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28 日,微軟宣布將於 2025 年 5 月 5 日逐漸汰除曾經獨霸訊息應用市場的 Skype 消費版,未來專注發展 Teams。
老實說 Teams 是什麼我聽都沒聽過 (゚∀゚ )
Microsoft Teams 是一個通訊和協同運作軟體,它整合了聊天、視訊會議、 文件儲存 (包括檔案協同運作)、Office 365等功能。

簡單說,就是一個跟 Skype 相比,能夠和 Microsoft 雲端平台整合得更好的通訊協作軟體。
Skype 畢竟是微軟收購的現成軟體,享受現成的流量利益的同時也會面臨到無法跟自家產品整合的困擾。與其痛苦修改不如打掉重練,直接從頭研發製作符合平台系統的架構,Skype 因此自然而然淘汰捨棄掉。
Skype
一個曾經叱吒風雲、創新得叫人眼睛發亮,不僅是學術研討對象甚至衝擊傳統電信業的通訊軟體工具,終究還是不敵時代潮流而退下,不勝唏噓卻也不意外。
Skype 於 2003 年 8 月問世。該軟體由瑞典人 Niklas Zennström、丹麥人 Janus Friis,以及開發 SKYPE SERVER 軟體的 Ahti Heinla、Priit Kasesalu 和 Jaan Tallinn 等 4 個愛沙尼亞人合作開發。2005 年 9 月,eBay 以 26 億美元的價格購得 Skype。2011 年 5 月,微軟以 85 億美元的價格購入 Skype。

Skype 崛起的最大關鍵,在於它使用 P2P(peer-to-peer,點對點)技術實作通訊架構,與傳統的 client-server 需要有一個控制傳輸中心的架構相比,P2P 不僅不需要實作與維護需要複雜運算控管的中心系統,每個 node/pear 獨立運作,可以更快將資訊傳遞出去而不需要卡在中心的配送。
這種去中心化的架構可以讓語音串流傳遞得更快、延遲性更低、品質更高,也壓低系統建置的成本,因此讓 Skype 快速竄起。也因為 Skype 可以提供品質好又便宜的通訊功能,大大降低跨國電話所需的花費,使商務人士與一般民眾趨之若鶩,紛紛採用 Skype 打電話,當時對傳統電信業造成巨大衝擊,可以說是大震撼的劃時代產品。甚至 2004 年 Skype 還與 PChome 合作,正式在台灣推出服務,並且推出過網路電話 Skype 手機。當年真的很轟動XD
手機我很有印象,是非常潮的劃時代產品XD
只是無論當年多麼新穎的創意,如果沒有一直進步終究會成為落伍衰退的次品,最後長江後浪推前浪,被掩蓋在沙灘堆下逐漸消失蹤影。
Skype 當年靠著 P2P 技術、創新的收費概念、高品質而低成本的架構,打趴傳統電信業,一度成為語音通訊霸主。最後也因為無法與時俱進修改成更符合當前寬頻、雲端的對應架構,成為被打敗的「傳統」那一方。
大推這支介紹影片,把 Skype 的來龍去脈、興盛與衰退講解得十分清楚仔細。
無論如何,儘管 Skype 已經下台一鞠躬,但它創造不少新穎概念與營運模式並且深深影響後來的發展,其貢獻無庸置疑,在歷史上會深刻一頁。
MSN
正因為 Skype 具有創意又充滿話題性,看起來未來商機和發展無限,因此打趴也曾經紅透半邊天的 MSN 便是意料中事。
更何況 Skype 是語音通訊,自然比 MSN 文字通訊方式來得更直覺方便。 但 MSN 擁有許多特色,依然使其成為照耀那個年代的璀璨光輝之一。
Windows Live Messenger(簡寫 WLM,俗稱 MSN),是微軟開發的即時通訊軟體,現已經結束服務。8.0 版本之前稱作 MSN Messenger。
在被稱為 Windows Live Messenger 以前,從 1999 年到 2001 年期間,這套軟體是以「MSN Messenger Service」為名,而自 2001 年到 2005 年,則是以「MSN Messenger」做為它的名稱。而這段期間內,微軟總共釋出過7個主要的版本。
2004 年 8 月,微軟發表可於瀏覽器上使用的 MSN Messenger 版本「MSN Web Messenger」,這樣使用者只須使用瀏覽器而不需要在電腦上安裝軟體。它的服務可以在行動電話上使用。
2009 年,隨著社群網站 facebook 的普及,以及其附設的聊天功能(facebook chat),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部分功能被取替,使得其使用者量有所下降。
2011 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通訊軟體 WhatsApp 和 LINE 等的普及,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使用率再受打擊。
2012 年底,微軟宣佈在 2013 年 4 月 8 日會在全球範圍內用 Skype 替換 Windows Live Messenger,不過中國大陸除外。而擁有 Windows Live Messenger 的使用者於 2013 年 4 月 8 日起陸續停止服務;4 月 25 日,台灣的 Messenger 正式停止服務。
2014 年 8 月 28 日,微軟以電子郵件向使用者通知,中國於同年 10 月 31 日停止服務,至此Windows Live Messenger 正式結束其生命周期。

