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的文章提到敦陽科的分攤至尚未履行之履約義務(可以想像成在手訂單)的金額從去年Q1起逐季成長到Q3,認為這是個不錯的現象,當時也說明了這趨勢的底氣主要是來自於對產業鏈的認識,敦陽科是系統整合廠,下游是客戶,上游是國外軟硬體廠商或者國內代理商,而去年2024年主要國外軟硬體廠商與國內代理商的營收都大增(尤其去年上半年有AI伺服器風潮),因此可以合理預期直接面對客戶的系統整合廠會比他的上游慢一點,而今年初的文章也透過敦陽科2024年Q4法說會內容確認了去年年底的超高在手訂單。最後,再看到今年Q1實際的營收與獲利,以及公司公布的今年Q1分攤至尚未履行之履約義務(可以想像成在手訂單),可以說敦陽科這半年來的表現不錯。
依據敦陽科法說會內容,Q1營收主要是產品銷售增加,這可以想像,因為下游客戶因應AI的應用,第一步就是要建置軟硬體基礎架構,而法說會中,公司也明確說到受惠於今年初DeepSeek,較低成本的AI應用突然出現了,因此終端廠商也出現了較多願意嘗試AI應用。而就我自己的看法,隨著敦陽科今年產品銷售的增加,這些新售出的產品,只要敦陽科與客戶維持好營運關係,後續年度的維護就會變成「諮詢與維修服務」的增加,而敦陽科也可以再進一步提供客戶有價值的加值服務。


(資料來源:敦陽科2025年Q1法說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