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書送出去?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太買實體書了,他們閱讀的媒介非常多元,若真要買書,他們大多選擇買電子書,求學成長與工作都靠實體書獲得必要知識與技能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雖然習慣買書,但是年齡已進入「斷捨離」的階段,煩惱如何清掉家裡的藏書都來不及了,要他們買新書只能猶豫再三了。

諸多因素之下,難怪實體書的銷售狀況節節敗退,因此即便原本還有幾本書的出版計畫,為怕造成出版社與自己的壓力,恐怕也都會打消念頭。

不過書籍,尤其實體書的形式,從當初一出現,就達到完美,不需再改進或演化,對於知識或觀念的傳遞,一卷在手,實在是最方便,也是最接近永恆的媒介了。

是的,理念的傳遞,在面對面溝通之餘,佐以一本相關的書,這似乎是最牢靠的,最完整的宣傳方式了。因此雖然透過出版社幫我出了三十多本書之外,我還自費印了五本書送給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這些書都是自己一本一本親自給出去的,相信因為這樣人與人互動的溫度,希望收到的人多多少少會翻閱一下吧!

在資訊過度氾濫的時代,書寫者變得有點卑微,祈求對方能將眼睛稍稍離開螢幕,關注一下已愈來愈稀有的實體書。

有個朋友寫了一套有關如何寫遺書好好告別的書,某個基金會贊助一千套,這是很有意義的好事,但是這位朋友開始煩惱如何把這些書送到真正願意閱讀的人手中。

就像從去年中旬開始認真地清理書,打算五年內縮減一半的藏書,也就是要送出九千多本書。如果只是單純地送資源回收廠或二手書店,那是容易的,但是若不想回收燒掉或賣掉,而是一本一本送到願意閱讀那本書的人手中,那就很不容易了。

前天在北埔的「青空間」,主人林永祥老師就規劃了「一個人的書展」,讓捐書者親自介紹那些書,並且讓來聆聽的朋友直接認領走,當場沒被帶走的書,就放在「青空間」走廊原本就有的「漂書站」,等待有緣人來尋寶。

唉!幾十年前,或者幾百年前幾千年前的讀書人,大概很難想像居然會來到這麼一個時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到義大利旅行採訪一個月的雙胞胎女兒姐姐A寶總算趕在開學前一天回到台北,與妹妹B寶興奮地分享旅途中的點點滴滴。     我湊過去問A寶有沒有與浪漫的義大利人有豔遇,A寶白了我一眼:「我知道不同民族的人會有文化差異的啦,聊聊天打打屁還可以,真的要生活在一起是不容易的。」    
Thumbnail
2025/05/21
 到義大利旅行採訪一個月的雙胞胎女兒姐姐A寶總算趕在開學前一天回到台北,與妹妹B寶興奮地分享旅途中的點點滴滴。     我湊過去問A寶有沒有與浪漫的義大利人有豔遇,A寶白了我一眼:「我知道不同民族的人會有文化差異的啦,聊聊天打打屁還可以,真的要生活在一起是不容易的。」    
Thumbnail
2025/05/21
三十多年前從日本開始流行「半農半X」的概念,這些年也真實地在台灣發生。     所謂「半農半X」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花自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要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專長或生命職志,貢獻社會。     在這訊息太多,變化太快的社會,虛擬的影像世界佔據了我們所有視線所及之處的時代,能夠流著
Thumbnail
2025/05/21
三十多年前從日本開始流行「半農半X」的概念,這些年也真實地在台灣發生。     所謂「半農半X」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花自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要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專長或生命職志,貢獻社會。     在這訊息太多,變化太快的社會,虛擬的影像世界佔據了我們所有視線所及之處的時代,能夠流著
Thumbnail
2025/05/20
記得在三十多年前,大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爸爸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兼顧家庭,當時全台灣曾發起「爸爸回家吃晚飯」的運動,認為無論父母事業再辛苦,也要撥出時間回家吃晚飯,認為全家一起吃晚餐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礎。   可是到了現代,曾詢問周邊的朋友,家裏平常日子會開伙,會一起用餐的家庭似乎愈來愈少
Thumbnail
2025/05/20
記得在三十多年前,大概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爸爸因為工作忙碌無法兼顧家庭,當時全台灣曾發起「爸爸回家吃晚飯」的運動,認為無論父母事業再辛苦,也要撥出時間回家吃晚飯,認為全家一起吃晚餐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礎。   可是到了現代,曾詢問周邊的朋友,家裏平常日子會開伙,會一起用餐的家庭似乎愈來愈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Thumbnail
任何想要寫書的新作者、小作者,都可以嘗試自學做電子書、發行、出版,從編輯開始。文字世界的有趣不亞於任何影音、圖文的創作。若是已經具備影音和圖文創作能力的創作者,再把文字加進自己的創作,肯定是更精采、更多元的作品。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Thumbnail
也許有些人在猶豫要不要使用電子書,這篇文章會分享電子書與紙本書的優缺點。電子書的優點是隨時都可閱讀、不佔空間、購買後不用等待等。紙本書的優點是可以賣二手書、有書本擁有權、可以在書店試閱整本書等。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放下紙本書,我開始愛上電子書的三個理由 連想買書的念頭都跟著斷捨離了 以下我針對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閱讀不會停歇,而是彼此都在這樣的浪潮之中追尋自己的棲身之所。紙本書即便不再是唯一首選,即便開始凋零,但它可能還會走下去,走到下一個載體已經不能裝載的世界之後。書本作為知識傳遞的載體,承載著寫作者完整的脈絡,為傳遞有用資訊的工具。然而,時代持續變遷,知識載體也隨之轉變。
Thumbnail
閱讀不會停歇,而是彼此都在這樣的浪潮之中追尋自己的棲身之所。紙本書即便不再是唯一首選,即便開始凋零,但它可能還會走下去,走到下一個載體已經不能裝載的世界之後。書本作為知識傳遞的載體,承載著寫作者完整的脈絡,為傳遞有用資訊的工具。然而,時代持續變遷,知識載體也隨之轉變。
Thumbnail
除了網路上的類型文學,似乎是大學後就幾乎沒有碰過設定完全架空的虛構作品,這也算是一種長大和田調嗎?近年獎項趨勢大多與議題、文化、歷史緊密相關,像是這個世代寫作者的某種使命。但對於新手社畜來說,承載過多的文字有時消化困難。
Thumbnail
除了網路上的類型文學,似乎是大學後就幾乎沒有碰過設定完全架空的虛構作品,這也算是一種長大和田調嗎?近年獎項趨勢大多與議題、文化、歷史緊密相關,像是這個世代寫作者的某種使命。但對於新手社畜來說,承載過多的文字有時消化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