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由一名叫做艾琳的 Youtube 網紅出的書,但我其實對這個人沒有任何的研究,純粹就是在書店看到就買來讀。書中內容是有點小災難,但裡頭仍舊有許多值得分享的想法,拿來跟大家聊聊。
整本書的內容就是作者創業的自傳。雖然我最想吐槽的還是,明顯意圖讀來就是想賺錢,把過去的課程整理後打成文字就印刷成冊,而我們作為書籍的購買者就是幫助她再變現。不得不說,裡面錯字真的多,這本書的文字量我一個下午就讀完,內容輕薄短小,但錯字數量應該是我實體書看到現在錯字最多的,這個編輯......有點隨性啊!我不認為這是時報出版的問題,畢竟這間出版社的書我已經讀過很多本了,基本上沒什麼錯字,看來這本書的作者跟出版社之間可能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
好啦!好啦!扯太多了!我們不談作者本人,談談作者在創業過程中值得學習的地方吧!創業
其實我們也談過這個主題好幾次了。再來看一遍,創業要什麼?
- 創業的憧憬:你必須要有想要創業的想法或者衝動。不管是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想要當老闆什麼的,或者像作者是基於「我想賺大錢,但靠領薪水很難賺到大錢」、「在公司內工作再怎麼拼命,公司只要付錢隨時都可以換別人取代你」的想法。
- 最簡單的嘗試:對於創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什麼。像作者是選 Youtube 影片,那麼就先做幾支影片看有沒有想繼續做下去、能否繼續做下去。想去做任何行業都先有最小的可行性嘗試,這樣才能夠降低直接跳進去所造成的成本損失。
- 分析創業計畫:對創業內容進行基本的分析。像是創業內容屬於輕資產還是重資產,前者在於不需要很多錢就可以營運,後者則需要店舖及實體人力花銷才能營運起來。透過寫計劃書,對自己的創業計畫做簡單的 SWOT 分析加以釐清,再從現有市場找到自己的利基點,把初始賽道先決定好,短期先以這個為目標,後來再怎麼拓寬就隨機應變。最後一定要確認商業模式為何,能否透過某些特定渠道賺到錢。
- 制定執行期程:看起始與結束。通常輕資產能比較輕易地開始與結束,取決於做這件事情的極限;重資產則一開始就要先拿捏好手邊有多少錢可以燒,何時開始營運,到何時要賺到多少錢才能回本,畢竟開店一天就燒一天錢。另外,兩者都要設立停損點讓自己放手一搏。以作者為例,她有原本穩定收入的工作,同時做一陣子 Youtube ,後來才決定給自己一年的時間,離職完全當個 Youtuber。反正無論如何,就要在這一年想辦法賺到錢。這樣設立 KPI 對於執行計劃相當有幫助。
- 持續努力:在過程中不要內耗,往自己的目標直直邁進。中間適時尋找回饋,對自己的定位與執行方向迅速做出調整,包含「我的目標受眾是否真的有打到」、「我提供給目標受眾的東西是否對他們有價值」、「我提供的東西能否幫助我變現」、「從目標受眾的角度看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我是否打在痛點上,成功幫助別人解決了某種問題或者需求」。在變現這塊,作者從原本的流量數轉而更重視轉換率或購買率,只要找到鐵粉願意花錢支持,就不怕未來的路難走。
- 坦然接受一切:最後這點是作者沒有寫,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時間到當初設定的停損點,自己事業有沒有起色,相信業主本身肯定看得一清二楚。如果運氣好活了下來,那肯定能開心地繼續做。如果不幸該收了,請你坦然接受一切,這並不是表示你差,而是這個時間點如此,你可能就是沒能來得及存活下來。直面自己的失敗,讓自己痛快地傷心難過,未來重新再出發。這才是最重要的。就當從打工仔跳脫出來當了一陣子的老闆,換了心境體驗不同的人生,現在不過是回去再當打工仔罷了。
賺錢就是在玩遊戲
雖然我跟作者想法有很大的差異,但我不否認賺錢就像在玩遊戲。有升級打怪基本的賺錢方式、靠某種方法刷特別賺錢的副本、開外部程式自動賺錢,如果想要在遊戲中賺錢,肯定有許多不同的手法。現實也是如此。
不僅如此,現實為了保障民生,所以通常會控制貨幣避免浮動太大。但在遊戲內,尤其是開服的幾週後,通常遊戲幣值就會貶得許多。同樣的方法在一開始賺錢還可以,後來可能也不行。所以如何在遊戲中,看出下一波賺錢的浪潮或者趨勢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想要賺大錢,都必須要藉著時代、命運的力量,畢竟豬在浪尖也會飛呢!
