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巫活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獵巫活動在歷史上是一個充滿恐懼、權力鬥爭與集體瘋狂的象徵,反映了人類社會在宗教狂熱、社會焦慮與權力機制交織之下,如何將不安投射到弱勢個體身上,藉由「清除異端」來尋找秩序與安慰。


一、獵巫活動是什麼?

「獵巫」(Witch Hunts)泛指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大約從 15 世紀至 18 世紀)在歐洲與殖民地爆發的對巫術指控與審判行動。這些行動常常伴隨著酷刑、冤獄、處決,特別是焚燒異端。

最著名的例子如:

  • 塞勒姆審巫案(1692,美國麻薩諸塞)
  • 德國、法國、蘇格蘭大規模獵巫浪潮
  • 「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出版後的法庭制度化迫害

二、獵巫活動背後的因素

1. 宗教恐慌與神學政治

  • 天主教會與新教改革的衝突使「異端」成為政治與宗教鬥爭的工具。
  • 宗教強調魔鬼存在,巫術被視為「與魔鬼簽訂契約」的罪行。
  • 《聖經》舊約中的「不可容女巫存活」(出埃及記 22:18)被當成合法化迫害的依據。

2. 社會焦慮與替罪羊心理

  • 黑死病、戰爭、飢荒、失業等災難使人尋找罪魁禍首。
  • 年長婦女、寡婦、邊緣人最易成為被指控的對象。

3. 父權結構與女性壓迫

  • 約 75%-85% 的「女巫」是女性,尤其是獨立、不婚或行醫的女性。
  • 獵巫成為壓制女性權力與知識的手段(特別是民間草藥醫療)。

4. 法律制度的轉變與煽動

  • 《女巫之槌》將巫術視為國家罪行,使審巫合理化與系統化。
  • 酷刑合法化導致大量逼供、誣陷、連坐效應。

5. 政權的控制工具

  • 獵巫可用來剷除政治對手或異見者。
  • 落實中央集權的過程中,獵巫也是恐懼治理的一環。

三、獵巫活動的歷史意義

1. 對人權與司法的反省

獵巫活動展示了法治崩壞與司法工具化的可怕下場。它讓我們警惕群眾運動如何被操縱,如何將「正義」變成打壓。

2. 性別與權力的鬥爭

女性的獨立性與知識(如草藥醫療、助產)一度被視為危險。獵巫是一場權力與性別壓迫的深刻象徵。

3. 知識與科學的分水嶺

獵巫時期的末期,也剛好與啟蒙時代的開始重疊。理性、證據、懷疑精神逐漸取代了盲信與集體恐慌。


四、現代的「獵巫」:仍在發生

雖然實體的火刑柱早已消失,但「獵巫心態」在現代社會仍屢見不鮮:

  • 網路輿論審判、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 政治上的「紅色恐慌」、白色恐怖
  • 社群中對特定族群、性別、思想的集體攻擊

