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善良的我們》完結總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之前就說過,在以高潮爽感為主的戲劇性作品主宰市場的狀況下,要讓一個平凡不討喜,負面標籤多到使人厭惡的「心機女」來當主角,以台灣的市場來說,是真的非常大膽的一個決定,更不要說結局還是這個心機女得到了救贖


但這看似違反觀眾期待、令人生氣、可能會被說是三觀不正的故事,卻成功拿下了好成績,引發許多人的共鳴

在某些人看來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我也看到有不少人認為創作團隊和喜歡這部作品的人,思想都有問題之類的發言


不過實際上這樣的作品在高評價的美劇、日劇其實是很常見的狀況,看看《絕命毒師》、《絕命律師》、《浴血黑幫》、《黑袍糾察隊》、《東京女子圖鑑》、《四重奏》...甚至是最近的《幕府將軍》


裡面的主要角色都稱不上是什麼好東西,有製毒販毒的毒梟、替罪犯辯護的律師、為非作歹的黑幫份子、幼稚又視人命為草芥的惡人、充滿慾望和野心的貪婪女子、沒有工作的騙子、為了奪權連自己的至親和好友都可以犧牲的君主


這些作品和人物不僅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也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有的還被其他國家翻拍,甚至還有拿獎拿到上金氏世界紀錄的


至於電影就更不用說了,三大影展、奧斯卡、影史經典,或是世界百大,裡面幾乎都是這種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讓這樣的作品存在於世界上?


是在鼓吹犯罪嗎?還是勸人從惡?還是在宣揚舊時代的父權思想?


其實都不是


有一句話應該很多人都聽過,不管是小說、戲劇、動畫、電影、劇集、遊戲...但凡只要是「故事」,講的都是「人性」


而人性,是複雜且矛盾的,不會有全然的黑也不會有全然的白,當然從故事創作的角度來說,人物一定會有主次的分別,所以無法每個人物都得到充足的描寫,但一部優秀的作品,其要角必定是內在豐富且具有爭議性的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故事創作者居然要扮演老師跟家長,甚至是社會運動學者,必須擔負起某種社會教育的責任,劇情要勸人向善,要懲惡鋤奸,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這也導致政治正確風潮興起之後,出現了一堆為政治正確而服務的大型置入廣告,一堆偏激的政確超人都在瘋狂尋找作品中的道德瑕疵,從道德面去審判這部作品的好壞和作者的人格


加上《要讓英雄救貓咪》以偏概全的理論的影響之下,不管是創作者還是市場,都在追求一個沒有缺陷、沒有道德瑕疵的主角,即便他做了什麼壞事,也都是被逼的,屬於正當防衛,基本上就是某種偉人傳記的寫法


這樣人物非黑即白的故事到底好不好看,其實不太好下定論,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類型不同,而且喜好本身就是很主觀的一件事情,但他確實限縮了故事的創作,也產生了人物扁平和言行不切實際的狀況,主角越來越不像個人,彷彿在逃離某種現實的狀況,最終導致闡述人性追求真實的故事失去說服力,這對不少觀眾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型災難


回頭來看看這些主要人物觀感都很有問題的作品,他不是只寫人性惡,更加不是在宣揚人性惡,而是在寫人性的複雜和矛盾,在刻劃人物內心的慾望,還有潛藏在背後的不安和匱乏,以及跟社會環境的碰撞,他不是要宣揚某種思想的大型廣告,而是在講述一個關於「人」的故事


就像《不夠善良的我們》一樣,他不是什麼正邪分明,人物光譜單調的復仇爽劇,也不是什麼要宣導某種正確和正義的主旋律作品,而是在描繪一群被社會公式所困,在意社會觀感,內心極度匱乏和不安,渴望獲得肯定,在茫茫大海中找尋浮木緊抓不放的「現代人」

這也是這部劇之所以會讓人感覺寫實,而且能引起許多觀眾共鳴的地方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當你認定簡慶芬是介入張怡靜和何瑞之感情的心機女的時候,她的一切行為,在你眼中看起來,都會是一個意圖破壞他人感情的狐狸精


因此,你會忽視她內心的匱乏和不安,忽視她對家庭的盡責跟付出,忽視她的疲憊,忽視張怡靜的主動棄權,忽視她和何瑞之這12年的感情,忽視她照顧婆婆的用心,接著在她出軌的時候大罵她不忠,在她被生活壓力逼到崩潰,還有得知事情真相大哭的時候拍手叫好,大喊應該夕鶴,然後在最後替張怡靜的死去感到憤怒,大罵這部作品和主創團隊,怎麼可以讓簡慶芬這個心機女獲得救贖?怎麼可以讓一個努力生活的張怡靜得乳癌?


