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高雄市甲仙區與六龜區交界處的白雲山,是一座名列台灣小百岳的郊山,擁有陡峭山徑、豐富生態和迷人景致。原名廍亭山的白雲山,因其山容清新脫俗、常有白雲繚繞而得名。這條步道不僅適合喜愛登山的朋友,也是一場結合自然探索與人文故事的旅程。以下為您整理白雲山步道的完整資訊,讓您輕鬆規劃一場充滿綠意與驚喜的登山之旅!
🗺️ 步道概況
白雲山步道是一條需折返的郊山步道,位於玉山山脈,適合全年造訪。步道全長單程2.5公里,總高度落差約419公尺,海拔從625公尺攀升至1044公尺,山頂設有一等三角點及一等衛星控制點,景色壯麗。步道路面包含水泥產業道路與土石山徑,部分路段較陡,需手腳並用翻越倒木,總計往返約需2小時30分鐘。無需申請入山或入園許可,適合初學者與進階山友挑戰。
🚗 交通方式
🛣️ 開車前往
從台南或高雄出發,可沿以下路線抵達台20線64.5K登山口:- 台南出發:台南→新化→左鎮→玉井→台20線→南化→甲仙→台20線64.5K處右轉產業道路停車。
- 國道3號:國道3號→84快速道路→玉井→台20線→南化→甲仙→台20線64.5K處右轉產業道路停車。若駕駛高底盤四輪傳動車,可續行2公里至白雲山登山口附近。
🚌 大眾運輸
搭乘高雄客運8029至「白雲橋」站下車,步行約700公尺即可抵達台20線64.5K登山口,適合無車族輕鬆前往。
🥾 登山路線
從台20線64.5K登山口出發,沿著迂迴向上的水泥產業道路前進,沿途經過電線杆與土地公廟叉路口,約0.8公里(30分鐘)後抵達一處崩塌路段。續行約1.1公里(25分鐘),即可抵達白雲山登山口,開始挑戰陡峭的原始山徑。山徑需穿越廢棄產業道路,循路條而上,部分路段需攀爬倒木,約0.6公里(35分鐘)後登頂白雲山。山頂視野雖略受草木遮蔽,但天氣晴朗時可俯瞰荖濃溪與六龜聚落,遠眺南橫諸峰,甚至遙見北大武山。下山沿原路折返,約1小時返回登山口。
路線總覽:
- 台20線64.5K登山口 →(0.8K, 30分)→ 土地公廟叉路口
- 土地公廟叉路口 →(1.1K, 25分)→ 白雲山登山口
- 白雲山登山口 →(0.6K, 35分)→ 白雲山
- 白雲山 →(0.6K, 20分)→ 白雲山登山口
- 白雲山登山口 →(1.1K, 20分)→ 稜線土地公廟
- 稜線土地公廟 →(0.8K, 20分)→ 台20線64.5K登山口
🌿 自然生態
🦋 動物
白雲山步道生態豐富,沿途可觀察多種蝴蝶,包括黑樹蔭蝶、琉球紫蛺蝶、紅蛺蝶、雌紅紫蛺蝶、切翅單環蝶、小蛇目蝶、圓翅單環蝶、台灣波紋蛇目蝶、雌褐蔭蝶、玉帶黑蔭蝶、埔里紅挵蝶及黑挵蝶等,色彩繽紛,為登山增添樂趣。
🌱 植物
步道兩旁植物種類繁多,包括竹林、廣東油桐、九芎、細葉麥門冬、黃藤、假酸漿、柚葉藤、月桃、鴨腳木、紫花藿香薊、姑婆芋、崖薑蕨及鳥巢蕨等,展現南台灣山林的盎然生機。
🏞️ 地形與景觀
白雲山位於旗山溪與荖濃溪的分水嶺,屬玉山山塊尾稜,東側隔荖濃溪與中央山脈相望,西臨楠梓仙溪與阿里山山脈對峙,地理位置獨特。山頂設有大尺寸一等三角點,展望良好,適合欣賞周邊山川與溪谷景致,感受南台灣的壯闊地貌。
📜 山名由來
白雲山原名「廍亭尖」,源於清道光年間當地硤蔗製糖的「廍亭」。1968年,時任省主席黃杰巡視南橫公路工程時,見山頂白雲繚繞,景致清幽脫俗,遂更名為「白雲山」,流傳至今。
🏅 步道特色
白雲山步道以陡峭山徑、豐富生態及醒目的一等三角點聞名,是台灣小百岳的經典路線之一。沿途挑戰性十足卻無危險地形,適合喜愛自然與運動的山友。登頂後的開闊視野與周邊景點的串連,讓此行成為一場身心靈的饗宴。
ℹ️ 備註與建議
- 登山口選擇:白雲山原有兩處登山口,建議選擇台20線64.5K處的水泥產業道路(西南稜線),路況較佳。另一處台20線65.2K白雲寺旁的北稜線山徑陡峭、雜草叢生,路跡不明,不建議使用。
- 周邊景點:下山後可前往甲仙品嚐芋冰,或順遊西阿里關山、六義山及南化水庫,享受美食與自然風光。
- 注意事項:山徑部分路段較陡,建議穿著防滑登山鞋並攜帶足夠飲水。夏季注意防曬,雨季小心路滑。
白雲山步道不僅是一場體力的挑戰,更是一段探索自然與人文的旅程。無論是追尋山頂的三角點、觀察多彩的蝴蝶與植物,還是遠眺南橫的壯麗山川,這條步道都將為您帶來難忘的回憶。快揹上背包,來一場與白雲山的美麗邂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