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不懂那顆星球的校規 EP2》,本集主軸圍繞在三位學生之間的感情糾紛。
藤村同學和堀同學原本在交往,某天堀突然單方面提出分手,接著馬上跟另一位井上同學開始交往。
對此,藤村感到極大的痛苦與羞辱,認為自己「被劈腿」、「公開失戀」,心理受創,甚至說出「我難過到想死,不想再上學」這樣的話。
他向駐校的白鳥律師求助,依據「霸凌防止對策推進法」,聲稱自己遭受了「精神霸凌」,並希望能得到幫助。
老實說一開始在看時,皺著眉頭的覺得這劇情是不是有點牽強?
失戀牽扯到霸凌???
但越往後看,卻越覺得這一集其實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我覺得受傷時,是不是對方就一定有錯?
如果我的難過是因你而起,那你該不該負責?
1.「霸凌」的定義?情緒受傷,也算霸凌嗎?
我們的認知是「霸凌」要有惡意、嘲笑、排擠、肢體暴力、網路攻擊...要有「明確加害人」與「惡意」才能成立。
但這一集反其道而行:沒有人言語羞辱藤村,也沒有人刻意讓他出糗,只是情感上的轉移,就讓他感到被拋棄、被羞辱、被欺負。
這樣的「情緒傷害」是否也可以構成一種精神上的壓力?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
- 如果只以「主觀感受」判定霸凌,那是否每段人際糾紛都能無限上綱?
- 反過來說,如果「你太玻璃心」成為常見回應,那真正的情緒痛苦又被誰承認?
這些問題放在現實,其實無比貼切。例如:
班上要分組報告,小彥想跟成績好的小瑜同組,但小瑜不想,就婉拒了。
結果小彥就默默的掉眼淚,說著:「唉~我就是沒朋友啦!沒人願意救我,算了,我爛我活該啦!」
全班陷入尷尬,小瑜也陷入自責:「我是不是太冷漠?」
班上的阿哲和小傑經常玩在一起,阿哲偶爾也會幫小傑抄筆記。
某天小傑只是跟其他同學一起吃午餐,阿哲就悶悶不樂,傳訊息說:
「我幫你寫筆記,你卻跑去跟別人吃飯,原來我只是你的工具人嗎?」
小傑為此感到壓力山大,甚至不敢再自由地交朋友,怕被誤解、被情緒反擊。
類似像這樣的情況,沒有實質霸凌,但卻讓人產生壓力與內疚。
這樣的「情緒勒索」與「心理霸凌」之間的界線
,就更模糊,難以界定。
2.「誰的痛」值得被承認?
感情世界裡,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善後。
有人可以迅速進入新戀情,有人則困在舊傷口裡久久走不出來。
劇情尾段,帶出了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我們真的能夠用規則,去界定所有人際關係的傷害嗎?」
這也點出一個核心:法律與制度可以處理明確的傷害,但對於那些無形的情緒勒所,可能永遠追不上的兩難。
劇情最後,藤村有想通,也認為這不是霸凌。
就如幸田老師說的:
「戀愛…很痛苦吧。」
「沒有人有錯,大家都感到痛苦。」
本集劇情安排略顯誇張,但我很欣賞劇集願意討論這種「被受傷者說出口的痛」
。
那種說不清的難受、被拋下的羞辱感、無處可去的悲傷,其實並不少見,
只是以前,大部分的人都不敢講、也沒人會理,甚至有些人連這是「受傷的感覺」都不清楚。
第二集透過這樣的劇情,試圖為「看不見的傷」找到一種可能的討論方式。
雖說,法律保護不了每一種孤獨,但每一份痛楚,都應該被承認與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