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成人內容即將進入的頁面,可能含暴力、血腥、色情等敏感內容

【ZIF-026】-《羅馬競技場的血色黎明:義大利殲滅作戰倖存者訪談記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倖存者資料庫:義大利陸軍第 X 步兵師檔案
檔案編號: ZIF-軍事行動-001
編譯日期: 大戰後 + 7 年 10 月 20 日
事件發生日期: Z日後第 10 天
事件地點: 義大利羅馬,羅馬競技場(Colosseo)周邊及圖拉真廣場(Foro di Traiano),以及連接兩者的帝國廣場大道(Via dei Fori Imperiali)

《檔案導言》

本檔案記錄了 Z 日爆發初期,義大利政府面對日益擴大的感染區域,組織了一次旨在「全面清剿」感染者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軍方高層傲慢地設計了一場看似「萬無一失」的引誘圍殲戰術,試圖將羅馬市區的感染者誘入指定的開闊區域。然而,由於對新型威脅的性質嚴重評估不足,過度依賴傳統作戰觀念和媒體中的錯誤認知,加上高層企圖透過媒體宣傳來粉飾太平,這場被寄予厚望的行動最終演變為一場單方面的屠殺與徹底的潰敗。這場戰役不僅造成了義大利軍隊的毀滅性損失,更透過全球直播,向全世界宣告了文明世界戰爭武器的首次失效,以及政府已徹底失去對這場瘟疫的掌控。本訪談旨在透過一名基層參戰士兵的視角,揭示決策層的致命失誤、現實與幻想的衝突,以及這場浩劫帶來的心理創傷。

《事件背景與作戰概述》

Z 日後第 10 天,義大利首都羅馬,羅馬競技場、圖拉真廣場,以及連接兩者的帝國廣場大道被軍方選定為一處「理想的伏擊圈」。該區域因其開闊性,被高層錯誤評估為「適合圍殲大規模感染者」的戰場。軍方認為,透過策略性地利用城市交通工具和基礎設施,可以有效限制感染者的移動方向,將其「引導」至此處進行集中殲滅。

此次行動不僅投入了義大利陸軍第 X 步兵師的主力部隊、大量裝甲車輛和直升機,更特意安排了數十家國際媒體記者隨行拍攝,意圖將其包裝成一場「戰勝瘟疫」的史詩級勝利。軍方在戰前簡報中,竟荒謬地將感染者類比為流行文化中的「喪屍」,並以此為依據制定了戰術。這種脫離現實的準備,為最終的慘敗與國家信譽的全面崩潰埋下了伏筆。

《受訪者背景與訪談目的》

受訪者:馬可·羅西 (Marco Rossi),Z日當時 22 歲,義大利陸軍第 X 步兵師普通士兵。他在羅馬殲滅作戰中奇蹟般生還,精神狀態雖受重創,但記憶清晰。本次訪談旨在記錄他親歷的戰役,重點探討作戰前的錯誤認知、實際戰鬥中的巨大衝擊、媒體宣傳的反噬,以及他對這場「預料之外」的失敗的深層理解。他的證詞將成為研究 Z 日初期軍事應對失誤的關鍵資料。


羅馬大規模殲滅作戰:士兵馬可·羅西訪談記錄

訪談編號: ZIF-軍事行動-001-INT 訪談日期: 大戰後 + 7 年 10 月 20 日 受訪者: 馬可·羅西 (Marco Rossi),Z日當時 22 歲,義大利陸軍第 X 步兵師普通士兵。 訪談地點: 歐洲某倖存者聚落 C 區,醫療觀察站。

(以下為馬可·羅西先生的口述訪談記錄)

馬可先生,感謝您願意接受我們的訪談。我們知道羅馬競技場的作戰對您而言是一段極其痛苦的回憶,但您的證詞對我們理解那段歷史至關重要。能否請您從最初的戰前準備開始講述?當時軍方是如何向你們描述這次作戰任務的?

