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罷免潮看國民黨困局:朱立倫的權術與民意的代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前的國民黨,正面臨一場結構性的內部錯置危機。名義上的黨主席形同虛位,真正的實權早已轉移至以傅崑萁為首的地方派系手中。在紅統派、戰鬥藍與民粹右派合流的主導下,國民黨整體路線日漸遠離中道社會主流,陷入「聲量操作」與「治理能力」的雙重斷裂。

為了鞏固對黨機器與資源分配的掌控,朱立倫選擇與傅崑萁結盟,穩定營運資金與黨內提名權。但代價是,立法院黨團的主導權也隨之外移,國會論述逐漸向對抗化、動員化靠攏。傅系立委與黃國昌等民粹監督派合流,推動如《財政紀律法》等高度爭議法案,嚴重衝擊了台灣原有穩健治理的政治文化,也與多數民意出現明顯張力。

即使因此失去立法院的論述主導權、削弱黨內聲望並流失中間選票,朱立倫仍選擇維持傅崑萁的實權,目的在於牽制盧秀燕、蔣萬安等黨內潛在接班人。同時,他亦保留自身競逐總統提名或左右提名程序的可能性,確保個人未來在黨內的主導地位。

然而,朱立倫此一戰略忽視了台灣政治的民意週期邏輯。自野百合學運(1990)、紅衫軍(2006)、太陽花運動(2014)以來,台灣幾乎每十年便出現一次以「反權威」為核心的民間動員。2024年底的大罷免風潮,正是此一民意節律的再現。起初,國民黨對此風潮進退維谷,從「以罷制罷」、「反對大罷免」到「蒼生為念」,對外口號數度轉換,顯示出中央戰略混亂,論述失焦。而傅崑萁主導的黨團,則持續以激進姿態對應輿論,反覆在媒體與國會上演荒腔走板的戲碼,加深民眾對國民黨的疏離感與反感情緒。

未來國民黨發展,筆者推測如下:

1. 朱立倫當前再度以「反對賴清德」作為核心戰略,延伸出如「反綠共」、「反獨裁」等政治語彙,意圖穩固深藍選票之餘,也試圖吸引對民進黨執政方向抱持疑慮的中間選民。這一系列攻防話術實質上屬於「高對抗性動員語言」,既回應深藍期待,也試圖在民間輿論中製造「民進黨權力過度膨脹」的印象。

2. 在形象操作層面,朱立倫此舉亦有雙重意圖:其一,藉由強化戰鬥姿態,擺脫過往「菁英藍」「不食人間煙火」的中性形象,朝向趙少康式戰鬥藍靠攏;其二,則是藉大罷免風潮所激起的內部清算契機,促使部分國民黨現任立委下台,進而為新一批政治人物創造補選機會。而這批可能被扶植的新生代立委,為爭取補選提名與資源挹注,極可能形成對朱立倫個人高度依附的政治結構,形塑出具效忠性質的「朱系班底」。

3. 透過上述動員、洗牌與重組,朱立倫將進一步鞏固其在黨內的實質掌控力,並為即將到來的黨主席改選鋪路。此策略若能成功,將使朱得以壓制潛在挑戰者,並在總統提名或未來政治布局中占據主導地位,完成個人政治權威的再建構。

4. 一旦朱立倫成功連任黨主席,未來將可能出現兩種政治結局:

其一,朱立倫選擇與黃國昌搭檔出征總統與副總統,試圖構築一個「反民進黨聯盟」的選舉聯合陣線。此一設想的最大挑戰在於黃國昌多年來累積的「民粹煽動」「極端對立」「戰鬥姿態過強」等形象,已使其難以擺脫非理性化、去中心化的輿論標籤,也使民眾黨逐漸淪為國民黨的側翼,甚至在部分民意中產生妖魔化反感。是否真能擴大中間選票,仍須觀察後續民調結構與黃本人的政治修正程度。

其二,朱立倫選擇不親自出馬,而保留總統候選人提名權作為黨內交易籌碼,轉而推動盧秀燕或蔣萬安作為代理出征者。此舉可延續「朱系」間接主導的佈局意圖,並在敗選之後,令盧與蔣的政治路線中斷於一役,自此排除黨內中生代潛在接班者,完成「政治斷層再固化」,為朱立倫本人在未來黨務與權力格局中繼續居於核心留下空間。

