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逆襲人生的21個底層邏輯》:人生攻略的習慣大補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本書書名《逆襲人生的21個底層邏輯》光書名就抄了前面的《底層邏輯》,而且內容還跟邏輯沒什麼相關,跟習慣比較有關,這種互抄真的很有中國風格。再加個「量詞」,好像只要會這「21」個就會人生順遂一樣。最後輔以沒有意義的前綴詞,根本就是從內容農場撈出來的標題,太吸引人太絕了!

好啦,嘴完了名稱的部分,回來內容!

前面提到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不過我本身不太喜歡書中的舉例模式,除了有些舉例複讀時覺得邏輯真的很奇怪外,本書作者也一樣將賺大錢視為成功,並誇自己多會蹭熱度,用以表達書中的好習慣,但讀來實在...很難當作範例。

雖然蹭熱度確實是賺流量重要的手法啦!但這滿看產業性質的,跟媒體產業比較有關才會蹭熱度,其他產業就沒那麼有效。而我本身也就在想,難道非媒體產業這些習慣就會因此沒屁用嗎?當然並非如此,這本好歹也是彙集了其他好幾本書的精華,這種彙集跟《斜槓青年實踐版》滿像的,但是斜槓青年的那兩本書的論述都比較完整,這本書的知識卻相當零散破碎,當然書中也提現代的知識就是要零散破碎,不要考驗讀者的信心。

但我本身不苟同這種觀點。

你會認為看了幾篇日文的單字用法就認為自己學會說日文了嗎?還是要一步一腳印的單字、文法、聽力、口說、閱讀、寫作、文化理解,慢慢去建構出語言系統,才是真正的會日文?前者就像是本書作者的產製,為了賣知識點而做;後者則是著重在身體力行,把概念完整地化為思考的一部份。我們在學習時都應該思考,我們現在做的學習究竟是短視近利還是長期內化的學習?

順道一提,知識經濟的崛起出現在躺平主義之前,當時自我提升類的內容銷售都有顯著成長。但隨著疫情造就知識經濟飽和,踩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下賺錢卻是不同以往,只剩早期有足夠流量的活了下來。我認為作者本身不斷販賣類似的內容給知識焦慮的人們合情合理,再多靠點吹牛,賺得盆滿缽滿是應該的,真的是時機看得準也踏得妙。但我認為對於所有的讀者而言,如果你是以賺大錢為主,那麼看清資本時代的規則與浪潮,自己也踏上去,不被興風起舞,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開頭好像講得有點太多了,我們回來聊聊這 21 個習慣吧!

最大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
— Warren Buffett

21個習慣

【習慣1—起床後時段】

起床後的一個小時,列出今天要做的待辦事項,並根據約定、緊急、重要的原則列出做事的優先順序。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目標,用以檢視現在做的事沒有偏離,並且向宇宙許願。最後整理心情,開始今天。

【習慣2—時間管理】

事務都是先求有再求好,不要讓完美主義拖了自己。提高專注度,包含使用蕃茄鐘工作法、工作時關閉不必要的 APP。紀錄你的時間使用有沒有照前述的待辦完成,並調整改進。

【習慣3—賺錢思維】

賺錢的思維是如此:攢錢、投資、槓桿。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核心產品,像賺錢中的本金,再將核心產品以不同的形式賣出,最好是做一次就能多賣,包含書寫、講課、諮詢。終身學習並將自己打入資本圈。

【習慣4—吸引法則】

思想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而來。所以請多想像你想要的生活,逐漸在生活中接觸,你會漸漸熟悉,並堅信自己可以做到,你也是這個領域的一份子。

【習慣5—向上社交】

主動出擊,接觸「上流」人士。你要有自己的「代表作」,能夠提供價值給對方,並讓這些大佬們幫小忙,以此建立關係。與高位人溝通要平視,與下位者溝通要給面子。

【習慣6—殺死拖延】

透過五分鐘行動法,強迫自己在五分鐘後開始行動;透過番茄鐘工作法,養成系統工作習慣,先處理緊急重要的事,不緊急不重要放最後面,依此類推;享受做,為自己帶來正回饋,更能維持動力。

【習慣7—精進表達】

透過閱讀資訊、對著鏡子總結內容,透過框架思考,檢視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力、表達力及說話過程中的自信感。平時也可以多蒐集名言金句,當成講話的素材。

【習慣8—目標管理】

要達成目標,過程通常單調漫長,但只要能堅持到終點,你會獲得巨大的回饋。步驟是先確認目標、設定每天要完成的最低量或設定短期小目標、給你的堅持定期限、每天做到,完成後你自然會獲得正向回饋,就這麼簡單。

【習慣9—槓桿思維】

根據二八法則,僅 20% 的因素影響了結果的 80%,所以在人生規劃上,要把這 20% 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平時就要優先完成。(雖然書是這麽寫啦,但二八法則是結果反推論,其實你在過程中是難以確認是哪 20% 造成最後的結果。)

【習慣10—向上管理】

積極表達、回應進度,讓主管覺得安心;學會拒絕,主導自己的工作;結果導向,遇事就解決;配合主管個性與其相處。

【習慣11—提升專注】

前面都提過了,跳過。

【習慣12—深度交流】

不喜歡讀書,那就和一堆人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一樣是獲得情報、學習知識的好機會。談話時先抓準時機,確認雙方都在狀態內。過程中保持專注、多傾聽對方,並用「我也是…」或者談及回憶來保持共感。

