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色星期五」前夕,日本最大電商「DAILY FAST」的包裹接連發生爆炸,造成死傷,引發全國恐慌。新任物流中心主任舟渡 艾蓮娜(滿島光 飾演)與團隊經理梨本 孔(岡田將生 飾演)聯手,再不影響貨物運作的前提,調查炸彈來源的同時,發現事件背後涉及前員工山崎 佑(中村倫也 飾演)的過勞悲劇與女友筧 真理香(仁村紗和 飾演)的復仇計畫。
隨著調查深入,兩人揭露了企業對基層員工的壓榨與高層的冷漠,並促成物流司機的罷工行動,迫使公司正視問題。
前言:引爆的真的是炸彈嗎?
故事以一個送貨員將貨物送達後,過沒多久即爆炸為開端,看似一起隨機事件…
整部劇,沒有太多誇張的爆破場面,也沒有什麼英雄救美橋段。
故事緩慢推進,如同拼圖般,慢慢揭開真相——
一開始會以為是場單純恐怖攻擊,爽感十足的動作片,然而編劇(野木亞紀子)透過各種埋藏在故事裡的細節,揭開社會的各處隱形角落的悲痛。
1. 當一顆齒輪壞掉,機器依舊不會停
山崎 佑,曾在西武藏物流中心任職,日復一日地活在「過勞」、「壓榨」與「被忽視」中,他曾說過每當黑色星期五來臨前夕,壓力龐大、感到恐懼。
最後他選擇用跳樓的方式,想用自己的犧牲去停止一間物流公司繼續運作,但最後停擺也只有那短短的幾分鐘的時間而已,沒多久輸送帶又正常開始傳輸一箱又一箱的貨。
他失敗了——
對比劇情後段,連生活基本的尊嚴都被剝奪,「羊急便」司機們的集體罷工,艾蓮娜以此為由去跟公司談判,爭取增加司機送貨的運費收入,提升工作品質,讓司機願意繼續送貨,才得以讓整個系統恢復運作。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一顆小齒輪有異常,就停止轉動,
迅速更換壞掉的零件,讓機器繼續照常運作,是現在社會的常態。
但當所有小齒輪一起停下來,整台機器才真的無法再動。
這時人們才願意去正視核心問題點在哪裡?
2. 被市場淘汰的產品,是因為沒有價值嗎?
電影的某個細節,提到傳統老牌日式洗衣機,做工細緻、耐用,卻因成本過高,被市場淘汰,然而最後炸彈被丟入洗衣機裡爆炸,卻完好無損,反倒救了大家的命。
前後透過一台洗衣機,巧妙串起電影想帶給觀眾的核心主題——被時代拋棄的東西,不見得沒有價值。
就好像在述說著那些不願妥協良心、願意花時間與心力做好一件事、堅守本分的日本職人們,最終卻在資本社會中找不到位置。
在講求快速與利潤最大化的現代,反而被市場淘汰,象徵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被拋棄」。洗衣機最終救了多命,也是對「品質與安全」的強烈反諷,也對「職人精神的消逝」投下哀傷。
3. 有些責任,不是看不見,而是故意視而不見
美國總部的莎拉,曾收到過「犯罪聲明」的信件。
但她選擇無視,選擇拖延,選擇裝作不知道,為了不讓能帶來龐大商機的「黑色星期五」停止運作。
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那些對危機和警訊故意裝傻的高層、高官們,或許不是因為沒能力處理,而是怕麻煩、不想承擔責任,或是因為某些理由,不得不忽視,便任由體制內部一點一點的腐爛
。
一場災難的起點,不是爆炸的那一刻,
而是從日常裡「知道的人」選擇「不作為」的那一刻,慢慢開始積累出來的。
總結:什麼才是「值」得的選擇?
電影最後,配送系統恢復正常,司機們的待遇獲得提升(雖然也不多),但那個引發一切的「小人物」,默默從這世界上消失了。
整部電影不是在告訴我們怎麼反抗,而是用各種細節碎片,呈現這個世界如何慢慢讓人失去希望——再藉由那些看似微小存在人們的團結,才得以出現改變的轉機。
我們都像一顆齒輪,在生活的機器中運轉。
但當你發現,自己所堅守的價值、努力過的選擇,全都被當成「沒效率」、「不賺錢」的累贅時,你會怎麼辦?
也許我們該重新思考:什麼才是值得被留下的,什麼才是值得你相信的選擇。
如電影最後強調——
「What do you want?」
「你想要(改變)的是什麼?」
※ 野木亞紀子真的是把細節埋好埋滿,最後也逐一回收各個伏筆,最厲害的是,把《MIU404》與《法醫女王》這兩部日劇最強團員給巧妙融合進去,沒有搶了主線劇情風采,也讓人看到兩部日劇的各個主要角色同台飆戲,真的看了很興奮,也算是另類細節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