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的可食菊科中列了十幾種植物, 其實我只吃過茼蒿、萵苣、紅鳳菜、牛蒡、鼠麴草、匙葉鼠麴草、葵花子、艾草及菊花茶共9種, 還湊不到10!!
就蔬菜來說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茼蒿與萵苣,據說紅鳳菜北部人吃得比較多!!剛好一回吃火鍋時店家準備的葉菜裡有這三種茼蒿-萵苣-紅鳳菜!!
因為已經遷居南部, 要拍紅鳳菜有點難, 所以打算就寫茼蒿與萵苣兩種植物
這回茼蒿先.............
茼蒿的植株模樣, 上網查了一下, 說採的時候可以留兩三個節採上面就好
之後還會長側芽可以繼續採收, 不用重新播種等很久!!
一回不知去哪看到這一小片茼蒿開花, 應該是某位朋友家, 但想不起來是誰家!!
種到開花! 不知道是要留種子? 還是放任它長,懶得動,既然開了花就順道當花賞?
拍了含苞的花
盛開的花, 舌狀花的花瓣基部金黃色, 尾端白色
有時可能是品種的關係, 花瓣的顏色與形狀會有些許差異, 這群的舌狀花尾端淡黃色
單一植株的模樣
舌狀花淡黃-金黃, 尾端截平狀
一回從朋友的菜園裡帶了幾株回家, 主要是想種到它結果
另外想對剖一下花序, 屬頭狀花序
近看
多數無柄的小花生於扁平圓盤狀的壓縮花序軸上
這是很多年前拍的照片
那回看茼蒿的時候不知道是在忙別的植物? 還是真的因為花太小? 沒有仔細拍......
先模仿向日葵的花構造,勾勒各構造的輪廓, 左:茼蒿 右: 向日葵
管狀花的花瓣合生為管狀,雄蕊屬聚藥雄蕊, 子房下位
做一張茼蒿花構造圖, 標註說明如下:
1.舌狀花 2.管狀花 3. 壓縮的盤狀花序軸 4.含苞的小花 5.已開的小花(露雄蕊)
6.已開小花(露雌雄蕊)
A1+A2.子房+胚珠 A3. 柱頭 B.管狀花被 C.雄蕊之花絲分離 D.雄蕊之花藥(聚藥)
傳粉以花粉二次呈現的模式
含苞時期:花冠尚未打開
B.雄蕊時期:花冠打開, 雄蕊凸出,花藥開裂將花粉釋出於花藥筒內,
之後因為雌蕊伸長於向上生長時將花粉推擠並集中於花藥筒頂端
聚藥雄蕊的花藥在花藥筒的內側開裂
所以筒狀聚藥的外側看不到花粉,而花粉頂端出現,此時昆蟲穿梭其中帶走花粉
次日當雌蕊凸出花藥頂端之後, 柱頭才張開接受授粉
C.雌蕊時期:次日雌蕊凸出花藥管之外,而後張開柱頭準備授粉
之前在寫向日葵時有較清楚的圖文說明, 日誌寫在舊的黑胡桃網路閣中
---點選即可進入(google會有些資訊呈現, 不過還是可以進去喔!)
點"詳細說明" --仍要繼續, 即可進入,我進去很多回沒問題的
未標註的圖
開花與結果過程
結果的模樣
開始拆
也可以這樣拆
果實屬瘦果~很小所以當時沒有繼續拆!!
瘦果定義:含種子一枚,果皮與種皮不癒合,成熟時果皮不開裂
很多年以前大家看到的茼蒿大多長這樣, 屬圓葉茼蒿,通常十月中開始種
後來好像近十幾年出現這種茼蒿, 葉片類似羽裂, 稱為裂葉茼蒿
金石文老師說:裂葉的比較耐熱,九月中的時候就可種植
在超市裡也可以看到, 會稱之為日本種春菊
或稱之為山茼蒿(茼蒿味道較濃)
圓葉的通常就直接稱之為茼蒿
前幾天上網查茼蒿時Wiki 說: 客家人煮湯圓的時候很喜歡放茼蒿
確實喔! 因為我就是客家人, 從小鹹湯圓裡少不了茼蒿!!
