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年輕人來說,「雷公根、蚶殼草、崩大碗」這種很在地土味的名稱可能不一定聽過,但是一聽到「積雪草」,年輕妹妹可能眼睛就亮了起來。在日韓美妝的行銷包裝下,「積雪草」帶「雪」字,好像就跟皮膚白皙掛勾勾了
上星期天,和老師同學一起去平溪看草,老師說,平溪到處都是積雪草,很容易被除草大隊當雜草除掉,大家有需要的可以當除草大隊幫忙拔一下。同學們很開心地採完之後,發現其實很多不是積雪草。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積雪草」到底有甚麼魔力,以及他的真面目【樂漢芳的植物小學堂】|積雪草:肌膚的天然守護神!
在亞洲的傳統草藥中,「積雪草」是擁有悠久歷史的明星植物,也是民間常見的草本寶藏!
【植物小檔案】
學名:Centella asiatica
科屬:繖形科
別名:雷公根、蚶殼草、崩大碗
性味:甘、微苦,涼性
特徵:匍匐莖、圓腎形葉緣有鋸齒,開小白花像小傘
花期:夏季
花語: 堅韌、平靜、療癒、潛藏的力量
【為什麼要認識它?】
積雪草被譽為「腦力啟動草」與「皮膚守護者」,在印度阿育吠陀與中醫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它可以幫助清熱解毒、舒緩壓力、養腦補神,現代研究更發現它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促進肌膚修復,是內外兼修的草本寶藏
【日常應用與藥用】
泡茶飲用:搭配甘草、菊花,有助於清涼降火、穩定情緒
外敷保養:積雪草萃取常見於保養品中,有助於傷口癒合與淡化疤痕
食用料理:嫩葉可涼拌或入湯,風味微苦帶甘,是南洋地區常見的養生食材!
保養品:很多修護霜都含積雪草萃取喔~
【哪裡容易發現?】
積雪草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台灣低海拔山區、田邊濕地、步道旁都能見到它低調的身影,你可以在田邊、溪畔、草地或花盆角落發現他的蹤影。它匍匐而生,像一張綠色地毯,貼地展開它的柔韌生命力
【觀察辨識小技巧】
葉片像「縮小版荷葉」,但邊緣有波浪鋸齒
葉脈明顯,由中心放射出去
莖細長貼地爬,節處會長根
花季時找「迷你繖形花序」最準確
【植物小故事】
傳說中,古印度有位智者每日服用積雪草煎煮的飲品,不但身體強健、思緒清晰,甚至活過百歲!印度古籍更記載大象受傷時會主動尋找這種草咀嚼,智慧傳承千年~是不是很神奇呢!
【容易混淆的植物有哪些?如何分辨?】
積雪草的外型可愛,卻常常被幾位「長得像的夥伴」搞混,以下是三種最常見的誤認對象,一起來辨識小撇步吧
馬蹄金:外型與積雪草極像,但葉柄不是從葉片中央延伸,而是從葉片邊緣長出,葉脈也不放射狀。常見於水邊,也極易跟積雪草混著一起生長,習性和積雪草類似,但入藥用途不同。
天胡荽:葉子較小,呈五裂狀(像小手掌),有時像迷你版積雪草,容易與幼小積雪草搞混,整株氣味較濃烈,不適合食用或外用。
銅錢草:
葉片圓圓大大,幾乎正圓形、邊緣平滑。葉柄從葉片「中央」長出,這點跟積雪草很像,但整體更厚實飽滿,觀賞性高,多作為盆栽水養植物。常見於居家花器中,但並不適合內服!
辨識小技巧:
觀察葉片邊緣(鋸齒 or 平滑)
看葉柄位置(中央 or 邊緣)
葉脈分布(是否放射狀)
嗅聞氣味(積雪草淡草香,天胡荽有濃烈氣味)
小提醒:野外採集植物前,務必三確認一比較,避免誤用或混淆。可搭配圖鑑、拍照比對,必要時請教專業植物老師唷
走在生活中,也走進草木裡
讓我們一起認識來自土地的智慧,從觀察、品飲到手作應用,把植物的療癒力帶進日常生活
#樂漢芳 #積雪草 #植物觀察 #漢方生活 #草本療癒 #從親自手作開始 #草本日常 #手作漢方 #植物圖鑑 #都市療癒 #芳療植物 #植物日記 #香氣療癒力 #漢方生活從親自手作開始 #企業團體手作邀約 #樂齡生活 #樂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