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我來說真的是轉變巨大的一年。除了寫方格子,同時也在二月時開始經營 thread。儘管現實生活中的我個性非常外向,但實際上我對線上社群的態度一直很 I ,總覺得網路世界是公開、難以掌控的地方,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此外也擔心發文會打擾到朋友、曬遊記像在炫耀、發表評論其他人會不認同...總之有許多自我設限與在意他人想法的念頭。也是這些猶豫,讓身為行銷人的我,除了幫客戶做社群經營與管理外,從來沒有想要自己經營社群。但自從下定決定要追尋更自由、更符合自己期待的生活,我了解建立個人品牌、打造社群,是在這個數位世代建立影響力必要的事情。
由此為念想,我的 thread 經營之路正式展開。從一開始的 0 粉(甚至完全不想被親朋好友發現),到現在慢慢逼近 1500 粉的里程碑,中間也經歷過不少心路歷程的轉變。我想在接下來的一年,我的社群也會繼續成長、變化,因此就趁現在來個階段回顧吧!

圖片取自網路
階段一、先從 30 日連續發文挑戰開始
一開始光是「發文」就讓我猶豫半天。最後是創業前輩鼓勵,兩個人一起做「30 天發文挑戰」,我才開始透過「連續發文」來「減敏」。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天天發」,就算想不出來要發什麼只能發廢文、發了也沒人看,或是心生懷疑恐懼等,都必須要堅持發文。在同儕的協助下,我最終順利完成連續 30 天的挑戰,也確實對於克服我的社群恐懼很有幫助。由於 thread 是新的平台,也幾乎沒有熟人,我不在意觸及數、互動數或是有誰看到,就是單純發文。現在回想,如果沒有當初的挑戰跨出最初的一步,我可能完全不會考慮要經營這個平台。階段二、意外爆文帶來初次成就感
發文挑戰結束後,我立馬失去了頻繁發文的理由,thread 帳號也很快被冷藏。然而,在進行「方格子 vs. 自架站 SEO 流量大比拼實驗」的時候,為了增加流量與權重我隨手用 3 分鐘在 thread 上發了一篇文,竟然意外獲得 2,000 顆愛心、 182 次轉發、1,617 次轉貼。哇!在我 6 年的行銷生涯中,包含下廣告、辦抽獎的 FB、IG 貼文,都少有能在 24 hr 內達成如此成就,更不用說是一個毫無粉絲基礎的素人貼文了。當時我嚐到了 thread 流量紅利的甜頭,同時也發現「分享海外資訊」是許多 thread 觀眾的好奇話題,因此我開始刻意地進行發文挑戰,希望能再次創造「爆文」奇蹟。
階段三、四天一爆文,寫出社群感
爆文為我帶來即時、正向的回饋,看到瘋狂累積的按讚數或互動數,讓人有種上頭的成就感。因此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我再次進行發文挑戰,希望能創造更多獲得破千愛心的貼文。當時我的貼文內容以「海外機會資源分享」與「20 vs 30 歲感想」為主,兩大主題都大受歡迎,透過每天的實驗與修正,平均 3-4 天能寫出一篇獲得上千愛心的貼文,最高紀錄是達到 5,000 愛心。當然也有迴響平淡的貼文,但當時歸納成功因素與失敗原因,我自己大概列出以下 thread 貼文成功關鍵:
- 資訊精簡秒懂好吸收
- 避免過多花俏 icon,簡潔即可
- 適度的幽默與吐槽元素
- 貼文發布後會優先測試粉絲反應,優先選擇追蹤者喜愛的題目而非無關主題
在這個階段,經常爆文的成就感讓我更有意願發文,但同時,容易被結果數字影響的比較心態卻也隨之而來。我經常因為單一發文結果不如預期,就失去信心停更好幾天。
階段四、不小心成為 KOL?
截至目前,我的 thread 雖然會根據社群反應來修正方向,但我仍堅持我發布的內容都是我當下感興趣、想分享的主題。因此自然而然,我花費大量時間準備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就變成我時常分享的主題。一開始不知道,但後來我慢慢明白自己算是最早分享圓夢計畫的帳號之一。我發現我寫的相關文章,經常會被轉入圓夢計畫的 LINE 群組,跟許多申請者閒談,也發現不少人讀過我的貼文。不過最驚人的,是當我參加總統接見活動時,在合照環節站在我身旁的長官突然回頭跟我說:「咦!我經常看到你的貼文!發文頻率還蠻高的」,讓我既驚訝又不好意思。從一連串小事累積起來的分享,竟在不知不覺中累積起來,讓我成了「青年百億海外圓夢計畫」的 KOL (Key Opinion Leader)。
階段五、經營社群的目的是什麼?
時間線回到現在。經歷三個月時間斷斷續續的發文,尤其是原夢計畫的影響,我得追蹤數來到約 1500 左右。儘管還不是個太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認真的為自己經營一個帳號,也慢慢建立起一個社群。隨著 thread 平台越來越成熟、演算法改變,以及我的粉絲輪廓從原先的 30 歲上下海外工作者,到目前的 25 歲上下圓夢計畫申請者,我的 thread 經營還是在幼幼班階段。一邊期待可以有更多獲得迴響的爆文、一邊忍不住被互動數字影響心情、一邊持續懷疑著目前做的一切對於達成我的個人目標有何幫助 -- 我一邊摸索著屬於自己的答案。
確定的是,我將會繼續書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