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Dcard上頻繁出現各種近視雷射的分享文
尤其某幾家連鎖眼科主打的SMILE全飛秒雷射體驗文更是如雨後春筍
但此同時市場上又流傳著許多誇大不實的資訊
將SMILE雷射描述得和跨時代大突破一般鼓吹消費者購買療程
筆者收集到幾個常見的話術包括
🔔新設備不會二次近視
🔔新機種傷口小不會乾眼症
🔔新技術克服夜間眩光後遺症
近期研究市面上現有設備的原理後想來分析近視雷射技術
並破解各種話術的迷思
在談近視雷射之前我們必須要討論後天近視的成因
我們以前物理課都有學過透鏡的成像原理
其中凸透鏡有聚光的功能、凹透鏡則會讓光線發散
而光線穿過凸透鏡後匯聚在一起的點就是焦點
眼睛就是靠光線穿透瞳孔的角膜、水晶體如凸透鏡般的折射原理聚焦在視網膜上來成像
但大多數後天近視的人其實是因為眼軸變長導致
我們可以想像成因為視網膜往後退造成光線焦點跑到視網膜前方
近視眼鏡則是靠凹透鏡在光線進入瞳孔前先稍微發散後再讓角膜、水晶體匯聚光線
這樣就可以讓光線晚一點聚焦進而讓新的成像焦點落在後退的視網膜上
而近視雷射自古至今換湯不換藥的基本原理則是在角膜這個凸透鏡上動手腳
透過雷射削切技術去幫角膜弧度重新塑型 進而改變凸透鏡的弧度讓成像焦點落在後退的視網膜上
因此可以看成是在角膜上製造一片人工隱形眼鏡的概念去調整成像聚焦
所以本質上近視並沒有被治療只是和戴眼鏡一樣被矯正而已
不管是早期的PRK、LASIK還是最近很火熱的SMILE雷射
都只是靠雷射打在角膜上去創造客製化隱形眼鏡的過程而已
但當雷射削切角膜瓣、創造角膜切口時勢必帶來對眼睛組織的破壞
而對神經的破壞就是讓大家最詬病的乾眼症兇手
就算隨著科技進步傷口範圍越做越小
手術過程中的神經傷害仍然存在頂多是降低破壞程度而已
即便些微的神經破壞大多數人會自己慢慢修復
但實際上因為個體神經靈敏度、用眼習慣的差異
仍然有消費者術後因神經敏感度降低影響淚腺自動調節淚液分泌的功能因而造成乾眼症的長期問題
再來,由於夜間瞳孔會放大以捕捉更多光源來成像(想像晚上貓咪的眼睛)
而近視雷射具有施作的瞳孔範圍大小
如果近視雷射的施打範圍沒有辦法完全涵蓋夜間瞳孔大小就會出現眩光
雖然術前檢查項目也包括白日/夜間瞳孔大小
但只要設備施作範圍覆蓋不到理論上就不適合打雷射
這是現今不管什麼設備都仍然無法克服的問題
最後講二次近視的議題
由上述近視雷射的作用原理可以知道診所只是根據當下的近視度數製作了一片隱形眼鏡
但本質上比沒有縮短因為後天近視而過長的眼軸
意思是近視仍然存在而且如果不當用眼、老化造成度數再改變現在這個隱形眼鏡遲早不夠用又要重做
而重度近視引發的各種眼部病變風險也不因近視雷射而降低 例如飛蚊症、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等
至於有診所說手術後就算二度近視也不會退到跟原始近視度數一樣的原因
其實只是我們到一定年齡近視度數加深速度就會變慢而已
本質上跟有沒有打雷射也無關
分析完近視雷射的原理後
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後天近視造成的眼部結構改變不因雷射而影響
即便雷射機種推陳出新頂多在技術上降低破壞帶來的傷害
但破壞不因此而不存在所以後遺症風險也不會是0
只要我們的科技沒有跨時代的重大突破發展出新理論治療近視
上述問題就會持續存在
本篇分析希望打破診所業務的不當話術建立消費者的理性觀念
勿被誇大不實的廣告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