作者在書中提到 1969 年由 Richard Vovhridge 所提出的 BCG 矩陣,雖然我自己讀到其他的文本內容是由 1970 年 Bruce Henderson 所創,但內容大致相同,下圖為示意圖。

- 橫軸—相對市場佔有率 Relative Market Share :衡量的是該產品或事業單位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相對市場佔有率高,表示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 縱軸—市場成長率 Market Growth Rate:衡量的是該產品或事業單位所處市場的吸引力。市場成長率高,表示該市場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 明星 Stars:這些是公司最有潛力的產品或事業,處於快速成長的市場中,並且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建議需要大量投資以維持其成長和領先地位,期望它們在市場成熟後轉變為金牛。
- 金牛 Cash Cows:這些是市場已經成熟,但產品或事業單位仍然擁有高市場佔有率的業務。它們通常能為公司帶來豐厚的現金流,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投資來維持,就像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搖錢樹」。建議將其產生的現金用於支持其他需要投資的產品。
- 問號 Question Marks / Problem Children:這些是處於快速成長的市場中,但市場佔有率較低的產品或事業單位。它們有潛力成為明星,但也可能變成瘦狗。這類產品的投資風險較高。企業必須決定是否要投入大量資源將其培育成明星,還是選擇放棄。
- 瘦狗 Dogs / Pets:這些是處於低成長市場中,且市場佔有率也較低的產品或事業單位。它們通常獲利微薄,甚至可能虧損,對公司貢獻不大。因為這些產品通常會消耗資源,卻無法帶來顯著回報,通常會考慮該收割還是撤資。
BCG 矩陣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策略管理工具,原本主要用於幫助企業分析其產品組合或事業單位 Strategic Business Units, SBU 的績效,並據此制定資源分配和投資策略。所以針對自己的事業體也相當實用。每當有一個新的事業發想,他就落入問號。我們需要去逐步發展它,看它能不能為我們帶來財富,不能就是瘦狗,可以就會變成明星。此時我們仍需跟別人競爭,直到我們有穩定的客人固定購買,這個事業體就會變成金牛。
這就像在玩遊戲,你蒐集越多金牛越好,就像創造越多被動收入,我們的事業就能發展得更好。這個矩陣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帶給我們一個事業體是會隨著時間而有所變動,且並非單向的變動而已。通常在培養金牛的過程中,第一隻永遠是最困難的。第一筆成交或許金額小,但只要有第一筆成交,就表示有人願意購買你的產品,你的產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實際價值的證明。
結論
近幾年來學了點命理,知道每個人的人生大抵上都會有特定的發展路徑,所以坦白說這本書的內容當參考就好,就像一位朋友在分享她自己的經歷,好好的閱讀她、認識她。
雖然書中試圖用許多說法去合理化、賦義化網紅本身的賺錢模式,但其實最困難的就是「要如何踩到爆紅的點」。這件事情不管是內容製作產業、音樂產業都難以開展的。雖然作者說「爆紅是運氣,長紅是實力」,但坦白說要是作者沒有爆紅的那隻松鼠廢片,是很難下去的,這本書可能也不會誕生。我們只能不斷前仆後繼地去嘗試,中途大風大浪不知道能否撐得下去,或許大部分的人最後都放棄了,但總會有幾個人因著某些機緣而留下,繼續他們的冒險旅程。
關於命運這檔事,書局裡明明有這麼多網紅都在出書,為什麼我挑了一本我從不認識的網紅,甚至連內容都沒怎麼看就決定買了這本書。這不也是種隨機?但是一定要有的是本身有想要創業的憧憬,這應該是作者在她命盤裡就存在的,所以我才會說你必須骨子裡要有這份衝動,剛好有環境滋養才長得起來。不然如果環境換到今日的中國,說不定沒紅多久不小心踩到政府的紅線就掰了,或是政府想把這人收割也有可能。環境命運的重要在此。
我在寫這篇的過程中,我把創業的範圍講得稍微講得廣了點,畢竟我是浪漫理想型人格,工作是為了理想,所以追求者賺大錢可能不是最重要的目標,行善積德讓世界越變越好才是。而最後,我跟作者一樣相信,錢是可以靠玩出來的,讓自己在工作中玩出心流狀態,把作品做到好,對自己及作品都充滿自信與榮耀感,這才是玩得有意義!真的好的東西在時間的淬煉與機緣的碰撞下,一定會遇到願意為好東西而買單的人。
看著這個時代的一切,為自己的信念做出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