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就對鋼筆這種書寫工具深深著迷,也在那時有了人生第一支鋼筆,是支承接自長輩的派克鋼筆,那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可惜年代久遠,後來那支鋼筆不知塞到哪去?這種文具不會被家人丟棄,只會在搬家時小心翼翼收藏好,然後便沉睡在哪個角落不得而知。今天我來聊聊鋼筆。之前發表一篇介紹鋼筆墨水 的文時,答應Sylvia要介紹鋼筆,今天分享的筆款正巧與設計息息相關,因此我就放在Sylvia的版上蹭蹭她的人氣吧。
三十多年前,還是大專生的我重拾了對鋼筆的興趣。出社會後便開始在機會緣分得宜時,一支支收集喜歡的鋼筆。由於原子筆的價廉與普及,那時候鋼筆幾乎已經成了乏人問津的文具,因此在網路上、光華商場的骨董攤、或是有歷史的老文具店,都讓我有機會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許多經典筆款,這其中的一些小故事將來我再慢慢分享。那時萬沒想到,二十多年後鋼筆會再掀起風潮成為時髦的文青商品,甚至書店還陳列有許多鋼筆書寫字帖一併熱銷,這真是始料未及。只不過在那讓潮時我已經不再買鋼筆,因為我感興趣的筆款差不多都已到手。我是有節制的人,當時手上也有個二十幾支了吧。
四十多年前我還是小學生時,當年的主流品牌有派克、白金、寫樂、百樂等。來到了十年前開始的這波鋼筆熱潮,不能忽略掉一個品牌,那就是LAMY。當然LAMY不是十幾年才出現在台灣的鋼筆,三十幾年前我重拾鋼筆時就有了。如今LAMY這品牌的鋼筆幾乎可說是文青人士的標配,要說每個文青手上差不多都會有支狩獵者或是恆星,這說法可能都不太誇張。
狩獵者和恆星,無疑是LAMY最為成功的兩個系列。現代新穎不落呆板的設計、舒適的三角握位、漂亮活潑的各式色彩,再再都讓手握這支鋼筆時不顯老派或低調。再加上於鋼筆領域當中,這兩系列筆款的價格算是相當親民,這樣的商品要不成功都很難。雖說如此,我手上其實沒有這兩種筆款。我有許多更廉價或更高級的筆款,卻始終跳過這兩款筆。原因在於我的偏好,我更喜歡不是卡式填裝墨水的筆款,因此我便跳過了這兩支如同相機界的NIKON FM2或是PENTAX SP般高普及率的經典筆款。
寫到這裡,似乎我也稍微介紹了狩獵者與恆星這兩款筆,然而我今天想分享的,是LAMY鋼筆裏真正的大哥,LAMY2000。
來自德國的鋼筆品牌,展現現代主義的筆款
1930年成立於德國海德堡的歐瑟斯鋼筆製造廠,1948年更名為LAMY至今。過去這品牌的製筆風格我不清楚,今天不是來上歷史課的,就讓我略過不談。近代LAMY鋼筆的設計,輕易可以見到源自於包浩斯的現代主義精神在其中。形隨機能而生(Form follows function)」以及「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現代主義這樣的主張輕易能在LAMY現在的筆款中看見。LAMY筆款上絕對不會出現多餘的裝飾或是金色的滾邊,而LAMY2000更是極致落實這主張的一款筆,雖然上市於1966年,如今2025年看來仍是相當前衛簡約的一款鋼筆。
1966年時現代主義思潮方興未艾,LAMY2000的簡約設計只有持握機能以及書寫平衡的考慮。俐落的線條充滿了未來感,至今超過半世紀仍不顯落伍。玻璃纖維塑膠筆桿讓這款筆有著輕盈的手感,全表面毛絲面的處理不僅提升質感,還充分起了防止顯現指紋的作用。
LAMY2000的上墨機構與高端鋼筆品牌萬寶龍、百利金所使用的上墨機構相同,使用的是活塞上墨機構,筆桿本身就是儲墨槽。筆桿在接近握位處有個半透明的觀墨窗,讓使用人可以檢視筆內的儲墨量。這是很貼心的設計,尤其對經常有攜帶外出需求的用戶更是方便。旋開筆尾會將筆桿內的活塞往前推擠出空氣,旋閉尾端時筆桿內的活塞往後復位吸入墨水完成填墨。活塞上墨是我最喜歡的填墨機構,操作方便儲墨量大。可惜礙於成本以及便利的考量,現在少有願意在上墨機構下功夫的鋼筆廠。國內鋼筆品牌只有三文堂願意下此功夫,其他品牌多只注重外表裝飾,對筆尖以及工學也不講究,只出些華而不實虛有其表的XX。
材質、機構、工學與直線,構築成了LAMY2000的幾何諸元。LAMY2000的設計,除了讓人拿筆寫字,彰顯的是走在時代尖端打破傳統殼臼的時髦人士。除了簡單俐落的筆夾端有條溝縫外,就只有筆蓋頂端的鏡面、以及筆尾的銀點作為裝綴,此外再無其它矯飾。機構與部位的交接全都嚴絲合縫,筆蓋的倒角細節讓閉闔時與筆身的關係產生令人舒服的落差。在我心目中,LAMY2000是款相當完美的鋼筆。

LAMY2000的書寫。
LAMY2000的筆尖為半隱藏式筆尖。這支筆我擁有約20年了,是鋼尖、K金、還是鈀金我不記得(應該是14K金鍍鉑),只知道規格是M。我常有畫草圖的需求,M尖對我來說打稿書寫兩相宜。筆尖稍有彈性,書寫的手感非常舒適。(後來證實是K金尖)
這是我介紹鋼筆的第一篇文,雖然我最喜歡,也擁有最多的品牌是西華,然而LAMY2000真的太經典,就讓我從這支筆的分享開始吧。將來有機會我再陸續分享其它品牌的筆款,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