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全台灣太鼓比賽的當天早上,寫完烏合之眾賽太鼓後,隨手分享給妹妹們。大妹抗議說:怎可以說我們是「烏合之眾」?我反問:那妳說怎麼形容?!她說:就叫「眾志成城之烏合之眾」吧!哈哈哈!
我們成團時間不長,參加比賽起意甚晚,雖抱著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的態度積極練習,但,無論平時練習或比賽現場都狀況連連,終究與前三名無緣。不過,很享受這樣的過程,藉由比賽,不但了解自己的不足,也強化團員的凝聚力。
我對太鼓了解很少,頂多就是日本節慶的街頭表演。為何才試上一堂課,就決定繳錢報名加入課程,成為「天下第一太鼓團」的團員,風雨無阻(除了出國)至今呢?!
因為,上課才開始暖身不久,就汗流浹背,下課時,手錶計步器已超過6千,加之鼓聲帶來的激勵及療癒,令我即便舟車勞頓,也樂此不疲。
打太鼓的優點
除了能與姊妹們定期相會,打太鼓有許多優點。
打太鼓,雖只是揮動兩隻鼓棒,但得用全身力量維持雙臂與腰腿的協調及穩定,不僅可以訓練心肺與肌耐力,亦可改善姿勢與呼吸方式。由於左右手須依節拍輪打,並依曲目調整擊鼓力道及敲擊位置,遇空拍或長拍亦常搭配肢體動作,不但鍛鍊腦力及記憶力,亦可提升靈活度。
太鼓節奏明快,鼓聲磅薄,有助於釋放壓力與穩定情緒,亦可提升自信與專注力。團體演奏時,須聆聽及配合其他團員的鼓聲及肢體動作,亦可增進團隊默契與凝聚力。
相較於其他打擊樂器,太鼓入門容易,一面鼓兩隻棒,就有無窮的變化及樂趣。打太鼓不僅可增進體能,鍛鍊腦力,提升專注力及靈活度,亦可培養默契,促進人際交流。因此,它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更是一種全方位的身心鍛鍊。
太鼓(或稱和太鼓)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打擊樂器,由早年的儀式或溝通工具,之後融入歌舞伎、能劇等傳統藝術表演。直到20世紀中期,始有組合各種太鼓的舞台表演,以展現團隊合作與節奏張力,稱之為「組太鼓」。太鼓於是由傳統宗教與儀式的樂器,轉型為展演藝術,並風行於世。
太鼓的種類
太鼓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是長胴太鼓(Nagado-daiko)、桶胴太鼓(Okedo-daiko)及締太鼓(Shime-daiko)。
「長胴太鼓」(簡稱大鼓)與中國大鼓類似,鼓聲渾厚飽滿,常為主旋律。以大型硬木挖空為桶狀鼓身,雙面蒙上牛皮或馬皮,並以鉚釘固定。鼓面直徑可由30至60公分以上,且鼓身高度及桶身直徑較鼓面直徑為長,可放置於或懸掛於鼓架上演奏。
「桶胴太鼓」則鼓聲清亮,由木片或金屬片組合成桶狀鼓身,鼓皮較薄,用繩索或鐵環螺絲繃緊固定於鼓身。其鼓面直徑30至60公分,高度約54公分(亦有較大型的桶胴太鼓),由於重量較輕,常用於肩負式的動態表演,亦可置於鼓架演奏。
「締太鼓」(簡稱締鼓)鼓型小而扁平,鼓聲高亢激昂,極富戲劇性,常用於領奏及伴奏。其鼓皮用繩索或鐵環螺絲繃緊固定於鼓身,直徑30至40公分,高15至24公分,可置於鼓架,坐在地上或站立演奏。
此外,還有與長胴太鼓類似但較扁平的「平太鼓」(Hira-daiko,簡稱平鼓),其直徑約30至48公分,高約13到24公分。平鼓因鼓身扁平共鳴較小,音質較締鼓低沉,又不似大鼓渾厚。但,由於體積小,聲音也較小,攜帶方便,常用於教學。
最後,還有「大太鼓」(Ōdaiko),直徑大於84公分的長胴太鼓即可稱為大太鼓,其最大直徑可達240公分,高240公分。大太鼓演奏者常背對觀眾或側面演奏,常為演出的壓軸或祭典用鼓。
太鼓有譜嗎?
有。由於太鼓是打擊樂器,只有節奏變化,並無音高變化,它的譜不像傳統五線譜那麼複雜。打鼓時,老師亦會唸口訣幫助大家記住擊鼓的用手、節拍、休息拍及動作。有些太鼓團仍以口耳相傳與模仿為教學方式,老師打一段,學生打一段,不完全依賴鼓譜。
老師鼓勵我們打鼓時也唸口訣幫助記憶,因此,打完鼓回家的路上,除了雙手掌發紅磨皮,腦袋瓜裡總是:右右左半拍ㄙDon半拍1234半拍ㄣ半拍右......,連晚上睡覺都縈繞不去。

太鼓手寫譜。老師在譜上加註口訣及動作。休止符一拍唸「ㄣ」半拍唸「ㄙ」,單拍依擊鼓是左手或右手唸「左」或「右」,四連音唸「1234」等等。

太鼓手寫譜。符頭是X時,代表敲擊鼓緣,口訣是「Ka」;一個音符如有兩個符頭,代表左右手同時擊鼓,口訣是「Don」。
平日練習及比賽
由於太鼓教室位於住宅區,上課時,為避免噪音擾鄰,加上教室空間不大,得用蒙上隔音墊及塑膠墊的平鼓練習。即便團員被分為大鼓、中鼓及締鼓三部,因為用相同的鼓,只能意會節奏如何搭配,並無法得知鼓聲如何和鳴。
到比賽前三周,總算有機會用到長胴太鼓或締太鼓練習,但鼓面還是得蒙上隔音墊以降低音量。此外,由於大鼓非常昂貴,練習時會將背面(下面)翻到上面練習,彩排及正式比賽時才打真正的正面。因此,直到彩排當天,才知道擊鼓產生的彈力及鼓聲的音質及大小,才知道十位團員分三部合奏一首曲目的真正效果。
全台灣太鼓比賽共有50幾個隊伍參加,上午為國中及國小組,下午為高中、大專、社會及菁英組。
比賽高潮迭起,競爭激勵。由於比賽當天無法錄音錄影,主辦單位剪輯的VCD也要三個月以後才能問世。因此,來看一段老師們的表演,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有他們功力的萬一。

比賽前幾周才打到真正大鼓。

平時只能打平鼓,鼓面還得鋪上塑膠墊以降低音量。

全台灣太鼓比賽下午場閉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