似乎簡慶芬就是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賤女人,而張怡靜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可憐人,前者應該要悽慘落魄死無葬身之地,後者應該要獲得幸福快樂的生活


但是,從感情關係來看,簡慶芬的趁虛而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張怡靜的主動棄權創造出了空間,加上何瑞之被簡慶芬的努力付出所打動,當然還有何媽的推波助瀾,但張怡靜成為總經理的情婦,卻是在總經理已婚多年的狀況下,兩相對比下來,張怡靜對總經理婚姻的介入和破壞,不管在道德和法律層面,其實都比簡慶芬來得更加過份


不過,我並不是要說張怡靜比簡慶芬更壞,而是如果要享受這部作品,那就必須要把視野打開,讓自己用理性的態度去審視一切

當你放下對人物的標籤和成見之後,你就不會再用單純的善惡二分法去輕易定義這些人的好壞,就能看見這些人物內心的匱乏和不安,也才能理解人物的行為跟想法,從而感受到這部劇的真實和細膩之處,並和人物產生共鳴


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我們都很像簡慶芬


一個被社會公式綑綁,在意社會觀感,渴望獲得他人認同,同時被內心的不安和匱乏所生的魔障遮蓋視野,被自己的想像困死自己的現代人


而張怡靜、何瑞之、于向立其實也都是這樣的人


前輩口中理想的退休生活、陪伴自己長大的哥哥、獨力撫養自己成人的母親、內心憧憬的浪漫愛情,他們總是因為社會觀感、他人的看法,還有對自己的不自信,陷入焦慮、自責、徬徨,然後開始逃避、放棄甚至傷害他人


我們的環境教育從來沒有教導我們去認識自己,只是不斷強迫我們去遵守社會的規則,將人生變成一場考試,告訴你面對什麼狀況就應該要套用什麼公式,只有符合社會期待才是正確答案,禁止你填寫自己的答案


就像網路上的農場文章,用不知道哪來的專家學者和領袖的意見,以及大部分的人都默認的規則去定義這個世界的一切,把人生的問題簡化成是非、選擇、連連看,結果在碰到申論題的時候,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再加上對自己的不認識所產生的恐慌,這時就會像個溺水的人,急需抓住一根浮木來穩定內心面對未知的不安,於是就會從過往看過的公式找答案,或是用自己匱乏的人生經歷去進行揣測,然後就像簡慶芬一樣


因為老公看自己的眼神跟看前女友不一樣,所以懷疑老公根本不愛自己

因為老公的前女友喜歡吃紅葉蛋糕,所以認為老公心裡其實還愛著前女友

因為老公向自己求婚時準備的戒指太小,所以懷疑老公的戒指是給前女友的

因為老公去的餐廳出現在前女友的社群上,所以懷疑老公跟前女友見面

因為老公都跟自己說謝謝,感覺很客套,所以認為老公並不是因為愛才跟自己結婚


但簡慶芬所認為的這些,其實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一切都是庸人自擾


如同蘇珊.桑塔格在《反對闡釋》這本書中所說:「闡釋是智力對藝術,也是對世界的報復。」


因為內在的匱乏和不安,我們總是無法去肯定自己,也極度渴望他人來肯定自己,而且無法接受自己被否定,所以在面對未知的時候,總是習慣先用自己的已知去當作正確答案,不允許自己接受可能會被他人否定的未知,就像在觀賞一件藝術作品時,因為對藝術不瞭解,所以心生不安,於是就會透過幫藝術附加價值,或是去否定藝術的價值,以此來「馴服」藝術作品


我們不願意接受「窗簾是藍色的」這種膚淺且無價值的答案,於是透過幫藍色窗簾附加憂鬱跟悲傷,來提升他在我們心中的價值,或是乾脆貶低這個藍色窗簾和其創作者及擁護者,以此來緩解內心對未知的不安,這種案例在現今的網路上比比皆是


而且,被過度解讀的不只是藝術,還有人的言行


當成見產生之後,喜歡的人所展現出來,那些旁人看似異常的言行,在我們眼中都會變成善行;而討厭的人所表現出來,那些看似正常的言行,就會被我們扭曲成惡行


同樣的,當你覺得日復一日的日常讓你很疲憊的時候,你就會像簡慶芬一樣,看不見那些藏在日復一日的日常之中,隨處可見的美好,也無法理解何瑞之那些被自己定義成客套和充滿距離感的話語到底有多甜蜜


可惜簡慶芬沒有看電影的習慣,不然叫何瑞之帶她去看《我的完美日常》,應該就不會有那麼多小劇場跟風風雨雨了


其實很多時候人生的問題沒有那麼難,是我們內心的不安和對這些問題的過度闡釋,將我們自己困死在裡面


不得不說,《不夠善良的我們》真的是近年來非常難得的一部超優質台劇,能夠刻劃出這種人性內心的不安和匱乏,並且讓觀眾理解,從而產生複雜的共情,引發深度的共鳴,以劇情來說,完全可以比肩那些高評價的美劇跟日劇,當然還有那充滿巧思且用心的視聽設計


如果還沒看過的,120%真心推薦!


