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的平台戰略:「開放」才更沒優勢?生態系的無限賽局,你要撿芝麻還是撿西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 AI 時代,企業應該選擇「封閉」還是「開放」的平台戰略?蘋果透過封閉的 iOS 系統獲得高利潤,而 Google 則利用開放的 Android 平台迅速擴展市場並助力搜尋業務。

然而,生成式 AI 技術的崛起是否改變了競爭格局?本文將從蘋果、Google、Meta 和雅虎的案例來思考,探討生成式 AI 如何改變數位平台的競爭本質。

蘋果、Google、Meta 和雅虎在 AI 時代的競爭格局和平台戰略比較

蘋果、Google、Meta 和雅虎在 AI 時代的競爭格局和平台戰略比較

AI 時代的平台戰略:要封閉還是要開放?

相較於蘋果透過 iPhone 與獲利驚人的封閉 iOS 作業系統,Google 讓安卓(Android)系統成為開放平台快速擴大規模,幫助 Google 從 PC 過渡至一個和搜尋事業高度互補的平台。

換言之,愈多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就有愈多人更常使用搜尋功能,即便 Google 還得付蘋果授權費,成為 iPhone 的預設搜尋引擎。

從新創事業的角度來看,「封閉」、「開放」兩條途徑都能獲得成功,但蘋果 iPhone 的成功和 Google 搜尋的成功一樣,都是基於一套不尋常的技術洞見,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領域創造出明顯優異的產品

延伸閱讀:
Google模式:ship and iterate、智慧創做者|經典書怪讀的@怪獸

因此有人會說,如果能用一個封閉系統來達成這樣的巨大影響,那就採行封閉系統吧,否則就採行開放模式。 但如今 AI 時代,採取「開放」的模式還是個好的策略嗎?

Meta AI:Llama-3

Meta AI:Llama-3

「開放」才更沒優勢?

過往我們會說,開放有開放的好處——相較蘋果自成一家,Google 和 Meta 兩者壟斷了全世界的數位廣告市場,Google 主打的是搜尋,組織全世界的資訊;Meta 則主打社群,組織全世界人與人的連結。

多年來,兩家公司各自顧好自己的生態系,即便 Google 曾想發展社群產品 Google+,藉此阻止 Meta 不斷壯大,但這個計畫變成了 Google 史上最大的災難,而 Meta 的搜尋功能也難以打過 Google,兩者便形成了動態平衡,靠著廣告「相安無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生成式 AI,打破了這個均衡。

延伸閱讀:
臉書和谷歌的愛恨情仇:當社群巨頭遇上搜尋巨頭|趕快tech我 EP4.2.4
入門Google Analytics:品牌型/成效型廣告、Google和Meta差在哪|使用者意見調查 EP3.3.2

Meta Llama 3 主打搜尋強化

Meta 於今(2024)年 4 月發佈了 Llama 3,並且特別強調:使用者可以透過無所不在的 Meta AI,在 Facebook、Instagram 等 Meta 旗下平台之搜尋找到他們要的資訊——而且這些資訊,還包含了網路上所有即時的資訊

搜尋一直是數位戰爭中 Google 的強大優勢,即便是 OpenAI 或是搭載 AI 技術的 Microsoft Bing,都無能撼動 Google 的搜尋霸主地位。

案例 ①:Google 與 Meta 的生態系戰爭

然而,這次 Meta 的 Llama 3 打造出的搜尋引擎相當不一樣,尤其 Meta 擁有的,是 OpenAI 沒有的緊密生態系。

過去,Meta 的 app 大致獨立且難以整合(想想 Meta Business Suite),如今透過 AI 組織資訊和搜尋的能力,Meta 期待連「搜尋」這件事情,都直接在 Meta 的生態系裡完成,不要跳出,突顯出 Google 和 Meta 對於搜尋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戰略。

讓使用者掌握要前往的地方,還是留下來?

