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樣的人?
他忽冷忽熱、若即若離,從不真正表白,也從不消失太久。
你告訴自己,再多等一點,他就會回來;再多付出一點,他就會看見你。但現實是:你一直都在等他回頭,他卻從來沒有向前。
他不是不懂你的心,他只是更懂得什麼時候出現,讓你離不開。
他不是沒空理你,而是知道「適時的回應」就能讓你繼續期待。
這不是愛,是心理學上的間歇性強化「一種最容易讓人上癮的操控模式」。
一、他不是突然想你,只是不想你忘記他
他不主動,卻總會在你快放棄時剛好冒出一句:「最近好嗎?」
他不說喜歡,卻記得你愛喝的飲料;他不想承諾,卻願意深夜陪聊。
他給你的,不是愛,而是一點點剛好的溫柔,讓你不忍心放手。
你以為這是有默契,其實是他計算好的時間差。
讓你永遠捨不得離開,卻永遠無法靠近。
二、這不是愛,是一場精準安排的心理成癮
間歇性強化,是讓人偶爾才收到回應,卻更容易上癮的行為模式。
就像老虎機,不是每次都中獎,但你會為那一點點希望停不下來。
他用的不是情話,而是讓你「猜」與「等」的循環,讓你自己綁住自己。
你不是沒發現他不夠好,你只是放不下那一點點曾經被需要的錯覺。
你愛上的不是他,而是他偶爾對你好時,你自以為自己「重要」的感覺。
三、真正的在乎,不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
他從不真正選擇你,卻又不放你走,是因為你對他的期待太有用。
他說的「我最近真的很忙」不是拒絕,而是一種拖延的控制。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讓你總是當自己是候補、等待、想太多的人。
你值得的不是偶爾回訊的人,而是每天願意主動靠近你的人。
離開他,不是輸了愛情,是你終於停止讓別人決定你的價值。
你不是太傻,只是太想被愛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那是愛,其實只是自己太不甘心。
你不是愛錯了人,而是愛得太用力、太委屈,卻沒有被好好對待。
別再用「他偶爾對我不錯」來否定你其實不被愛的事實。
真正的愛,是讓你放鬆的,不是讓你小心翼翼地活在每一段回覆裡。
你該離開的,不是他,是那個總在為他找理由的自己。
身為旁觀者,很多時候在局外人的角度能看得清楚,這明顯是在釣魚,為何有人會上鉤?因為我們不是當下的那條魚。
再說一個事實,釣魚的人,不一定只有一根釣竿。只要量夠多,總有魚會上鉤。不是你笨或是不清醒,而是剛好那個餌,讓你誤以為是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