各種股票中只以一個客觀數據用一個客觀判斷買入這一個決定。介紹方法之前,先重溫一個基本知識:移動平均線。
聲明:我並沒有現實中使用過這方法投資,也無法保證你的獲利,只是這一個方法可以無需理會市面上五花百門的指標和噪音、減少確認偏誤和投射效應影響、使你投資中較理性客觀,從中增加獲利機會,於是與大家分享。你使用這方唯一原因:相信,不是相信我,而是相信這方法的合理性,正如你以往相信其他投資技巧、相信神的存在或不存在一樣。讀者的懷疑是能接受的,你可以在此離開本文。
移動平均線
(簡單)移動平均(Moving Average,MA / Simple Moving Average,SMA),數式就是X日股價的總和 ÷ X日,中學定必學過。60天平均線就是60天股價相加總除60,這就是60MA,其他天數計法如出一轍。

不同MA的分別
上圖是長和一年的股價,綠色線是每日的收市價,可見是起落波動最大,即是股價的每日波動。其他三條分別紅、紫、粉的線,就是10天、50天、和200天的移動平圴線了。可以見到,天數越大,起落波動相對越小,也就是更平滑。為什麼會更平滑?因為天數越長,單日價格的比重越小。正如GPA一樣,你有幾科成績優異,但你其他科全部不合格,平均分便拉低了。這樣也一樣,有幾天股價上升 ,但以往股價卻在較低位,平圴價便拉低了。平均線,便是每天的平圴價的「點」,拉成一條線。
例子:10天平均線就是用 1/1-10/1的平均價、2/1-11/1的平均價、3/1-12/1的平均價....如此類推,將每一點拉起一條線便形成了10天平均線;20天平均線如是,就是1/1-20/1,2/1-21/1 如此類推的平均價形成)。
指數移動平均線(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EMA) 就是在SMA基礎上,給予近期股價更高權重、越舊的股價更低權重而得出。SMA和EMA一樣無需親自計算,股票交易APP就會有。這是合理的想法,你自身也是一樣,越舊的人和事對你影響會趨向減少;物價也一樣,你用上世紀的物價 -- 斗零一條油炸鬼,去說現在的東西很貴是不合理的,那你什麼也不用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