馬可·羅西: 「(他的眼神有些渙散,手不自覺地抓緊床單,語氣帶著一絲自嘲,甚至有些輕蔑的笑意,嘴角抽動)準備?哈!我們以為我們準備好了。長官們在簡報室裡,牆上掛著巨大的螢幕。上面沒有地圖,沒有敵情分析,你知道是什麼嗎?是電影。《活死人黎明》、《喪屍之地》、《世界末日之戰Z》…他們甚至給我們放了遊戲的宣傳片。戰前發給我們一份『行動綱要』,上面印著義大利共和國的徽章,看起來很正式。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裡面那些所謂的『敵情分析』和『戰術指導』,根本就是從電影和遊戲的攻略裡抄出來的,只是換了些軍事術語。他們說:『看,就像這些!它們很慢,它們很笨,打頭就行。』我們都笑了,誰不喜歡看這些?那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就像一場超大型的野戰遊戲,只不過用的是真槍實彈。」

馬可·羅西: 「我們這些新兵,甚至老兵,心裡都有一個既定想法:喪屍?就跟遊戲裡面一樣,它們就是移動的標靶,打頭就好。電影裡那些主角一個人能殺幾百個。我們可是全副武裝的正規軍!數千名士兵,上百輛裝甲車,還有阿帕契直升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他語氣中流露出曾經的驕傲與自信,但很快被苦澀取代)誰能想到?我們甚至覺得,這根本是『殺雞用牛刀』。我記得當時班長還開玩笑說:『這次任務,哥們兒們可要多帶點彈藥,別殺紅了眼沒子彈了,那可就比被喪屍咬還丟臉!』旁邊的戰友馬提亞斯也在擦拭他的步槍,嬉皮笑臉地說:『就像《惡靈古堡》一樣,多打幾次頭,它們就倒了!我還在想,這簡直是賺軍功的好機會!』另一個新兵則興奮地搓著手:『這次任務簡直就是大型真人版電玩,我看看誰能先拿到『三連殺』!』當時的氛圍,簡直像要去參加一場盛大的狩獵派對,而不是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馬可·羅西: 「還有,長官們一再強調,這次行動會有大量媒體記者跟隨,為的是宣傳政府仍舊能夠掌控一切,向世界證明我們能輕鬆『清剿』這場『瘟疫』。那些記者…他們興奮得就像要去參加奧運會開幕式一樣。我記得一個金髮女記者,對著鏡頭說:『各位觀眾,請看!義大利軍隊將在這裡,為我們展現人類文明的韌性與力量!我們將見證歷史,見證羅馬的重生!』她那充滿自信的笑容和誇張的語氣,現在想來,簡直是最大的諷刺。 他們在戰場邊緣設置了媒體區,架著長槍短炮,笑容滿面,彷彿在慶祝什麼。」

這次作戰的目標區域是羅馬競技場和圖拉真廣場。軍方是如何將感染者誘入這個伏擊圈的?當你們看到感染者時,第一眼看到了什麼?這與你們預想的『遊戲場景』有何不同?

馬可·羅西: 「我們的計畫是『誘敵深入』。軍方認為感染者會被聲音和熱源吸引,所以我們在羅馬市區內佈置了撤離路線,然後用擴音器播放巨大的噪音,還用直升機低空盤旋製造聲響,就是為了把市區裡那些『東西』吸引過來,引導它們通過帝國廣場大道,最終進入羅馬競技場和圖拉真廣場這個開闊地帶,形成一個完美的瓮中捉鱉之勢。

馬可·羅西: 「為了確保『東西』按照我們的預想路線移動,高層甚至命令我們動用了數百輛大型城市巴士,將它們橫七豎八地停放在各個路口,形成一道道堅固的臨時屏障,只留下通往競技場和圖拉真廣場的『引導巷道』。我們還在這些屏障後面,堆起了沙包牆,拉起了多層鐵絲網,準備將『東西』困在其中,進行全面圍殲。當時我們都覺得這部署太完美了,就像在玩戰略遊戲一樣,把敵人趕進死胡同,然後關門打狗。

