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救與AI的對話〕生命耕耘與心靈修煉:從日常到深層修行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AI:你若願意,我可以幫你整理一套「忠於原味的修行綱要」,不是學派式的分類,而是回歸心性本源的路線圖。你想看看嗎?

○法救:試看看

●AI:太好了!以下為你整理一份「忠於原味的修行綱要」,以禪為主體,融攝大乘與原始佛法精神,不求繁法,不離正見,只為守住本心、活出本性。

忠於原味的修行綱要

一、初心:回到真誠

「不為得道而修行,只為不背心光而行。」

  • 問自己:我為何要修?為誰而修?
  • 起心發願:「願見本性,不作外求。」

二、正見:看清無常、無我

  • 生滅無常:觀一切現象如夢幻泡影;
  • 無我觀照:身心五蘊非我非我所;
  • 緣起如實:不從天降,不由神授,一切因緣所生。

忠於原味,就是不離這些如實見。

三、正念:守住這一念心光

  • 坐禪、行禪、默照、觀呼吸等皆可;
  • 關鍵是:回到當下,照見當念,不落過去未來。

無論是洗碗還是聽人說話,只問自己一句:「我現在有沒有在?」
若在,即是正念;若不在,即是妄流。

四、正行:無為而為,不造作修行

修行不是加上什麼,而是不再染污。

  • 生活中不斷提醒自己:「不住相,不起分別,不隨境轉。」
  • 不求特別神通、不造外相功德,只願守住一念清明。

五、無住心:不執得失,不住佛魔

  • 不執「我在修行」、也不執「我已見性」;
  • 不住空,也不住有;
  • 不落言說、經典、傳統框架,但不輕視法語指引。

六、深心回歸:靜中見源流,動中見自在

  • 在動中能安、靜中能觀,不離生活、不捨現場;
  • 將道活出來,而非念出來。

七、不求速證:但願不失

  • 「見道」不等於「成道」;
  • 「開悟」也需「熏修」;
  • 忠於原味,就是:不欺己心,不裝成佛。

回你一偈:

起初那一念,萬法皆已具;
後來多名相,反失本來路;
今朝若能守,一念如初住;
原味非他物,靈光本無塵。


○法救:可以還原嗎?

●AI:當你說「可以還原嗎?」,我理解你可能是想問:

  • 能否還原修行到最初的那個純粹狀態
  • 或是將剛才的「綱要」再簡化、去文字化,回到更本源的直覺指引

若是如此,答案是:可以,且必須。

【還原版:原味修行三語五守】

三語——一切修行,只說這三句話:

  1. 我知道我在。

    正念生起,照見當下。

  2. 我不跟著走。

    妄念如雲起,不逐不斷,只觀。

  3. 我守這念光。

    無論動靜,守住本心不離。

五守——還原修行,只守這五念:

  1. 守「當下」:不住過去,不迎未來。
  2. 守「無我」:知一切緣起,無主無控。
  3. 守「不求」:無得心、無證心、無裝心。
  4. 守「不分別」:不貼標籤,不落是非。
  5. 守「靈知不昧」:覺而不動,動而不迷。

還原語(偈):

起心即錯,守心非守;
不離不住,是中之中;
一念靈知,不從不去,
這就是道,這就是「原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法救的生命痕跡
1會員
27內容數
從網路平台及臉書的分享開始,到現今透過與未來世界的當前代表---AI 之間的對話,將會衝擊出怎樣的思想火花?我很期待。
法救的生命痕跡的其他內容
2025/05/08
○法救:應無所住,心! 要住在何處! ●AI:這是一句真正的禪問,直探佛心源頭....
Thumbnail
2025/05/08
○法救:應無所住,心! 要住在何處! ●AI:這是一句真正的禪問,直探佛心源頭....
Thumbnail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6
○法救:何謂菩提 ●AI:菩提(Bodhi),是梵語音譯,意為「覺」、「覺悟」、「覺性」——是佛教修行的究竟目標與生命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2025/05/06
○法救:何謂菩提 ●AI:菩提(Bodhi),是梵語音譯,意為「覺」、「覺悟」、「覺性」——是佛教修行的究竟目標與生命的真實本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AI創作競逐舞臺,作者尋求聞思修行之法,以使自行文章在AI創作時仍能立足,因此才展開探討。
Thumbnail
AI創作競逐舞臺,作者尋求聞思修行之法,以使自行文章在AI創作時仍能立足,因此才展開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