MSN 是我第一個使用的通訊軟體,還記得是公司要求的(笑)
當時剛畢業進入一家公司上班,公司要求要有 MSN 方便傳遞訊息,所以就去申請帳號 XD
後來離開公司,陸陸續續認識朋友也交換 MSN 聊天、分享生活,MSN 便成了生活不可或缺的軟體工具 (○'ω'○)
那時候的 MSN 就像現在的 FB 或 LINE 一樣,幾乎每人都有帳號,要跟朋友連絡必靠它。也因為它提供的大頭貼和表情貼功能造就不少知名圖文作家,像是彎彎、洋蔥頭、米滷蛋等......互相拉抬聲勢,是那個年代最美好的回憶❤
我在換工作後也是需要使用通訊軟體作為聯繫工具,但因為當時 MSN 已經日常使用了,為了公歸公、私歸私同時也符合工作型態,於是申請了 Skype 帳號作為公事專用,MSN 便是私底下用 XD
而且 MSN 有網頁版,如果在外臨時想連絡又不想安裝軟體時很方便w
綜合以上,MSN 非常好用哪,說要關閉真是令人傷心 QQ
2009 年受到社群平台 Facebook 興起的影響,MSN 的使用者急速降低。再加上 2011 年,智慧型手機普及,MSN 完全失去通訊軟體的優勢。
2012 年 11 月 6 日微軟證實,將在 2013 年第一季正式停止 MSN 服務,全球超過 1 億名用戶將全數轉移至 Skype 平台,可惜未能成功轉化既有用戶群。
印象很深刻,當時 MSN 關閉要轉 Skype 時掉了超多位聯絡人,不是人人都會轉去使用 Skype,更多人直接跳去 FB。
但我沒使用 FB,等於跟大家斷聯XD
好長一段時間都是用簡訊聯絡XDD
直到 LINE 的出現。
相信那時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選擇通訊軟體的原因是看朋友多使用哪個。像我就是因為周遭朋友很多都開始在用 LINE 所以才跟著申請帳號,不然就繼續邊緣下去(欸)
ICQ
而在 MSN 之前,還有一個風靡全球的通訊軟體,叫做 ICQ。
ICQ 是最早出現的即時通訊軟體之一。ICQ 的製作者為以色列特拉維夫的 Mirabilis 公司(成立於 1996 年 7 月),由幾個以色列青年(包括 Chan si hou Yair Goldfinger、Sefi Vigiser、Amnon Amir、Arik Vardi 以及 Arik 之父親 Yossi Vardi)在 1996 年 11 月開發,於 2024 年 6 月 26 日結束服務。
在 1998 年,美國線上 AOL 具購買下 ICQ 以後推出更多功能的 99a、99B、2000 等版本,但同時於 ICQ 內加插了廣告。內建了搜尋功能使軟體變得臃腫,加上不太受歡迎的廣告欄,且 Windows Live Messenger、Skype 等軟體推出,令使用 ICQ 的人有下降的趨勢。後來 Mirabilis 公司推出了簡化版的 ICQ lite,只含有 ICQ 最基本的功能。

