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11月,佐世保港,即將服役的「酒匂號」
酒匂號(IJN Sakawa)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四艘阿賀野級輕型巡洋艦中的最後一艘。1944年底該艦竣工時,燃料短缺嚴重影響了日本海軍的行動,使其從未離開過日本水域。戰爭結束後,酒匂號被用來運送日本軍隊回國,直到1946年初被選中在十字路口行動期間進行核武試驗。該船在7月1日的第一次炸彈試驗中被用作目標,並在第二天沉沒。
▪︎船艦特徵(建成時)
排水量:6652噸(標準),8534噸(滿載) 長:174.1公尺(571英尺2英吋) 寬:15.2公尺(49英尺10吋) 吃水:5.63公尺(18英尺6吋) 裝置功率:6台水管鍋爐,100000馬力(75000千瓦) 推進系統:4 軸;4台齒輪蒸汽渦輪機組 航速:35節(65公里/小時;40英哩/小時) 續航力:6300海浬(11700公里;7200英里)以18節(33公里/小時;21英里/小時)航行 編制:805人,作為旗艦時824人 裝備設施:93式2型水聽器、3型1型聲納、13型預警雷達、21型預警雷達、22型水面搜索雷達 武器:3 × 雙聯裝 150 毫米(6吋)火砲、2 × 雙聯裝 8 公分(3吋)防空砲、10 × 三聯裝,18 × 單裝 2.5 公分(1吋)防空砲、2 × 四聯裝 61 公分(24吋)魚雷發射管、2 × 深水炸彈降落傘,18枚深水炸彈、3 × 地雷 防護:皮帶 60 毫米(2.4吋),甲板 20 毫米(0.79吋) 飛機運載:2架水上飛機 航空設施:1 × 飛機彈射器

佐世保港的酒匂號,1945年10月15日
|設計和描述
阿賀野級船艦目的在取代1910年代和1920年代建造的過時輕型巡洋艦,作為驅逐艦艦隊的旗艦。該艦總長174.1公尺(571英尺2英吋),艦寬15.2公尺(49英尺10英吋),吃水深度5.63公尺(18英尺6英吋)。標準滿載時排水量為6652公噸 ,滿載時排水量為8534公噸。酒匂號上有55名軍官和750名士兵;擔任旗艦時增加了3名軍官和16名水手。 酒匂號有四組齒輪蒸汽渦輪機組,每組驅動一個螺旋槳軸,使用六台Kampon Ro Gō水管鍋爐提供的蒸汽。這些渦輪機的設計總功率為 100,000軸馬力(75,000 千瓦),使船隻的速度達到35節(65公里/小時;40英里/小時)。她攜帶的燃油足以18節(33公里/小時;21英里/小時)的速度航行6300海浬。
舞鶴空襲期間,美軍飛機在平灣上空拍攝到的偽裝酒匂號(右下)。右上為烏島,左上為現日本海上自衛隊舞鶴空軍基地附近的舞鶴市長濱町,酒匂號停靠在佐賀町。
|武器裝備和感測器
酒匂號的主要武器裝備包括三座雙聯裝砲塔中的六門 15 公分(6吋)四一型火砲,兩座位於上層建築前方,一座位於後方。輔助武器包括位於船中部兩座雙聯裝砲塔中的四門 8 公分(3吋)九八型防空砲(AA)。酒匂號是同級中最後建造的一艘艦,擁有最強大的輕型防空武器裝備,包括10座三聯裝和18座單聯裝 2.5 公分(1吋)九六式防空砲。該艦還在中心線上配備了兩套四聯裝魚雷發射器,用於發射 61 厘米(24英寸)93型(長矛)魚雷,並配有一個裝有八枚備用魚雷的裝填系統。她配備了用於反潛作戰的設備,有兩個深水炸彈降落傘,可容納 18 枚深水炸彈,還可以攜帶三枚水雷。酒匂號還配備了一對愛知E13A水上飛機和一台彈射器。 為了探測潛水艇,酒匂號配備了 93 式 2 型水聽器裝置,而與姊妹艦不同的是,酒匂號配備了基於德國設計的 3 式 1 型聲納。該艦配備13型和21型預警雷達以及22型水面搜索雷達,後者係統經過修改,也可用於火控。
|艦歷
酒匂號以酒匂河命名,於1942年11月21日在佐世保海軍兵工廠奠基。該船於1944年4月9日下水,並於11月30日完工。服役後,她被直接分配到聯合艦隊。1945年1月15日,酒匂號成為第 11 驅逐艦中隊的旗艦,與新驅逐艦一起在內海進行訓練,並參與一系列新型反雷達潛艇塗層的測試。4月1日,該中隊被派往「菊水一號作戰」 ,這是針對沖繩美國入侵部隊的自殺任務。他們原計劃陪同戰艦大和號及其姊妹艦 矢矧號執行任務,但中隊沒有足夠的燃料來參與任務。 5月26日,酒匂號的一個螺旋槳在九州和本州之間的關門海峽撞上了一塊岩石,但只是葉尖部分彎曲。該艦隨後被轉移到舞鶴海軍區,並於7月19日抵達那裡。六天後,她遭到美國約克城號航空母艦的飛機襲擊,但未受損。9月2日日本投降時,酒匂號停靠在舞鶴港。

