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放你家隔壁?淺談殯葬的鄰避與環保葬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次談到核能發電的問題,底下吵成一片的網友一定會講出那句最經典的台詞:不然核廢料放你家隔壁。同樣作為嫌惡和鄰避的喪葬設施何嘗不是如此呢?但你實際走訪過環保葬區嗎?如果這個葬區不若殯儀館、火葬場等設施那般陰森可怖,你是否又願意讓他蓋在你家隔壁呢?

活人與死人爭地的空間矛盾

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台灣共計有公私立墓園約3,800處,總面積約在7,000公頃左右。縱使近年來火葬的推廣效果顯著,且選擇多元環保葬的人口持續增加。但墓地的空間仍有很大不足,甚至衍生出活人與死人爭地的問題。以台北為例,由於土地所費不貲且可用面積有限,不少老舊的墓園早已無法擴建,甚至被迫遷移或轉型。

城市的發展、人口老齡化以及緊隨在後的死亡,早已不再是抽象的命題。不少都市重劃區如新北林口、桃園八德等地已出現墓地和新興住宅比鄰而居。這些殯葬設施早已佇立多年,但後到的住戶當然不想住在設施周圍,進而發起抗議並針對地價問題表達不滿。搬與不搬也讓墓園業者陷入兩難,遷墳可是大工程,再者,遷去哪?台灣就一個小小海島,已經在扛核廢料的蘭嶼人,難道連別人家的棺材也要扛?

圖片取自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

亡者也談居住正義?

居住正義是近幾年很熱門的話題,居高不下的房價,囤房等問題讓年輕的一代大喊吃不消。活人住的房子很貴,無奈的是身後住的地方也開始有階級劃分了。隨著墓地不斷使用,稀缺的土地資源自然也讓墓地價格水漲船高,當然台灣土葬的人口在逐年減少。但別忘了,塔位雖然只佔一個小小櫃子,時間一長,空間還是會不足的。或許在數十年後,現如今的搶墓地也可能變成搶塔位。

環保葬的出現確實打破了身後事的階級制,且真正的落實了土地的重複利用。因為在埋葬後可定期翻土埋入新的骨灰,也讓土壤永續成為可能。但居住正義看似有了,那空間正義呢?誠如第一段所述,民眾能否接受環保葬園區緊鄰自家隔壁還是未知數,哪怕環保葬園區早已甩脫傳統墓園的陰森可怕形象。

讓死亡成為市容,而非負擔

高齡化是台灣目前面臨的最大課題,新生兒下降,死亡人口增加。逝者身後的棲身之所中終究會延伸並與我們的生活重疊,當每座城市都在為都市計畫思索時,是否該將食衣住行育樂中加入死亡,畢竟人的一生也就生老病死四個字。或許我們可以在城市中有一個如公園般優美的環保葬區,或許人們能夠用更開闊的心去接納死亡的議題。

環保葬不只是對地球友善選擇,更是對都市計畫的一種全新想像。它連結自然、情感與公共空間,並以最低限度的資源消耗,完成生命的最後一哩路。與死亡為鄰不代表招惹晦氣,更多的是每分每秒提醒我們-愛惜寶貴的生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晶品人文的沙龍
29會員
57內容數
人生只有一次的道別,你會體會到什麼? 走進殯葬業,才看透了豔陽下的黑與白。 用親身經歷,書寫親眼所見的人性色彩。
晶品人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1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更何況是過世親人的終身大事-喪禮。傳統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縱使人走了,也該妥善的安排喪葬相關事宜。為此許多與喪葬有關的儀式和習俗也應運而生,以傳統土葬為例,選墓地、看風水、置辦棺木、出殯時抬棺的人力、準備儀式的法師、跑赦馬、過金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化靈厝。一長串的習俗儀式看下
Thumbnail
2025/04/11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更何況是過世親人的終身大事-喪禮。傳統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縱使人走了,也該妥善的安排喪葬相關事宜。為此許多與喪葬有關的儀式和習俗也應運而生,以傳統土葬為例,選墓地、看風水、置辦棺木、出殯時抬棺的人力、準備儀式的法師、跑赦馬、過金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化靈厝。一長串的習俗儀式看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說起對環境友善,當今有許多基金會長期開放捐款,也會號招有志之士們進行一次性的環境整理。然而要讓自然維持原初的風貌,透過事後的清理垃圾,僅僅是被動的行為,唯有從維持土地上的生態,才可以真正替野生生物保留生存的空間,建構出完整的生態鏈。而環境信託是一個新興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說起對環境友善,當今有許多基金會長期開放捐款,也會號招有志之士們進行一次性的環境整理。然而要讓自然維持原初的風貌,透過事後的清理垃圾,僅僅是被動的行為,唯有從維持土地上的生態,才可以真正替野生生物保留生存的空間,建構出完整的生態鏈。而環境信託是一個新興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生廚餘~找台廚餘機好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但是,我還不確定要不要買 以零廢棄的概念+環保省電的概念 當然是先不要買 我有先做功課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7BVxwVhEc 還有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生廚餘~找台廚餘機好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但是,我還不確定要不要買 以零廢棄的概念+環保省電的概念 當然是先不要買 我有先做功課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7BVxwVhEc 還有 https://www.youtube.com/
Thumbnail
我們探討近年來出現超環保殯葬方式,如人體堆肥葬和遺體自然分解,與傳統殯葬的不同,檢視這些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宗教團體和信眾對此的反對聲音。
Thumbnail
我們探討近年來出現超環保殯葬方式,如人體堆肥葬和遺體自然分解,與傳統殯葬的不同,檢視這些方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宗教團體和信眾對此的反對聲音。
Thumbnail
能夠電子化的事情,我決不紙本作業;物品盡可能減少包裝甚至趨近零包裝。 我總認為那樣就叫做永續。 但除非人類集體死亡,否則我發現這麼操作,可能會有問題的。
Thumbnail
能夠電子化的事情,我決不紙本作業;物品盡可能減少包裝甚至趨近零包裝。 我總認為那樣就叫做永續。 但除非人類集體死亡,否則我發現這麼操作,可能會有問題的。
Thumbnail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