這兩條劇本,一條是高風險的整合型選戰賭注,另一條則是冷靜精算的代理人政治策略;前者若成,朱立倫可望重拾主導國家大局的企圖心,若敗仍可聲稱是大義整合之失;後者則是典型「犧牲他人,成全體制控制」的中樞路線設計,其核心並非勝選,而是繼續壟斷國民黨內的生態平衡與資源話語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K
0會員
4內容數
專注台灣政黨結構、共主崩解、治理話語轉型等深層動力,提供中長期觀點與建言,直視政體困局,不隨風而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國民黨又要開始退潮囉~~~ 一個黨主席是能身兼多少職?錢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人員處理!
Thumbnail
國民黨又要開始退潮囉~~~ 一個黨主席是能身兼多少職?錢的部分當然是交給專業人員處理!
Thumbnail
雖然我之前罵藍營的版本蠢到爆,但藍營放棄了,改支持民眾黨的方向,
Thumbnail
雖然我之前罵藍營的版本蠢到爆,但藍營放棄了,改支持民眾黨的方向,
Thumbnail
時間回到今年2月6日,當時新國會剛就任,傅崐萁也剛當選總召,他喜孜孜地宴請記者,並且貌似胸襟寬闊地徵求每一位記者的建言。 我印象很深,我是這桌記者最後一位發言,當時我就建議傅崐萁:「別跟在黃國昌屁股後面推動國會擴權法案,這對國民黨一點幫助都沒有,因為肯定會被民眾黨收割,也肯定會被大法官判定違憲
Thumbnail
時間回到今年2月6日,當時新國會剛就任,傅崐萁也剛當選總召,他喜孜孜地宴請記者,並且貌似胸襟寬闊地徵求每一位記者的建言。 我印象很深,我是這桌記者最後一位發言,當時我就建議傅崐萁:「別跟在黃國昌屁股後面推動國會擴權法案,這對國民黨一點幫助都沒有,因為肯定會被民眾黨收割,也肯定會被大法官判定違憲
Thumbnail
在野黨沒有行政的舞台,主要對外的溝通管道就是透過民意代表,國民黨竟然選了一個被美國拒絕入境的人當了總召,上任後也確實爭議頻傳: 花蓮發生四○三強震後,傅崐萁仍堅持於四月二十六日率同黨立委訪中 國會擴權法案引起憲政爭議,之後傅崐萁喊出要修憲廢監察院,但國民黨中央指出五權分立是國民黨的長期主張 後
Thumbnail
在野黨沒有行政的舞台,主要對外的溝通管道就是透過民意代表,國民黨竟然選了一個被美國拒絕入境的人當了總召,上任後也確實爭議頻傳: 花蓮發生四○三強震後,傅崐萁仍堅持於四月二十六日率同黨立委訪中 國會擴權法案引起憲政爭議,之後傅崐萁喊出要修憲廢監察院,但國民黨中央指出五權分立是國民黨的長期主張 後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民進黨原本從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政黨,沒沒無聞的政黨,到現在掌權了有權利了,能貪汙賺黑金了,結果原始民進黨被爛政客搞到變成一個綠共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政黨,你不能監督政府,罵政府指責政府或是總統,或是他們民進黨任何一位黨員,你只要做以上這些,你就會被告妨害名譽罪,民進黨真偉大告人第一名,他們枉費了鄭南榕
Thumbnail
民進黨原本從一個什麼都不是的政黨,沒沒無聞的政黨,到現在掌權了有權利了,能貪汙賺黑金了,結果原始民進黨被爛政客搞到變成一個綠共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政黨,你不能監督政府,罵政府指責政府或是總統,或是他們民進黨任何一位黨員,你只要做以上這些,你就會被告妨害名譽罪,民進黨真偉大告人第一名,他們枉費了鄭南榕
Thumbnail
今日進行立法院長選舉,最終結果為韓國瑜立法院長當選,而現任立法院長游錫堃連任失利,提出立委辭職書。本文將帶你來看詳細情形為何!
Thumbnail
今日進行立法院長選舉,最終結果為韓國瑜立法院長當選,而現任立法院長游錫堃連任失利,提出立委辭職書。本文將帶你來看詳細情形為何!
Thumbnail
總統選戰開跑以來,國民黨再度上演「一手好牌打到爛」的戲碼,將2022年地方大選後的樂觀氛圍消耗殆盡。
Thumbnail
總統選戰開跑以來,國民黨再度上演「一手好牌打到爛」的戲碼,將2022年地方大選後的樂觀氛圍消耗殆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