1946年,酒匂號等待原子彈試驗
|戰後行動
戰爭結束後不久,該船就被解除軍事職能,其槍支被禁用,魚雷、彈藥和其他武器也被拆除。10月5日,該船被從海軍名單中除名。當月晚些時候,酒匂號被用於疏散被困在帛琉群島南部四個小島(松索羅爾島、範納島、梅里爾島和哈托貝島)上的1339名日本帝國陸軍士兵。她繼續作為運輸機為遣返服務隊工作,直到1946年2月底,將日本軍隊從新幾內亞、韓國和其他地方送回。
1946年2月25日,酒匂號被送往橫須賀,在那裡她被正式移交給美國海軍作為戰利品,與前日本帝國海軍的其他倖存艦艇一起用於即將進行的比基尼環礁核子試驗。打撈人員發現船體漏水,老鼠成災,而且船上大部分系統都無法運作。3月18日,該艦與戰艦長門號一起從橫須賀出發前往埃尼威托克,船上有165名美國船員,還有11名前日本軍官協助他們。十天後,在距離埃尼威托克300海浬(560公里;350英里)處,酒匂號發生故障,長門號試圖拖曳巡洋艦,但鍋爐發生故障,隨後燃料耗盡。一艘油輪改道為船隻加油,但在惡劣天氣下觸礁擱淺並失踪。兩艘前日本船隻最終於3月30日被拖走,兩天後「酒匂號」抵達埃尼威托克島。

艾伯爾蘑菇雲從潟湖中升起的鳥瞰圖,背景中可見比基尼島
在埃尼威托克島時,船上的五名美國水手對「酒匂號」惡劣的工作條件感到憤怒,並試圖破壞該船,但沒有成功。他們損壞了燃油系統,將沙子倒入油泵和水泵,砸碎了儀表和轉速表,並切斷了高壓蒸汽管道。修復工作耗時四天,五名水手被指控監禁。隔月,酒匂號航行至比基尼環礁。 十字路口行動以第一次爆炸(Test Able)開始,即7月1日的一次空爆;酒匂號裡擺滿了籠子,裡面關著各種動物,用於測試輻射的影響。爆炸中心位於「酒匂號」船尾上方450公尺(490碼)處,略偏右舷。爆炸導致該船起火,其力量摧毀了艦橋後部的上層建築,損壞了船體,並且開始進水。測試結束後,酒匂號船尾略微下沉,並略微向左舷側傾斜。一夜之間,洪水進一步惡化,隔天早上,船尾更加傾斜,船身也更加沉沒。拖船阿喬瑪維號試圖將巡洋艦拖到岸邊,以防止其沉沒,但由於酒匂號幾乎在拖帶開始後立即從船尾開始下沉,拖船失敗了。阿喬瑪維號不得不剪斷拖纜,以免自己被拖入水下,最終酒匂號沉沒,位於水深約200英尺(61公尺)處。 第二次武器試驗「貝克」於7月25日在距離沉沒的「酒匂號」約500英尺(150公尺)的水下進行發射。炸毀了船體剩餘的大部分前部上層建築,並進一步損壞了沉船。酒匂號大部分直立在沙質海底,但前砲塔後方剩下的殘骸非常少。

碧藍航線 武藏和酒匂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