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Analog Devices(NASDAQ: ADI)公佈了亮眼的第二季財報,營收達26.4億美元,年增22%,每股經調整盈餘(EPS)為1.85美元,超出市場預期。儘管財報數據強勁,摩根士丹利與瑞銀仍分別調降對ADI的目標價,但維持「買入」評等,顯示出他們對公司長期基本面依舊抱持信心,並認為短線壓力不改其結構性優勢。
業務表現全面成長,四大業務板塊穩健推進
ADI的成長動能來自其四大業務領域:工業、汽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其中,工業部門為營收主力,受惠於全球自動化升級與能源效率方案擴張,持續帶動訂單成長。汽車領域也表現出色,電動化與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趨勢推升感測與混合訊號IC的需求。
通訊與消費性領域雖非主軸,但2025年在5G部署與物聯網應用升溫的背景下,同樣提供穩定貢獻,進一步分散整體營運風險。評價偏高,但反映市場對其技術與成長的信心
截至2025年5月底,ADI股價報216.85美元,其本益比(P/E)約為56.88,顯著高於歷史平均的35.52倍;EV/EBITDA亦達24.9倍,顯示市場對其成長性給予高度定價。相較於其他類比IC同業如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與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ADI的技術含金量與終端應用多元化,使其獲得更多投資機構的青睞。
這類高評價雖然可能導致短期波動放大,但從長期來看,代表資本市場認可其創新實力與持續擴張潛力。
分歧的目標價調整背後,透露什麼投資訊號?
摩根士丹利與瑞銀雙雙調降目標價,但未下修評等,背後原因可能包括高基期評價、市場短線修正壓力、或對高利率環境對需求端的潛在壓力保守看待。而摩根大通(JPMorgan)則維持300美元的目標價,顯示其對ADI執行力與產業前景具更高信心。
整體來看,雖分析師對短線空間持保留態度,但一致認同ADI為類比晶片領域的優質長線資產。
技術定位明確,掌握趨勢成長動能
ADI以高效能類比與混合訊號晶片見長,深度切入工業自動化、電動車、通訊基礎建設等未來高成長領域。其重視研發、強化產品差異化的策略,使其在利基市場建立技術護城河。
此外,公司資產負債表穩健,具備強大自由現金流與資本配置彈性,能夠在景氣循環中維持持續投資能力,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總結:財報佳+結構穩,ADI仍具長期配置價值
即便面臨部分機構調降目標價,Analog Devices在財務表現、技術佈局與產業趨勢上的表現依然亮眼。無論是工業自動化、電動車、或高頻通訊晶片需求的持續攀升,都為其長期基本面提供支撐。
對於中長線投資人而言,ADI具備抗波動、具產業領導性、且持續創新的特性,仍是半導體產業中值得關注與逢低布局的重點標的之一。建議密切關注其下季度財報與來自車用、工業客戶的訂單動能,以掌握最佳進場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