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對岸的家事~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是改編自 朱野歸子 的小說,在東京一處住宅區,一群不同風格的鄰居們,因育兒與生活交織出一段段現代女性的真實縮影。
村上詩穗(多部未華子 飾演)原是上班族,婚後成為全職主婦,努力適應育兒與家務生活;鄰居常野禮子(江口德子 飾演)則是工作與孩子兩頭燒的職業媽媽。在彼此交集與碰撞中,她們不只面對家庭與社會期待的拉扯,也漸漸找回「身為自己」的價值與勇氣。
前言:總是默默撐起一切的妳
「她是母親,也是女人。」
成為「媽媽」之後,她開始扛起「育兒」、「家事」與「照顧」的角色,社會卻常常忘了,她也是個需要被理解的人。好像一切都被世界默認歸類成理所當然。
這部劇用溫柔卻犀利的視角,刻畫全職媽媽與職業婦女的兩難現實,在母親節前夕,讓我們重新凝視那個被家庭綁住、被社會忽視、卻依然堅強的身影。
1. 全職媽媽與職業婦女,沒有誰比較輕鬆
劇中的女性角色們,有人選擇辭職回歸家庭,有人努力兼顧工作與育兒。
還記得有一幕,中谷達也(藤岡靛 飾演)對 村上詩穗 說:「當全職主婦太奢侈,妳老公真可憐」,這樣一句話,充滿著輕視意味。
全職媽媽被認為「在家很輕鬆」
,不外乎就只是育兒、做做家事而已。
詩穗的鄰居禮子,因女兒和兒子相繼得了腮腺炎,導致育兒和工作無法兼顧,擇一的情況下,最後拜託詩穗幫忙照顧孩子。
職業婦女卻背負了「忽略孩子」
的指責,戰戰兢兢的過著每一天。
社會的雙重標準,讓母親們怎麼選都錯。
這部劇勇敢指出——
當一個女人成為母親時,她的選擇從來沒有「簡單」
兩字。
2.「媽媽就應該撐起一切」:那不是責任,是壓力
禮子因為育兒與事業的雙重壓力下,走上頂樓尋短,後來即時被詩穗給攔下。
或因為其他來自各方的壓力,媽媽在公園崩潰大哭的片段也令人心碎。
她們不是想逃避,而是累了。
被夾在「不能照顧孩子」與「不能缺席工作」中間,這是現代媽媽最焦慮的難題。
而全職主婦,每天從早到晚照顧孩子、操持家務,
還要面對家人一句:
「妳不是都在家嗎?」
「我上班很累,你只要顧小孩就好。」
這些畫面、這樣的情緒你熟悉嗎?
那是一種被消耗殆盡的疲憊
,卻無法開口求救的無奈。
所謂的「母愛偉大」,有時成了不被允許喊累的枷鎖。
但真正的愛,不該是犧牲與壓抑,而是有餘力再給予。
3. 身為母親,不代表要失去自己
曾經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夢想與熱愛的事物。卻因為成家、育兒而被迫放棄某些部份。
劇中有一段台詞說:「我不是在逃避,我只是想記得自己原本是誰。」
那不是自私,而是生存。
你可以是母親,也可以是自己。
不需要很完美,但需要被理解。
總結:不是只要被看見就好,而是要一起改變
這部日劇不只是在說母職辛苦,它更點出了一個核心問題
——
育兒支援為何如此薄弱?
公司制度為何總與現實脫節?
我們不只要感謝,更要開始「改變」。
沒有任何人的存在都是理所當然「該怎樣」,
我們都是「正在努力成為誰」而去改變。
不只媽媽努力在角色裡撐住所有的期待,
全職主婦、職業媽媽、單親媽媽、全能丈夫…
每個家庭的背後,都有一場無聲的戰役。
現在社會的任何人為了家人、育兒,常常忘了自己也需要被關懷和擁抱。
最後,在這 5 月份,對所有人說——
「母親節快樂。妳(你),真的已經做得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