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ari 用戶不再那麼依賴 Google 搜尋了?
2025年5月,一場正在美國華盛頓進行的司法部反壟斷訴訟中,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埃迪·庫伊(Eddy Cue)的一番證詞,引發了科技界廣泛關注。他指出,在過去兩個月內,透過 Safari 瀏覽器進行的 Google 搜尋出現了下降。而這種情況,在過去二十多年來從未發生過。
Cue 將搜尋量的下滑歸因於用戶行為的轉變,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人轉向使用如 ChatGPT 和 Perplexity 這類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工具,這些工具提供了不同於傳統搜尋的新方式。
Google搜尋是否真的「難以取代」?
Google 搜尋作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占據了超過 90% 的市占率,對於絕大多數使用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但生成式AI的出現,已悄悄改變了這種依賴關係。
傳統搜尋引擎提供的是一串網頁連結,用戶需要點擊、篩選、閱讀並自行整理資訊;而生成式AI工具則可以直接根據使用者的提問給出具邏輯、語意清晰的總結答案。這對於追求效率的現代使用者來說,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使用者習慣的微妙變化
根據 Similarweb 2025年4月的數據,AI搜尋工具正在快速增長。Perplexity.ai 的訪問量在半年內上升了超過 800%,ChatGPT 的月活躍用戶已突破 2.1 億人。這些數據佐證了 Cue 所言:使用者正在轉向 AI 工具以獲得即時、有結構的資訊。
這樣的轉變在年輕世代尤為明顯。學生、研究人員、創作者等專業族群越來越習慣透過 AI 工具快速整理知識、尋找靈感,而不只是依賴關鍵字式搜尋。
Safari 與 Google 的「默契」是否將改變?
多年來,Google 每年向蘋果支付高達約 180 至 200 億美元,以確保其成為 Safari 的預設搜尋引擎。這不僅是雙方合作的重要收入來源,也穩固了 Google 的搜尋霸主地位。
但現在,若蘋果用戶即使打開 Safari 也選擇跳過 Google,轉而使用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那麼 Google 的預設優勢將會削弱。這也正是司法部此次反壟斷訴訟的關鍵之一:Google 是否透過與蘋果這類大型平台的綁定合作來阻礙市場競爭?
生成式AI會讓Google「失寵」嗎?
Google 當然意識到威脅的存在。近年來推出了 Bard(現整合為 Gemini)等產品,並將 AI Overviews 融入搜尋結果中,試圖保留用戶。但這些 AI 整合尚處於過渡期,使用者體驗褒貶不一。
相比之下,Perplexity 以其「即時更新」、「引用來源清晰」及「高可讀性」贏得使用者口碑。ChatGPT 更是藉由 GPT-4 Turbo 的強大推理能力,吸引了大量專業用戶。
結語:搜尋,已不再只是搜尋
Google 曾是人類與網路世界的入口,但如今的搜尋,已轉變為一場多元、智慧、互動的資訊獲取過程。從 Eddy Cue 的證詞中可以看出,一場搜尋習慣的重大轉折,正在全球範圍內悄悄展開。
Google 不會一夜之間失勢,但它也必須快速轉型,否則,下一個世代的搜尋霸主,也許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G」。對於每一位使用者而言,未來的資訊探索之路,將比過去更加智慧與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