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人在英國的陳小熊分享給我他常看的youtuber去拍攝了5/1剛開幕的倫敦牛津街IKEA城市店。 其中當他重複了幾次說這裡特別展示了小空間的布置時,我才反應過來區別是大空間是他們日常,小空間則是我們的常態啊!😆(影片連結留在文章最末端。順帶一提,小熊是男生~)
台北也有城市店

IKEA小巨蛋「台北城市店」強勢回歸!

我只逛過台北和上海的IKEA,這樣的空間尺寸的布置規劃可能是我們一般常見的的正常戶型,但西方國家可能更常見的是相較於我們的大坪數平層或是獨棟住宅。
因此小空間規劃方法更常被寸土寸金的台灣人討論。也難怪經常做狹窄空間設計及注重斷捨離的日本的住宅設計,更常被我們拿來參考。我在晚上盥洗完,一邊保養及吹頭髮,一邊看著小熊傳給我的影片,並隨手記錄下幾個有印象的部分與他討論。在此也與他用共創的方式,把印象深刻的幾點與格友們分享。
標榜為倫敦人規劃的牛津街店,真的比較特別嗎?
在影片的一開始,Hannah便說她對於這延遲了兩年半並耗資近五億英鎊的牛津街店期待很高!那麼實際進去逛店後是否能達到她的期待呢?
IKEA Oxford Street. Our New Home, Opening 1st May.
其中確實零星有幾個有趣的部分。(如下圖)
但你會發現除了穿插在影片中的小小碎唸外,還有Hannah在影片最後花了五分鐘訴說期待這家店其實應該可以有更多有創意的規劃設計!畢竟這可是標榜著特地為倫敦人設計的城市店呀!但最後似乎只是淪為另一個分店?
小熊寫在這裡:
官方給牛津街城市店的推銷亮點也是
- 卓越的地理位置:市中心
- 精選三千五百件商品 價廉物美便於買了就帶回家的小物品或小家具:你無法買大件擠進地鐵
- 依舊提供瑞典美食供顧客果腹歇脚

對於稍遠離市中心位於居住區的其他倫敦IKEA常規分店,店面規模都比較大且提供大量停車位,商品也是齊備方便各類居住場合,並且帶大面積餐廳和高頂倉庫自提大尺寸家具。
一起抬頭看天花
Hannah一進店便先觀察環境,說著IKEA是想努力要把天花都做到相同的工業風?!但對我來說這卻是一個好選擇~
首先裝修上維持了店面形象的一致性,這對於品牌的識別度是好事。且IKEA的產品本就是工業產品設計的產物,以大賣場形式來銷售,就好像你親自去工廠裡挑選、領貨一樣的感覺。
再者,如果你仔細看看上方的管線,會發現其實她們也沒有省工。全部管線走向都是垂直水平的布局,沒有因為要省料就隨便斜向切距離最近的路線。而這也能給想做工業風的朋友們做參考。既然你要將天花裸露出來,那裸露出來的部分就必須用心規劃,並呈現出某種美感。垂直水平的管線走向是好選擇。
而既然Hannah好幾次提到天花,那麼我也就在她逛店的時候多看了幾眼天花上的布置。
一般我們在做室內規劃時,大多注意的是地面上的規劃和牆面的妝點。最常被我們忽略的就是視線高於我們的位置。但若你能將局部裝飾往上方再思考的話,整個空間便會增加層次感,瞬間就顯得比鄰居家美感技高一籌啦~(笑)
兒童區的天花則是被Hannah不停詬病的部分😆,因為吊掛裝飾而過低的高度顯得很有壓迫感。但我當下的反應則是,會不會因為她是以成人視角來看這個空間?但其實這個空間的主角是身高可能只有我們一半的孩子?
你可以看到天花上的綠色物件應該是想塑造出樹下的感覺,且懸吊許多小蜜蜂當作裝飾。若我的孩子還小的話,說不定就能抱起來讓他摸到蜜蜂玩偶了呢!想想都覺得有趣啊~
店內沒有平面圖?
當Hannah於入門處及進入店內時,幾次驚呼竟然沒有平面圖時,我則有些疑惑...印象中台北有呢!
在網路搜尋時,看見了下圖。似乎因為太理所當然有的標示,反而不確定了起來。但好的設計其實就應該是這樣。會讓你覺得他理所當然存在,不須思考地就能跟隨直覺反應使用,而不會感到不便。
人們為什麼喜歡逛 IKEA
IKEA不只販售著豐富的設計品,其實整個賣場空間,更是經過了縝密的規劃與設計。許多學者做過各式IKEA Showroom動線的研究動線設計,甚至認為IKEA可能是史上最偉大的商店。而背後的動機目標,就是要一步一步引導,消費者進入迷路式的衝動性消費。
且我們也能看看以上連結,讓Hannah覺得只能跟著地上指標像個螞蟻一樣行走的動線規劃,其實很可能是精心布局的消費引導啊!