其實一開始在我那個年代(?)的學生族群最紅的是 ICQ。
常看到/聽到同學們在加 ICQ、用 ICQ 聯絡。
但我一來看到那個很多廣告的紊亂介面就不想使用(。)二來是朋友也沒有在用 ICQ,加個寂寞(?)
所以說朋友社群真的是平台能否擴大發展的重點。這一點,引入「六度分隔理論 」概念的 FB 就做得很好,但我還是沒想用 FB (゚∀゚ )(欸
ICQ 是超級元祖級的通訊軟體,名稱取自英語句子 I seek you 的諧音,意思是「我找你」,巔峰時期一度有 1 億多使用者。
ICQ 的現世與功能設計影響後來許多熱門的聊天程式。包括 AOL 即時通(AIM)、Yahoo! Messenger(台灣為 Yahoo! 奇摩即時通)以及微軟(Microsoft)的 MSN。
無奈 2000 年代初期 MSN Messenger 和 Yahoo Messenger 等即時通訊軟體迅速崛起,進一步分散了用戶群體,加上之後推特(Twitter,現為 X)和臉書(Facebook)等社群網路平台變得更受歡迎,使得美國及世界各地許多使用者陸續停用 ICQ。最後 ICQ 官方網站宣布在 2024 年 6 月 26 日停止服務,正式結束長達 28 年的營運。
以一個古董元老級的通訊軟體來說,不僅活得比其衍生的子子孫孫(?)像 MSN Messenger(2014 終止)、Yahoo Messenger(2018 終止)等更久,也只比隔空出世的革命級語音通訊軟體早一年結束而已,真的很了不起(大拇指)
- LINE 都得叫一聲大哥?「ICQ」正式邁入 20 週年! - 自由電子報 3C科技
- 時代眼淚…骨董級通訊軟體ICQ走入歷史 最後營運時間曝光 | 全球財經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 骨灰級社群軟體ICQ這一天走入歷史!再也聽不到「喔哦」經典音效
LINE
而如今是 LINE 當道的年代,無論一般人還是賣家商場都推出 LINE 聯絡或會員服務。
2011 年 6 月,韓國 Naver 集團創辦人李海珍因 311 大地震導致無法即時聯絡家人的想法,而在日本推出即時通訊軟體 LINE,而其「讀取回條」功能,也是針對災難發生時,能第一時間確認人員安全而設計的。
2012 年 2 月,首次於臺灣推出,並以桂綸鎂為代言人。同年 3 月,推出 Windows 及 Macintosh 版本,12 月,發佈「LINE」的中文版本「連我」,並首次於中國推出。
截至 2022 年 11 月,LINE 主要市場為韓國、台灣、日本、泰國、印尼,每月活躍使用者有 1 億 9 千 4 百萬人。

LINE 的風行會讓人覺得 Skype 的關閉一點都無關痛癢。
然而 LINE 的使用者多在韓、台、日等亞洲國家,歐美國家並不盛行,若要與歐美西方人士商務聯絡還是得用 Skype,對於旅遊商務人士需要播打「0800」客服電話時也是最佳工具。
再來,我覺得 Skype 最讓人稱道之處,就是它可以打市話。
當年行動裝置的普及率不及現在,老人家會操作智慧型裝置的也普遍不多,聯絡還是仰賴傳統電話。
那時常聽到一個說法,就是 Skype 讓工作在外的年輕人打電話回家關心家人的頻率變高了,因為打國際電話超~~級~~貴~~ 除非必要不會常打。但有了 Skype 之後,只要付少少的價格就能打國際電話,經濟負擔變得輕鬆,家人關係更親密(印象這好像是什麼宣導詞XD)
不知道 Teams 是否也有包含這些功能?
Skype 如此功能強大又普及全球,莫怪大家知道要關閉還是忍不住哀號緬懷一番哪。
- 【國際電話】 怎麼打最省錢又簡單?學會Skype撥打電話 - 徒步旅程
- Skype輸給LINE了嗎?網狂推1功能難以取代,根本就是國外救命APP - 風傳媒
- skype停止服務!那該找什麼App替代它? 能打0800嗎? 能打全球市話嗎?
結語
因為並非商務人士,使用通訊軟體的方式僅是聯絡溝通用,很單純,所以屬於「無關痛癢僅覺遺憾」的一方。
但還是忍不住想抱怨一下微軟,真的是很會併購又很會關閉服務耶XD|||
BEAM 我也有印象,曾經講得多好多好最後也是收掉 XD|||
所以官方宣傳的天長地久聽聽就好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