Google 並不是第一家做搜尋引擎的公司,但和以往搜尋引擎都是大型入口網站的附屬品不同,它設計搜尋引擎的初衷,不是讓使用者停留在他們的網站上,反倒是盡快把使用者送到對的地方,得到他要的資訊——而且著重用戶的使用體驗。

也因此,Meta 試圖與 Google 採取相反的策略,更希望透過生成式 AI,有機會端走 Google 的金雞母。因為 Meta 有不可能逃走的流量,更能讓使用者在 Meta 生態系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資訊,盡可能延長使用者留下來的時間。

如此一來,使用者在 Meta 就可以看更多廣告,這與 Google 對於使用者體驗的核心想法完全相反。

一開始怎麼成功,反而最後就有可能怎麼失敗

要挑戰一個既有強大對手的真正方式,不是去跟他做一模一樣的事情正面火拼,而是想出個聰明的方法,讓他正在做的事情變得無關緊要

雖然 Google 的強大帝國不太可能一夕之間被瓦解,但 Google 因為生成式 AI 帶來的矛盾,確實相當難解——到底是要盡快送使用者到正確的地方,還是讓搜尋徹底結合生成式 AI Gemini 綁住使用者,別讓他們去訪問其他網站了?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廣告和搜尋引擎生態系該怎麼辦呢?

但不論如何,除了產品外,由蘋果、Google 掌握的「通路」也是生態系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案例 ②:蘋果與雅虎的賽局思維

在商場的無限賽局中,有時候蘋果做出更好的產品,有時是別家公司的產品更勝一籌。以 iPod 為例,就算微軟也推出類似競品,但蘋果的目標不是擊敗微軟,而是勝過自己,發明 iPhone 重新定義整個市場,讓 iPod 也走入歷史。

不只是改良,而是顛覆

確實成功是源自於好點子帶來了新發明,但很多人總以為成功的唯一關鍵,在於蘋果的創新或是賈伯斯對於完美的要求。

不過蘋果成功更關鍵的因素,在於團隊平衡地具備了「把事情實現的能力」。終究需要有人能整合團隊、控制風險並降低系統發散的趨勢,不然系統會自然地發散、混亂並導致專案失敗。

要了解自己位於哪個循環階段

企業經營都有一個循環或週期存在,就像一個人的一生,會經歷高峰與低谷。重點在於,我們是否清楚了解自己的公司位於哪個循環階段,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持續成長。

人一旦心志變低,就很難提升自己,讓自己走到越來越高的層次。當一個人的心思放在撿芝麻上,就永遠失去了撿西瓜的可能。

若專注於眼前的小利,就無法追求更大的機會。不過在工作中,人們常常重複低價值的任務,避免困難和挑戰,但這種習慣會讓人失去創造性,無法進行真正有價值的工作。

撿芝麻還是撿西瓜:格局決定視野

公司也面臨同樣的挑戰。以雅虎為例,這家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但因為過於分散於多個小產品,沒有一個產品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最終收益也不如專注於少數產品的公司。

反觀蘋果,賈伯斯回歸後,剔除了大量低價值的專案,專注於少數幾個重要產品,最終讓蘋果重回巔峰。

在職場中,與其把精力放在賺小錢上,不如練就追求大機會的能力。有人說沒遇到大機會,其實是因為過於專注於小利。若能提升視野,將注意力放在長遠目標上,便有機會練就追求大機會的能力。


raw-image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 社群|怪獸科技公司 IG:怪獸科技公司/商管人文✖️人生職涯

