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想要開始新的寫作規劃,總是會卡在第一步——要從什麼主題開始?
這次,我問了ChatGPT,他幫我想了第一篇貼文的主題:
「你最後一次覺得被理解是什麼時候?」老實說,我一直抱持著一種觀點:
「沒有人會真正的理解你。」
這種感覺在我出國留學後格外有感。
我不太喜歡從頭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我知道,對方如果沒有共同經驗,終究很難感同身受。就算我把一切講清楚了,也不代表他們真的「懂」我經歷的衝擊與感動。
有點像那些外星人紀錄片裡的受訪者——
他們總是要娓娓道來遇見外星人的過程,就算他們用盡所有的氣力,基督徒就是不相信,更別說理解他們的心境。
但矛盾的是:
人類渴望被理解,渴望有人站在你這一邊。
想像一下,如果如果你正被一群人誤會,指責你,
這時有個人從人群中走出來,說一句:「我懂你。」
那會有多麽的溫暖啊!
被理解這件事本身就是想要有除了自己以外的人和你一起分擔那些開心與不開心吧。
這樣我們才能更有動力繼續走下去。
「被理解」,就像是我們渴望與世界產生連結的一種方式。歌手希望有人懂他們的音樂,廚師希望有人品出他們的用心,演員希望觀眾懂他們的情緒。
給予理解就像為對方注射一劑強心針一樣,雖然挫折依然刺痛著,但有人一同平攤這份心情就感覺好多了。
理解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說:「你不是一個人。」
這可能也是我想開始寫關於「人際關係」主題的原因吧!
不是想讓每個人都懂我,而是希望在某些瞬間,某個場景裡,有人因為我的文字而感同身受。
如果你覺得孤單時,請記得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