小空間解決方案
而我在看影片時特別注意的就是小熊幾次提到的小空間展示。
其實對台灣人來說是不是覺得熟悉?除了風格上比較不同外,但對身處都市小空間的我們來說,佈局規劃上就是平時可以參考的模式。
也因為小熊和Hannah都點出這家店特別以小型空間作展示這觀點,讓我突然想到本來出國會想要逛逛那個國家的傳統市場或超市,感覺可以真實體驗當地生活,那麼去看看當地的IKEA是不是也能感受到那個國度裡居住的樣貌呢?
套房型小廚房
而小廚房的尺寸則似乎比我們一般小家庭的還要小,更像是套房或一室一廳使用的長度。檯面下的小冰箱更肯定是沒辦法為小家庭供食的呢~(笑)光我兒子都是我的兩倍飯量了呀!!!
小熊寫在這裡:
我很喜歡也很熟悉小臥室和小厨房的樣板設計展示。這裏看得出是為市中心有限的居住空間站在住家角度考慮。
全套臥室預算不過570鎊的方案非常吸引人,尤其都市生活的年輕人吧。

倫敦市區新的公寓大多不再提供燃氣/煤氣,所以視頻裏提到價廉物美的電磁爐依然是最暢銷之產品。

店內設施
我在看Hannah在店裡走動時也順帶跟著她看看店內的自助服務螢幕點,以及大家購物時的樣子。
黃色塑膠拉籃我似乎沒有印象使用過,不太確定台灣是否也有。而其中也有看到大型購物車呢(最後一張圖片),不知道他們在逛店的時候會不會因為人擠人又過道稍嫌窄而覺得困擾呢?
但你知道IKEA曾為藍色購物背袋 Frakta 特地做過快閃店嗎?而且Frakta 最初竟然是來自台灣啊!
IKEA 在倫敦牛津街開了一間 Frakta 快閃店
一不小心就會失心瘋的3英鎊區
看到3英鎊區,是不是會想到台灣也有的49元商店、百元賣場這類很容易手滑的地方!以為很便宜,但為什麼走出店面前發現結帳總價卻很高?😂
IKEA也很聰明~用上明亮顯眼的亮黃色牆面,整面地來展示吸引你可以在這裡買到3英鎊-or less的產品。從製作冰棒的道具到餐巾紙,那些你覺得生活中可能需要,又或者買了也沒關係的小東西,讓你在購物路程的最後,再隨手抓上個幾樣放到購物車呀!
小熊寫在這裡:
IKEA的3鎊區想必也是市中心城市店用來吸引客流手段之一,逛著逛著就會越買越多。
週六下午爆滿的用餐區
但IKEA除了購物外,其實我自己還很喜歡在那裏吃東西~總覺得有種可以享受選擇不同食物的開心感~
但周末去可就不是個好選擇了!
想要在人山人海的用餐區中找到位置好好享用餐點並非易事,而且用餐的心情也會被影響。光看到人群,I人如我都壓力大了起來😂。
而隨著Hannah看菜單及價格時,我才發現餐點上有被規定要標示卡路里呢~

小熊寫在這裡:
餐廳看上去也是空間局促狹小很多,與常規IKEA店相比。但這也是在倫敦生活必須要避開的雷區:周末找餐廳,吃飯排隊人擠人堪比地獄。
關於規劃不佳
對於Hannah在影片中提到令她感覺規劃不佳的部分,我在此整合列舉出來。但對我來說並不是全部都感覺困擾,大概最覺得不適的就是擺放的產品之間可以多一些距離間隔,並多開幾個收銀櫃檯以消化人潮。
為此我還特地詢問小熊的意見。他告訴我國外有些較大的賣場會規劃一層樓一個結帳處,或許Hannah也是這麼希望吧?!
- 擁擠的人潮卻只有兩個收銀櫃檯.結帳隊伍大排長龍。
- 抱怨只能在出口處結帳。
- 動線規劃不佳(同上方連結:人們為什麼喜歡逛 IKEA-峰迴路轉的迷宮動線)
- 產品陳列過於擁擠
小熊寫在這裡:
好奇現在IKEA店鋪佈局大多會有捷徑的設計,爲什麽沒有在視頻裏出現?Hannah如果能通過捷徑快速到達或者找到出口,迷宮般的體驗也許會改善一些。
寫在最後:
就整體店面設計來說,並沒有為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就如Hannah所說,既然標榜專為倫敦人設計的城市店,那麼就會期待看到更多有特色的創意之舉。
若是真有機會去逛的話,可能會看看與台灣選品有哪些不同,或許有些特色小物可以購入。又或者,其實店外的街道會更吸引我呢~(笑)

小熊寫在這裡:
市中心的中心

牛津街是倫敦最中心的商業街,被各大地標景點和全天候造訪的游客包圍,在地鐵十分鐘半徑之內。寸土寸金情況之下開常規大店面不現實,但IKEA在這裏開店也不會缺客流。
但至於會有多少顧客當場買下商品帶回家就很值得考究,小件實用的物品應該是首選。
同時作爲一項投資,在鬧市區的存在也足夠讓游客加顧客有動力在光顧后再回家上網下單訂購。五億英鎊帶來銷售的增加如何計算就需要更專業的來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