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始終處在一種矛盾狀態,在陪伴與自我獨處兩種心理狀態拉扯。
八點帶小孩去吃早餐,吃完回家後,沒有行程要外出,我們也沒有要做的事,孩子們在家吵吵鬧鬧,焦躁感油然而生,我選擇到3F自己的空間獨處。沒多久,兒子來找我寫作文,他也是各種不安份,到處製造聲音、扭動、跟弟弟聊天等,又讓我覺得焦躁。
下午我決心脫離小孩,自己到基隆打卡牌,成績雖然不好,但心情開闊多了;晚上在家陪著孩子們念英文、玩桌遊,也比較不會有焦慮感。適度的陪伴與自我獨處,要找尋自己的那條界線。

假日始終處在一種矛盾狀態,在陪伴與自我獨處兩種心理狀態拉扯。
八點帶小孩去吃早餐,吃完回家後,沒有行程要外出,我們也沒有要做的事,孩子們在家吵吵鬧鬧,焦躁感油然而生,我選擇到3F自己的空間獨處。沒多久,兒子來找我寫作文,他也是各種不安份,到處製造聲音、扭動、跟弟弟聊天等,又讓我覺得焦躁。
下午我決心脫離小孩,自己到基隆打卡牌,成績雖然不好,但心情開闊多了;晚上在家陪著孩子們念英文、玩桌遊,也比較不會有焦慮感。適度的陪伴與自我獨處,要找尋自己的那條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