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看了幾部Youtu影片,都在討論共利共享的經營理念。
在數位時代,商業模式不斷進化的環境下,企業的經營方式也不停的更迭,現代企業逐漸轉向合作共贏的模式,形成良好生態圈。
人類心理與消費行為
無論企業或是消費者,在購買任何商品或是消費行為,人們總希望以最划算的價格購入高CP值或物超所值的商品。這種「不想吃虧」的心理,驅使消費者在過去幾世紀養成「貨比三家」以及「議價」的習慣。
然而,產品價值不僅僅在評估價格,還包括:產品品質、保固、售後服務、後續維護成本等面向。
聽到講師以及許多經營者提出「共利共享」的概念,強調企業與消費者、供應商間的合作關係,而非單純的價格競爭,這種思維逐漸讓企業更專注於創造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利益。
企業經營的共利共贏策略
從影片中歸納幾點,如何打造三贏(企業、供應商、消費者)的商業模式:
1. 採用MOQ(最低訂購量)策略
與供應商合作時,採用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模式,不僅能讓供應商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供貨,也能幫助企業擴大年度銷售目標。
這種策略讓企業與供應商實現雙贏,同時提升市場競爭力。
2. 建立強大的品牌價值
品牌價值是企業的長期資產。
透過優質的產品、服務及企業文化,企業能建立消費者信任,從而減少價格競爭的壓力。品牌價值的核心在於提供獨特的體驗,讓消費者願意為價值而非價格買單。
3. 精準市場選擇:紅海與藍海的交集
當前市場多數已進入紅海(高度競爭市場),但有些企業選擇紅海與藍海(未開發市場)的交集,開創新的商機。
4. 人才培育與留任
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優秀人才,透過提供公平的薪酬、成長機會及良好的工作環境,企業能與員工建立共利模式。
5. 短鏈革命:在地化製造與供貨
隨著全球供應鏈的變革,「短鏈革命」即在地化生產與供貨。
這種模式不僅降低運輸成本與碳足跡,還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6. 拓展國際市場
除了深耕本地市場,企業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能觸及更廣大的消費族群,提升品牌影響力與收益。
結論
經營企業的目標始終不變(頂多微調),方法則是隨著情況調整,只為了抵達目標。
企業執行共利共享策略,但要如何與合作夥伴和消費者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呢?
而企業又該如何培育團隊裡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