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我們還不懂那顆星球的校規》由磯村勇斗主演,看了第一集後,意外的很喜歡裡面的一些引人思辨的論述。劇情概要是男校與女校合併後,學生們開始挑戰新制校規。
老師與學生這樣你來我往的攻防裡,校規的模糊、常識的約定俗成、自由的邊界,一點一滴浮現。
1.「常識」由誰來定義?
校規把性別友善制服訂得很曖昧,例如女生可以依自己意願穿著褲子或裙子,但男生卻不能穿裙子?
老師:「想想嘛!男生穿裙子就不能搭電車上學?」
學生:「可以吧,物理上辦得到。」
老師:「不是物理上,是觀感上
,例如電車上看到的人,可能會想『那個穿裙子的男生在幹麻?是哪間學校的制服?』...」
老師:「....猥褻感、腿毛、性別友善,總之問題點不是那些,是常識綜合考量
。」
劇中,老師強調「常識」、「社會觀感」,
但學生卻用邏輯反問「那女生穿褲子也可能被議論啊?」、「觀感不好,腿毛,剃掉就好。」
這一段,實際去看完整版的爭論對話,既好笑又很令人反思。
我們習慣把某些行為歸類為「正常」,
但那種正常,其實只是社會集體的習慣,是一種「慣性」
,
不代表它就是對的、合理的、不可挑戰的。
2. 自由與體制之間:是學生太叛逆?還是世界太封閉?
學生想跟學校訴求更改校規,不只制服規定,還有髮型的規定。
學生:「髮型和服裝就是個人自由,應廢除這樣的校規。例如,老師認為學生這樣的髮型很邋遢,但在同世代眼中已經算很整潔。」
而校方認為有這樣的規定是為了「符合高中生」
。
學生對抗校方,也引發了一場價值觀的對話。
制度總是希望用「一致」來管理群體,
但人總是渴望「獨特」來表達自我。
這兩者之間的衝突,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彼此靠近與理解
。
3. 理事長的論述:自由真的會帶來公平嗎?
理事長:「學生想要毫無限制的自由,但如果真的沒有這樣的規定,說不定學生每天都在走豪華時裝秀,是否有金錢餘韻投入在治裝,這種差異就會造成貧富差距,會比較出品味優劣,說不定那些會成為霸凌的原因?」
這個說法難以反駁,卻也讓人感到遺憾。
有時候「管理」是為了防止差異的工具,
但是否也剝奪了人們學習尊重差異的機會?
真正的平等,不是讓每個人都看起來一樣,而是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不同。
第一集以「制服裁判」為切入,畫出一場結合法律、性別、校園文化與世代觀感的衝突場景。在觀看的過程,我也不斷在思考,遇到那些「不被允許的選擇」時,該如何做,才是最佳解法?
我們是否曾經也是那個默默接受「常識」,卻從未質疑它真實樣貌的人?
又因為妥協於「社會觀感」,壓的自己喘不過氣。
該如何在「自由裡做自己」並互相尊重你我呢?
看完後,覺得會是一部很有質感,且溫柔的深入探討各種議題的一部劇,令人期待後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