📰 電子報|怪獸雙週快報:1 則熱門時事分析✖️ 2 本人生思考書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怪獸科技公司✖️沙龍
27.3K會員
441內容數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看過這麼多成功的人的例子,聽過這麼多厲害的人他們的分享,有時候自己卻好像只是在原地踏步呢?《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將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切入,透過跨領域的視野,帶你掌握各種必備的自我管理能力與心法,一起用科技去思考你的人生。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探討 OpenAI 執行長山姆·奧特曼的崛起之路,以及他和伊隆·馬斯克的合作與決裂。從奧特曼的童年經歷、創業歷程,到 OpenAI 的創立、轉型以及與微軟的合作,探討了 AI 發展的潛力和風險,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4/18
「軟技能」又來了?都覺得軟實力已經聽到爛、甚至像是狗屁?事實卻是,AI 正在加速硬技能折舊,看似不值一提的「軟技能」才是幫你跑贏大盤、擺脫 35 歲職場斷層的關鍵。AI 時代,硬技能雖然能帶來初期優勢,卻可能因自動化而被淘汰;唯有擁有強大軟技能,才能繼續保持領先。
Thumbnail
2025/04/18
「軟技能」又來了?都覺得軟實力已經聽到爛、甚至像是狗屁?事實卻是,AI 正在加速硬技能折舊,看似不值一提的「軟技能」才是幫你跑贏大盤、擺脫 35 歲職場斷層的關鍵。AI 時代,硬技能雖然能帶來初期優勢,卻可能因自動化而被淘汰;唯有擁有強大軟技能,才能繼續保持領先。
Thumbnail
2025/04/11
以色列土地面積比台灣更小、人口只有台灣三分之一、資源匱乏,卻透過科技創新與全球戰略布局,創造了全球 100 家獨角獸企業,幾乎等於整個歐洲的 80%,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要樞紐。本文探討以色列如何成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樞紐,並以此啟發臺灣在國際策略及影響力佈局上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4/11
以色列土地面積比台灣更小、人口只有台灣三分之一、資源匱乏,卻透過科技創新與全球戰略布局,創造了全球 100 家獨角獸企業,幾乎等於整個歐洲的 80%,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要樞紐。本文探討以色列如何成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樞紐,並以此啟發臺灣在國際策略及影響力佈局上的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蘋果透過封閉的iOS和iPhone取得成功,而Google和Meta則運用開放的Android和社群網站,以及生成式AI技術改變數位平臺競爭。文章探討了Google與Meta案例,以及蘋果與雅虎的賽局思維。對企業來說,需要了解自己的產品位於哪個循環階段,以及格局決定視野的觀點。
Thumbnail
蘋果透過封閉的iOS和iPhone取得成功,而Google和Meta則運用開放的Android和社群網站,以及生成式AI技術改變數位平臺競爭。文章探討了Google與Meta案例,以及蘋果與雅虎的賽局思維。對企業來說,需要了解自己的產品位於哪個循環階段,以及格局決定視野的觀點。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蘋果正在與多家巨頭展開合作,甚至包含長年不合的競爭對手──Meta。報導指出,雙方正在針對將 Meta 生成式 AI 模型整合到 Apple Intelligence 進行磋商。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蘋果正在與多家巨頭展開合作,甚至包含長年不合的競爭對手──Meta。報導指出,雙方正在針對將 Meta 生成式 AI 模型整合到 Apple Intelligence 進行磋商。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從目前來看,蘋果與 OpenAI 的這次合作,可以說是各取所需 – 蘋果擺脫在 AI 時代落後的形象,並且善用其掌握通路的優勢卡住了在 AI 經濟興起中的一個關鍵位置。OpenAI 則是獲得了一個獲取新用戶的巨大機會......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現在的人們對於AI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期待。文章提到了蘋果放棄汽車產業,而大陸又衝向電動車產業的情況。除了探討對消費者端的貢獻外,作者也提到了對AI的觀察和看法,以及對蘋果作為提供平臺者的期望。文章以蘋果和AI的關係為主軸,介紹了AI在消費者端的潛在收益和貢獻。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蘋果發表會已經大概講述全新的系統 主要就是Apple Intelligence 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 總結就是AI的輔助可以讓生活想像擴大到哪個階段就是市場的共鳴 這次第二季收尾的題材也就是蘋果手機的AI功能想像 2022~2024第一季都是摺疊手機的想像,主要是成長性爆發最容易算數學,這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經過生成式AI一年多的洗鍊,相信大家對「AI創造內容」不再感到陌生。然而,AI在數位匯流發展上,仍屬於軟體與應用服務,使用情境也多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腦。2007年第一支iPhone誕生,正式開啟數位匯流的大門,智慧型手機上的App(軟體與應用服務)驚艷市場。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前陣子蘋果傳出不造車了要專注投入AI領域掀起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拍手叫好認為早該如此有人認為小米都可以做到蘋果太遜啦… 個人認為蘋果放棄造車是好事,雖然說現在電動車的供應鏈已經滿完整的,我認為大多數供應鏈很難像蘋果的其他產品一樣任蘋果完全掌握,之前科技工作講有採訪前蘋果採購,採訪中大家可以很清楚知道
Thumbnail
2023年全球AI成為熱門話題,Google、Samsung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了他們的「AI手機」。作為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大餅。傳言和蘋果執行長庫克本人的言論都指向2024年將是蘋果將推出AI產品,預計iOS 18將帶來重大更新。
Thumbnail
2023年全球AI成為熱門話題,Google、Samsung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了他們的「AI手機」。作為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大餅。傳言和蘋果執行長庫克本人的言論都指向2024年將是蘋果將推出AI產品,預計iOS 18將帶來重大更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