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年初寫到一篇文章,用長期歷史數據仔細說明了,不論是10年/20年/30年滾動報酬的平均值或者勝率,股票都是完勝債券的,還沒有讀過的夥伴們,可以先閱讀我先前寫的文章,裡面有數據統計,更能說服自己。
最近閱讀到肯恩費雪(Ken Fisher)的書籍「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其中第一個迷思題目,費雪就點出了【迷思1. 債券比股票安全?】。看完內容後,在在提升了自己先前對股票投資哲學與邏輯見解的信心。因為不論新聞、金融機構、金融商品銷售人員都一再呈現出債券是比股票安全的投資工具,好像這就是不會動搖的共識,但是這其實都是沒有數據佐證的,再者你有沒有想過當他們說債券比股票安全的時候,其實沒有說多長的時間內是比較安全的,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一年?,這都沒有說,當我們真的深入思考以下這些問題時,才會也不同的見解:- 你對「安全」的定義是甚麼?是降低短期波動,但是犧牲較低的長期報酬嗎?還是滿足你的資產長期增值目標與每年現金流需求?安全是不是也需要定義為在未來不失去與現在相同的等值購買力?你不怕購買債券導致長期下來失去了等值購買力嗎?
- 投資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你的投資期間有多長?投資期間先決定了,才能決定最佳資產工具,因為股票長期報酬就是勝過債券,如果你的投資期間夠長,短期波動又有甚麼重要的呢?
- 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股票確實重挫許多,公債也確實起了保護作用,但是在2009年,股票大幅回升許多,這時公債反而跌了。統計過去歷史,金融危機的年度肯定少於經濟正常運作的年度,我們為什麼要為了賭那一年的結果,而放棄掉其他年度(更多年度)的更好表現呢?
肯恩費雪在書中提出了更有力的數據,他觀察1927年以來的美國股市與美國10年期公債的3年滾動報酬率,發現只要給股票一點時間,股票的表現歷來優於債券,不僅是正報酬較高,同時出現負報酬的年度也比較少(這個應該是顛覆許多人想像),債券唯一勝過股票的就是當債券發生負報酬時,負報酬的幅度比股票發生負報酬時的負報酬幅度來得小,但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放棄前兩者的優勢,而去追求後者的小小好處,長期下來累積的報酬率,兩者更是天差地遠,不用說,股票肯定大大贏過債券。當你為了波動較小而選擇債券時,其實你正在犧牲長期報酬,而長期報酬是10年、20年、30年後才會意識到的事情,到時候當發現你的實質購買力大幅下降(需要省吃儉用、生活品質變差)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肯恩費雪的書籍內容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