#徐譽庭 #林依晨 #許瑋甯 #賀軍翔 #柯震東

#2024金鐘獎預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栞-Blackbookmarks的沙龍
12會員
12內容數
視聽語言/編劇結構/編導創作 電影/動畫/影集/戲劇 一個喜歡探索故事的編導實習生
2024/09/11
本文探討了影視作品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如何運用音效增強角色情感及劇情深度。透過案例分析,揭示聲音對於觀眾心理及情感傳遞的關鍵角色,並強調視聽設計的精妙之處。整體來說,音效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劇情敘事的一部分,對於觀眾的沉浸體驗有直接影響。
Thumbnail
2024/09/11
本文探討了影視作品中聲音設計的重要性,特別是臺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如何運用音效增強角色情感及劇情深度。透過案例分析,揭示聲音對於觀眾心理及情感傳遞的關鍵角色,並強調視聽設計的精妙之處。整體來說,音效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劇情敘事的一部分,對於觀眾的沉浸體驗有直接影響。
Thumbnail
2024/09/03
她剛吞下今天的第三顆止痛藥,休息室的門板就發出輕微卻震撼的敲門聲。 她還來不及思考,求生本能就下意識地驅使她進行動作。 即便藥效還沒發揮作用,腹部的悶痛和腰部的疼痛讓她幾乎快暈過去。 她仍迅速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做好準備,迎接開門的人。 因為不管來的人是誰,她都不能懈怠。
2024/09/03
她剛吞下今天的第三顆止痛藥,休息室的門板就發出輕微卻震撼的敲門聲。 她還來不及思考,求生本能就下意識地驅使她進行動作。 即便藥效還沒發揮作用,腹部的悶痛和腰部的疼痛讓她幾乎快暈過去。 她仍迅速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做好準備,迎接開門的人。 因為不管來的人是誰,她都不能懈怠。
2024/08/29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鬼才之道》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Thumbnail
2024/08/29
用麥基在《故事的解剖》中所提到故事三角來看,《鬼才之道》是混合了極簡與反劇情的非典型原型劇情 因此根本無法完全套用原型劇情(經典設計)的概念,更不要說那以偏概全的《先讓英雄救貓咪》 當A24這種怪胎開始衝擊市場的時候,好萊塢的那一套就不是商業片的唯一正解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一部充滿笑聲的「驚悚電影」,引導觀眾反思性別角色和善惡的定義,增長見識和智慧。
Thumbnail
繼《我可能不會愛你》刻劃30+女性,時隔13年,徐譽庭自編自導《不夠善良的我們》探討兩位不同心境的40+女性,以一次意外「撞衫」事件,同月同日生且愛上同一個男人為開頭,展開一段假想敵的心理拉扯。
Thumbnail
繼《我可能不會愛你》刻劃30+女性,時隔13年,徐譽庭自編自導《不夠善良的我們》探討兩位不同心境的40+女性,以一次意外「撞衫」事件,同月同日生且愛上同一個男人為開頭,展開一段假想敵的心理拉扯。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融合的量子力學與新時代思想引起廣泛討論,本文的作為此《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系列的導論,透過了解量子力學和新時代思想的交集,為後幾篇分析劇中角色的限制性信念作為,以期挖掘角色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所融合的量子力學與新時代思想引起廣泛討論,本文的作為此《不夠善良的我們》影評系列的導論,透過了解量子力學和新時代思想的交集,為後幾篇分析劇中角色的限制性信念作為,以期挖掘角色行為背後的深層心理。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Imperfect us)突破過往類型限制,以「雙女主」為敘事主軸,簡慶芬和Rebecca作為兩粒糾纏的粒子,彼此妒忌猜疑,卻又攀附依生。編導徐譽庭細膩刻畫「情敵關係」的各種稜角,拆解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善良和不善良。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Imperfect us)突破過往類型限制,以「雙女主」為敘事主軸,簡慶芬和Rebecca作為兩粒糾纏的粒子,彼此妒忌猜疑,卻又攀附依生。編導徐譽庭細膩刻畫「情敵關係」的各種稜角,拆解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善良和不善良。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Thumbnail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簡慶芬在與老公何瑞之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
Thumbnail
以下分享的三部韓劇(有劇透)是我近期看完最有感觸,也最呼應自己的狀態,所以有感這個標題。 你總是處處替人著想? 以他人需求為優先嗎? 總是被說溫柔善良的你, 又被自己放在哪裡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當我看到女主角如此溫暖包容卻過勞時,被診斷出「憂鬱症」的那一刻好似同理
Thumbnail
以下分享的三部韓劇(有劇透)是我近期看完最有感觸,也最呼應自己的狀態,所以有感這個標題。 你總是處處替人著想? 以他人需求為優先嗎? 總是被說溫柔善良的你, 又被自己放在哪裡呢?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當我看到女主角如此溫暖包容卻過勞時,被診斷出「憂鬱症」的那一刻好似同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