【習慣13—拒絕內耗】

讓自己放大影響圈、縮小關注圈,如此一來較少接觸到需要比較的時刻。此外,分清別人與自己對自身的期待,可以批判自己哪裡做不好、如何改進,但不要貶低自己。需要自信可以從簡單行動建立起自信心。

【習慣14—作品意識】

可視覺化的經歷能夠讓別人認識你,甚至為你的履歷加分,請打造屬於自己的代表作、建立清晰的標籤。

【習慣15—費曼學習】

透過教別人,能夠讓自己理解得更透徹。在這之前要先備課,可以透過梳理框架、條列重點、心智圖等等的方式來記著大致內容,再來就是填補細節,將其弄順。記得有輸入的同時也要有輸出才是真的學習。

【習慣16—寫作計劃】

固定時間發文寫作,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書寫的方式可以先列提綱、蒐集素材、開始行文、潤稿修飾。一開始不知道要寫什麼,可以先找一個方向或領域開始書寫比較容易。我自己也是先列綱、寫內容、潤稿這樣的步驟。

【習慣17—自我認識】

想想自己興趣、擅長的事情;也想想想自己在什麼方面花最多時間、有什麼不足之處。此外透過認知多維鏡(向別人詢問自己的優缺點與性格)、心流時刻也都是認識自我的方法。

【習慣18—碎片學習】

我看得出來作者真的是經歷大量碎片化學習的人。這有不好嗎?就很難像「學問」去完整地思考事情罷了,但這不影響賺大錢,甚至你花一堆時間完整地思考了也不見得能賺到錢,所以我只能說碎片學習對於只是想產製商品內容還是有幫助的,像這本書就是。但我認為你可以選擇某些時段進行碎片化的學習,例如坐車時聽短 podcast 等等,並非需要深入理解脈絡,等到有興趣再深入花時間做研究即可。

【習慣19—競爭計畫】

賺大錢大多是站在時代的浪上順勢而為,努力其實還好,上面這些習慣的養成也還好。努力建立社交圈,了解市場變化,想辦法站在浪尖上才擁有最好的賺大錢機會。

【習慣20—成長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認為人會有變化,隨著努力、檢討、修正,人會不斷地成長。檢討的重點在於抓出犯錯的原因,並且提出修正的解方,最後實際執行。《刻意練習》的作者認為多數人在一個領域裡浸潤很長的時間,卻都沒有進步,重要的點在於沒有改進或者試誤的機會。所以記得要培養自己不只是機械的練習,而要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習慣21—效率思維】

試著思考在你手頭上的工作,有沒有軟體可以讓你更快、更輕鬆地達成?尤其在現在 AI 的時代,會用工具可能是更重要的。

結論

這篇大概是寫的最像「閱讀筆記」的一篇,真的是筆記般精簡的內容。透過這樣的複讀,希望你可以快速省思你自己的狀況,看要怎麼微調改進!希望對你有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2會員
181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4/11/16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2024/11/16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2024/06/08
今天要介紹的《人生算法》也是中國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是講人生算法中三大要素:時間、空間、機率。幾個相互疊加,靠著思維工具,幫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做出決策。
Thumbnail
2024/06/08
今天要介紹的《人生算法》也是中國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是講人生算法中三大要素:時間、空間、機率。幾個相互疊加,靠著思維工具,幫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做出決策。
Thumbnail
2024/05/25
本書的最後一篇我們來談談職業表現。在成為「理想自我」的道路上,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會是老闆,但你也可能一開始是打工仔,要幾份工作後,學到技術、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往「理想自我」邁進。這都不要緊,因為每個人的起始手牌就都不一樣,所以能做的選擇也不同,能達成理想的時區也不同。
Thumbnail
2024/05/25
本書的最後一篇我們來談談職業表現。在成為「理想自我」的道路上,你很可能一開始就會是老闆,但你也可能一開始是打工仔,要幾份工作後,學到技術、存到第一桶金,才能開始往「理想自我」邁進。這都不要緊,因為每個人的起始手牌就都不一樣,所以能做的選擇也不同,能達成理想的時區也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認識習慣形成的底層原理:瞭解習慣是如何透過「提示-行為-獎勵」的模式形成。 具體的習慣形成策略:提供具體步驟來介紹讀者養成新習慣,從設置清晰的提示、規範行為模式,到創造實質的獎勵。 實際案例的應用:發現習慣養成的步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應用。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 認識習慣形成的底層原理:瞭解習慣是如何透過「提示-行為-獎勵」的模式形成。 具體的習慣形成策略:提供具體步驟來介紹讀者養成新習慣,從設置清晰的提示、規範行為模式,到創造實質的獎勵。 實際案例的應用:發現習慣養成的步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功應用。
Thumbnail
習慣,是人們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卻很少有人來深究這其中的關係,今天是生存大師的第三期,我將來解析“習慣”,並且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原子習慣”
Thumbnail
習慣,是人們每一天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都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卻很少有人來深究這其中的關係,今天是生存大師的第三期,我將來解析“習慣”,並且推薦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原子習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