結語:獵巫,是社會恐懼的鏡子

獵巫不是關於女巫,而是關於我們如何面對未知與恐懼。當制度失能、社會動盪、人們焦躁時,就會產生尋找敵人的衝動。

唯有教育、理性與共感,才能防止歷史悲劇以不同形式重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9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30
這則故事——「一個房屋主人接納了門外的流浪漢,結果被殺死」——乍聽之下像是一個悲劇,但它其實可以作為寓言、心理探討、安全思維與道德哲學的多重引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深入分析: 一、善良與天真之間的界線 故事核心是:一個出於同情與善意的行為,卻導致了最壞的結果。這揭示了一個經典命題:
2025/05/30
這則故事——「一個房屋主人接納了門外的流浪漢,結果被殺死」——乍聽之下像是一個悲劇,但它其實可以作為寓言、心理探討、安全思維與道德哲學的多重引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深入分析: 一、善良與天真之間的界線 故事核心是:一個出於同情與善意的行為,卻導致了最壞的結果。這揭示了一個經典命題:
2025/05/30
瑪雅預言的真相:毀滅?重生?還是人類意識的試煉?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末日預言」一直是最引人入勝、也最令人不安的話題。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非「瑪雅2012預言」莫屬。 這個預言曾讓全球在2012年12月21日那天屏息以待,從科幻片到陰謀論,從靈性覺醒到生存包裹,無不圍繞它展開。但回頭看,201
2025/05/30
瑪雅預言的真相:毀滅?重生?還是人類意識的試煉?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末日預言」一直是最引人入勝、也最令人不安的話題。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非「瑪雅2012預言」莫屬。 這個預言曾讓全球在2012年12月21日那天屏息以待,從科幻片到陰謀論,從靈性覺醒到生存包裹,無不圍繞它展開。但回頭看,201
2025/05/30
當然,以下是一篇完整、具有說服力且可用於網路分享的文章,深入探討「向上管理:當你是員工,不滿制度時如何提出建議,助力組織升級,同時為自己創造更好的職場環境」。 向上管理:員工不是制度的奴隸,而是組織進化的觸媒 在傳統觀念中,員工通常被定位為「制度的執行者」,而非「制度的改變者」。不合理的規則、
2025/05/30
當然,以下是一篇完整、具有說服力且可用於網路分享的文章,深入探討「向上管理:當你是員工,不滿制度時如何提出建議,助力組織升級,同時為自己創造更好的職場環境」。 向上管理:員工不是制度的奴隸,而是組織進化的觸媒 在傳統觀念中,員工通常被定位為「制度的執行者」,而非「制度的改變者」。不合理的規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女巫節"通常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萬聖節」(Halloween),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這個節日與女巫、鬼怪等超自然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萬聖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這是凱爾特新年的開始,也是夏季和冬季之間的過渡期。
Thumbnail
"女巫節"通常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萬聖節」(Halloween),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這個節日與女巫、鬼怪等超自然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萬聖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這是凱爾特新年的開始,也是夏季和冬季之間的過渡期。
Thumbnail
各國鬼節文化與旅行(盂蘭盆節、女巫節、萬聖節) 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或「鬼節」)是東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主要在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流行。這個節日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這段時間被視為「鬼月」,據說鬼魂會從冥界回到人間。
Thumbnail
各國鬼節文化與旅行(盂蘭盆節、女巫節、萬聖節) 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或「鬼節」)是東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主要在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流行。這個節日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這段時間被視為「鬼月」,據說鬼魂會從冥界回到人間。
Thumbnail
宛如愛麗絲夢遊恐怖仙境,女孩為救出父母與孩子們的靈魂而開始與女巫的鬥智鬥勇! ※此篇也會搭配原著小說的讀後心得喔。
Thumbnail
宛如愛麗絲夢遊恐怖仙境,女孩為救出父母與孩子們的靈魂而開始與女巫的鬥智鬥勇! ※此篇也會搭配原著小說的讀後心得喔。
Thumbnail
典故: 搜神記云:傳聞古之官道,常鬧鬼魅,諸魑魅魍魎,有空則出,擾近居之民及過路之書生。遂百姓請驅魔人助之捉鬼。驅魔人團隊二人,一師一徒,皆著道袍,負寶劍,衣有漏風之洞,望之頗專業。   抵現場,師先召天眼遍覽,覺作祟者乃一群新卒小鬼,法力祟氣皆弱。遂與徒使眼色,意謂此等小卡拉咪,則付
Thumbnail
典故: 搜神記云:傳聞古之官道,常鬧鬼魅,諸魑魅魍魎,有空則出,擾近居之民及過路之書生。遂百姓請驅魔人助之捉鬼。驅魔人團隊二人,一師一徒,皆著道袍,負寶劍,衣有漏風之洞,望之頗專業。   抵現場,師先召天眼遍覽,覺作祟者乃一群新卒小鬼,法力祟氣皆弱。遂與徒使眼色,意謂此等小卡拉咪,則付
Thumbnail
驚嚇鬼是種以恐懼為食的惡靈,他們會嚇人,卻不敢真的傷害人類。
Thumbnail
驚嚇鬼是種以恐懼為食的惡靈,他們會嚇人,卻不敢真的傷害人類。
Thumbnail
原來,當初汪氏夫婦在某間廟宇問乩時,那間廟的乩身已經講過類似辦法,卻苦於一直沒有其他老師提出,而乩身也由於本身的限制,無法陪同汪氏夫婦到靈骨塔辦事,一直等到現在我提出了這個辦法,才讓兩人驚訝不已。 因為某些原因,兩人一直沒有主動提出這件事,所以在我提出後才如此驚訝。雖然這是一個近似於賭博的做法,兩
Thumbnail
原來,當初汪氏夫婦在某間廟宇問乩時,那間廟的乩身已經講過類似辦法,卻苦於一直沒有其他老師提出,而乩身也由於本身的限制,無法陪同汪氏夫婦到靈骨塔辦事,一直等到現在我提出了這個辦法,才讓兩人驚訝不已。 因為某些原因,兩人一直沒有主動提出這件事,所以在我提出後才如此驚訝。雖然這是一個近似於賭博的做法,兩
Thumbnail
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信社會,從古至今都如此。即使在21世紀,許多人仍然堅守著鬼神觀念。本文討論了迷信的根源,以及迷信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人們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行為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得到了探討。
Thumbnail
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信社會,從古至今都如此。即使在21世紀,許多人仍然堅守著鬼神觀念。本文討論了迷信的根源,以及迷信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人們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行為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得到了探討。
Thumbnail
西方的鬼節,以萬聖節最富盛名,黑森林裏,大家卻不怎麽慶祝萬聖節,那是因爲他們還有另一個更具文化特色的鬼節——狂歡節。這一個具有女巫與魔鬼形象的節日,是在復活節前四十日,爲期一週的狂歡活動。
Thumbnail
西方的鬼節,以萬聖節最富盛名,黑森林裏,大家卻不怎麽慶祝萬聖節,那是因爲他們還有另一個更具文化特色的鬼節——狂歡節。這一個具有女巫與魔鬼形象的節日,是在復活節前四十日,爲期一週的狂歡活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