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於南沙沙灘上的露兜樹......約3-5公尺高, 是小女兒傳來的照片

四月中搭了海巡署的大船到南沙去做綠蠵龜的調查

這一去要到六月才能回台灣, 也恰巧這回寫露兜樹屬時她在南沙,所以有機會請她幫忙採集拍照
這一叢 "狀" 得真美!!

其實我也遇過很多次林投,每年墾丁鳥調時都會遇上

相遇時一方面是在做鳥調無法久留細拍

一方面因為是在國家公園裡無法採集解剖果實構造, 所以也都隨意拍拍就走人
也看到過果實

花呢...沒看過, 前幾天上網查了一下花期約在5-7月(照片分享者:洪素娟老師)
素娟老師是FB的網友, 在她的露兜樹科相簿裡有許多林投的照片
問洪老師說可不可以分享幾張照片, 老師說:OK(感謝老師的熱心分享)
雌花雄花均無花被

這是雄花(照片分享者:洪素娟老師)
雄花序由數串穗狀花序組成, 花序具白色又長又大的長披針狀苞片
花白色, 有機會的話也很想拍一下細部構造

這是雌花(照片分享者:洪素娟老師)
雌花序頭狀,單生於枝頂,圓球形或橢圓, 也具長長的披針狀苞片
拍得真好!!! 雌花包在苞片裡, 像是帶了個高高的尖頂帽, 超可愛
右圖中每小花還可以看到柱頭
也是期待有日我也能與之相遇, 或是特意拜訪亦可

這是我鳥調路過時拍的果, 硬碟裡居然就只有這麼一張!! 算是半成熟果

問了一下在科博館的家全有沒有林投的照片, 家全說就這兩張
剛好是成熟果, 還外加小果的照片

目前正值果熟期兩三天前敏燕幫忙拍了小琉球島上的林投果

這是南沙島上的...沙灘上還有一粒粒掉落乾燥的小果(應該是去年的)

突發奇想....請小女兒幫忙採果實, 想透過視訊請她幫忙解剖
交代採集時盡量包括成熟與未成熟, 還有去年結的掉落在沙灘上的乾燥小果
隔天得到這幾顆

半成熟果, 果實長約20幾公分

小果特寫

成熟時轉為橘黃色

顏色外觀還真像鳳梨!
兩者應該會歸在複果(compound fruit),不過果實型態不大相同
鳳梨:頭狀花序,一花一小果,子房下位,不結果(可能是園藝栽培的關係),野生的授粉成功的話結的果會有種子(1)
林投:頭狀花序,結果時由數朵小花結的小果稱為多核果(polydrupe or phalanges), 看起來應該是子房上位, 多核果再組合成一個大的頭狀果序(2)

俯視小果(多核果)

透過視訊開始解果...取出一小果用扳的(不過有用刀子先沿小果周圍插入稍作分離)
取出小果...形狀會跟上回的紅刺露兜樹小果不同, 紅刺的較為扁平, 林投的較立體狀

繼續

小果各種不同姿勢擺拍~因為太立體,形狀難形容,只能用看的!!
這由數朵小花結成的小果實屬核果, 所以有學者學者稱多核果(polydrupe or phalanges)
其實我想不知道會不會這一顆顆的小果是一花多雌蕊結成的?!
沒有花被, 所以看不出來花與花的界線
花與果實的構造還有一些模糊未解的問題(2)

先不管這惱人的問題,剖了再說!
縱剖....因為有堅硬的內果皮,所以跟上回的紅刺露兜樹小果一樣難剖!
小果中看到一粒較為完整的種子(不過感覺沒有發育成功)

請小女兒想辦法取出來, 取了幾個未受粉或已授粉但沒有順利結種子的空包彈
可以看看形狀, 至少胚珠可能就長這樣!!
另外還可以看到上回寫"紅刺"時提到種子著生的維管束

做張多核果解剖圖: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內果皮 D. 維管束 E.種子

繼續....這粒可能有成功
不過難取, 雖然看得見 不過一旁的內果皮堅硬去除困難!!
真的很硬即使一小片都很難去掉

再繼續....這張更漂亮! 感覺種子幾乎完整,只是取不出來!!

改剖乾燥的果實(發現它的小果不會像"紅刺"那樣一個個脫落!!)

小果一敲, 果真出現成熟種子

新鮮小果剖也來一張!!
雖種子剖半, 但卻是一個很好很標準的半剖面, 真的是解剖者的最愛!!

小女兒或許已經上癮了! 據說她敲了20幾個.....
終於剛好敲到可以取出來的種子, 我大喜!! (不知她有沒有小確幸?)
種皮在外,灰褐色, 內部應該大部分是胚乳, 在右上的一個小角落似乎可以看到胚的影子
因為是手機拍攝, 無法明晰辨識,所以一切目前都只是猜測(感覺有點像稻米中的胚與胚乳的模樣)

小女兒說: 那一小塊一碰就掉下來, 看照片上沒有崩裂的痕跡, 像是原本是鑲合在一起, 解剖過程中胚脫落後的樣子
所以推斷那一小塊為胚的機率甚大

若那一小塊真的是胚, 那或許可以做個猜測圖(如右小圖)
A.外果皮 B.中果皮 C.內果皮 D. 維管束 E.種子
1.種皮 2.胚乳 3.胚
網路上目前查不到真正的種子構造圖
這部分或許可以繼續看後續可不可以敲到, 再來好好拍它

有機會也可以來種種看,紀錄種子發芽過程

林投的葉子與紅刺露兜的類同, 不過刺為白色

邊緣與背面的中肋有刺

莖也有點像紅刺的, 不過林投的感覺較粗糙些

植株模樣, 屬灌木, 紅刺的單獨姿勢會比較漂亮(我覺得)

群聚....不過不知道是一株還是不只一株喔!

後來敏燕在無尾港看到這叢,還有倒影.....配合背景還蠻美的!(地點:無尾港)

這是它們的氣生支持根,拍攝地點:南沙2025, 模特兒身高 160

整體看來...就園藝觀點來說沒有紅刺露兜那麼適合用做景觀植物

但是可為海岸防風定砂植物...拍攝地點:風吹砂

整篇日誌的重點其實主要集中在這很特別的果實
前幾天讀到一篇文章裏頭提到Stone(1968)將露兜樹雌性果序的組成方式區分為四種類型(2)
1. 數個頭狀果序總狀花序狀排列,每個頭狀果序由單核果(monodrupes)構成
2. 一個由單核果組成的頭狀果序
3. 總狀花序由數個頭狀果序組成,每個頭狀果序由多核果(polydrupe or phalanges)構成
4. 一個由多核果組成的頭狀果序
看起來林投是屬於第4種

以前物資匱乏於台灣本島或蘭嶼的原住民會吃成熟果小果基部柔軟的部位, 或煮成林投果汁, 因外型像鳳梨所以又稱野菠蘿
小女兒羽欣幫忙解普剖完了之後也把採回來的果實煮成林投果汁
註:鳳梨又名菠蘿
相關資訊:
中文名: 露兜樹(林投)
英文名:Screw Pine
學名: Pandanus odoratissimus L. f. --露兜樹科(Pandanaceae)露兜樹屬(Pandanus)
參考文獻:
1.Wiki 鳳梨
2.Structure of monomerous diaspores of Pandanus (Pandanaceae): further steps for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nature
3.Stone, B.C. 1968. Morphological studies in Pandanaceae. I.Staminodia and pistillodia of Pandanus and their hypothe-tical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