少了它就沒那麼好吃...........
Wiki 也說蚵仔煎的配菜也喜歡用它!!
不過因為家裡沒有蚵仔, 所以用蝦仔來代替
做了一個蝦仔煎, 挺好吃的喔! 不喜歡蚵仔味道的可以嘗試用這個
吃火鍋的時候也常出現
在家煮一小鍋可以混一餐
這更混,燙一燙,拌蔥香豬油
簡單好吃, 蔥香豬油香,茼蒿也香, 加起來更香
我也曾把茼蒿葉磨碎做曾茼蒿粿
成品如上, 還特地為它墊了張柚子葉(單身複葉)!
吃起來還會有柚葉的香味
這回茼蒿到此結案,下回換萵苣
相關資訊:
中文名:茼蒿
英文名:Crowndaisy Chrysanthemum,Garland Chrysanthemum
學 名:Glebionis coronaria (L.) Cass. ex Spach
(菊科Compositae 菊屬Chrysanthemum)
別 名:茼萵、春菊、艾菜、打某菜、皇帝菜
備註:
聚藥雄蕊是指雄蕊花藥合生而花絲分離者
查詢英文時發現有人會用"Synantherous",也有人用"Syngenesious"作為形容詞
請Chatgpt 幫忙解析這兩個字-"Synandrous" "Syngenesious"
"Synandrous" 這個詞是拉丁文中源自於希臘語的詞彙,通常在生物學或植物學中用來描述某些花卉結構。它的詞根來自希臘語 "syn-"(共同)和 "aner"(男性),意味著“雄蕊結合”或“雄蕊合生”。
具體來說,"synandrous" 描述的是花的雄蕊(男性生殖器官)彼此緊密結合或融合在一起的情形。這常見於一些植物的花朵中,當多個雄蕊形成一個結構而非單獨存在。
所以,"Synandrous" 大致上可翻譯為“雄蕊合生”或“雄蕊結合”。
"Syngenesious" 這個詞來自於拉丁文,並且源自於希臘語。它是由 "syn-"(共同)和 "genesia"(出生、產生)組合而來,字面意思為“共同產生”或“共同生成”。
在植物學中,"syngenesious" 主要用來形容某些植物的花朵結構,特別是指花的雄蕊(男性生殖器官)彼此完全融合或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結構。具體來說,它描述的是所有雄蕊的花藥(雄蕊的花粉產生部分)在同一個花朵中彼此相接或相連的情況。
因此,"syngenesious" 在植物學中的翻譯可以是“雄蕊合生”或“雄蕊共生”。
"聚藥" 要選哪一個比較好? 還是都可以? 好像都有人用喔!! 如果真的分了, 兩個字的中文翻譯該如何?
請Gimini 幫忙:
這兩個詞彙都與植物的雄蕊有關,但它們描述的是不同的雄蕊結構: 1. Synandrous(合蕊的): 定義: 指雄蕊的花藥、花絲或兩者在某種程度上連合在一起。 重點: 強調雄蕊各部分之間的物理連接。 翻譯: 「合蕊的」:這是最直接的翻譯,清楚表達雄蕊連合的狀態。 「聯生雄蕊」:更強調雄蕊的整體性。 2. Syngenesious(聚藥的): 定義: 指雄蕊的花藥連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管狀結構,而花絲則通常是分離的。 重點: 強調花藥的特定排列方式,形成一個共同的藥筒。 常見於: 菊科植物,如向日葵、蒲公英等。 翻譯: 「聚藥的」:直接表達花藥聚集的狀態。 「藥筒」:強調花藥連合形成的管狀結構。 總結差異: 「Synandrous」描述的是雄蕊整體(花藥和/或花絲)的連合。 「Syngenesious」則特指花藥的連合,形成一個藥筒。 簡單來說: 合蕊的:雄蕊們「手牽手」。 聚藥的:雄蕊們「頭靠頭」。 希望這些解釋能幫助您理解這兩個詞彙的差異。
或許可以分為合生雄蕊(Synandrous stemans)及聚藥雄蕊(syngenesious stemans)
相關文章:點選即可進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