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臺灣且最長的河流—濁水溪。在過去,濁水溪的氾濫擺盪,造成下游地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危害,但同時也挾帶著富含養分的黑土,滋潤著平原的農作物。
今日,搭乘高速鐵路或是臺灣鐵路時,經過嘉南平原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翠綠水田;過去,在1930年嘉南大圳完工之前,這片平原的土地被稱為「看天田」,臺灣降雨豐沛,但河川短且湍急,留不住水,農民只能仰賴蒼天降雨來耕種,只能種旱作。

為了改善農田土質,增加稻作產量供應當時日本國內需求,一條沿續至今的大圳因此而生。
嘉南大圳分為兩大供水系統,一為以濁水溪為取水源的「濁幹線」,二為以烏山頭水庫為取水源的「北幹線」與「南幹線」,濁幹線與北幹線於「北港溪」以「倒虹吸工」工法相接,調度南北兩地水資源,此三條幹線如同微血管般遍布於雲林、嘉義、臺南地區。

嘉南大圳平面圖(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每年的6月1日,也正是一期稻結穗期,以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重興工作站為統籌,辦理濁幹線通水典禮,祈求該年通水順利。

2025年濁幹線通水典禮
2025年由農業部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 處長 林富元 為主祭官,雲林縣立法委員 劉建國為副祭官,於林內二號進水口,備「五牲」一份、「三牲」一份、「五果」、「金、銀紙」、「經衣」、「紙錢」、「酒」、「蠟燭」一對、「鞭炮」一門,誠心祭拜,祈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水官大帝)、水仙尊王、境內眾神、當境福德正神等,保佑通水順利。

2025通水典禮流程

2025通水典禮五牲

2025通水典禮五牲

2025通水典禮三牲
在林內,濁幹線有三個進水口,分別是「一號進水口」、「二號進水口」以及「三號進水口」。今一號進水口已廢棄,以二號進水口為主要取水口,三號進水口則是調度用。故通水典禮選在二號進水口上的平台,並準備兩份牲禮,五牲牲禮用來祭拜二號進水口,三牲牲禮則用來祭拜比較不常運作的三號進水口。

二號進水口

三號進水口

三號進水口

已廢棄無法使用的一號進水口
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動「臺灣文化路徑」計畫,其中,水文化路徑以嘉南大圳為主題,規劃相關的體驗路徑,更在農田水利文物館中策劃一檔「行水圳-嘉南大圳水文化路徑特展」,展期2025/5/1 ~ 2025/10/31,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也歡迎追蹤水文化粉絲專頁。
我與圳水的故事-走讀百年嘉南大圳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128417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