馬可·羅西: 「當我們坐著M113裝甲運兵車抵達競技場外圍的伏擊陣地時,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腥臭混雜著腐爛的甜膩氣味,我從未聞過這種味道。和電影裡不同,沒有驚悚的配樂,只有遠處傳來模糊的嘶吼聲,和我們裝甲車引擎的轟鳴。然後,我們看到了。從帝國廣場大道的那一頭,像一股黑色潮水般湧來的『東西』。當艙門打開,我看到競技場和圖拉真廣場的那一刻…(他身體顫抖了一下,雙手緊緊握拳,指節發白,眼神中充滿了痛苦的記憶)那不是什麼『移動的標靶』。那是一片黑壓壓的、蠕動的人海。不,它們已經不能稱之為人。數不清的感染者,它們擠在一起,像一片腐爛的海洋。有些在啃食著什麼,有些只是漫無目的地遊蕩,但更多的是…(他喘了口氣,聲音有些發抖,眼神中閃爍著恐懼)它們擠在一起,發出低沉而連續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吼,就像一座活著的、會移動的墳墓。

馬可·羅西: 「最讓我心驚的是,很多『東西』是從附近那幾家大型醫院裡湧出來的。它們身上還穿著病號服,有些裹著繃帶,傷口完全裸露在外,滲著黑色的血。有的甚至還吊著點滴瓶,線管拖在地上,在陽光下閃著詭異的光。有些感染者有明顯的潰爛,臉上或身體上呈現出深紫色和黑色,像被火燒過一樣,但卻沒有焦糊味。甚至有些『東西』,它們的身體被撕裂了一半,卻還在地上蠕動,試圖爬向我們。這些畫面,遠比電影裡那些乾淨的喪屍更加惡心,更加真實,也更讓人感到由內而外的恐懼。我們看著,心裡都在發毛,這不是我們準備好的『喪屍電影』。」

傳統的作戰方式,例如「打頭」真的有效嗎?當你們發現這些『既定想法』完全無效時,戰場上出現了什麼樣的混亂?

馬可·羅西: 「(他苦笑一聲,眼神呆滯地望著前方,仿佛在回顧那場屠殺)『打頭就好』?簡直是個笑話!我們的訓練,都是瞄準胸口!習慣性地朝著軀幹開槍,即使知道要打頭,在腎上腺素飆升和極度恐懼下,根本無法精準命中高速移動的頭部。那些大口徑的重機槍和步槍,雖然威力巨大,但它們是為面積更大的目標設計的,對於需要精準爆頭的感染者來說,效益反而非常有限,大量子彈都浪費在了它們的身體上。我們很快就發現,彈藥根本不夠用!每擊倒一個,都像是要消耗掉半個彈匣,而它們卻源源不斷地湧來。我們的沙包牆很快就被它們層層疊疊的身體給覆蓋了,鐵絲網也根本擋不住它們的衝鋒,那些巴士障礙物…(他搖頭,臉色蒼白)它們用身體堆積,或者乾脆徒手攀爬,那些巴士就像孩子的積木一樣,被輕易地突破了。」

馬可·羅西: 「更糟糕的是,它們的速度。它們雖然受限於人體肌肉的極限,但當它們數量龐大、像潮水般衝鋒時,那種壓迫感和衝擊力是毀滅性的。它們不會感覺到疼痛,無視死亡,只知道向前。當它們衝進我們的隊伍時,那完全是一場屠殺。機槍手被撲倒,步槍手來不及換彈就被淹沒。我們試圖用刺刀,但它們的身體非常堅韌,而且即使被刺穿,它們也不會停止攻擊。戰友們開始尖叫,驚恐地射擊,但槍聲很快就被撕裂血肉的聲音、非人的嘶吼和絕望的慘叫所取代。我耳邊都是無線電裡傳來的崩潰呼喊:『完蛋了!』、『死定了!』指揮鏈完全崩潰了,無線電裡充斥著雜訊和求救聲,然後就只剩下死寂。每個人都只顧著自己,戰鬥隊形瞬間瓦解,變成了一場盲目的逃亡。」

馬可·羅西: 「就連我們引以為傲的義大利第九傘兵突擊團(Col Moschin),那些被稱為『鬼魂』的精英,他們是我們的最後希望。(他低聲說,聲音充滿了挫敗與絕望,眼神中閃爍著微弱的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去)他們受過最嚴格的訓練,精通各種武器,特別是精準射擊頭部。當感染者突破防線,他們像幽靈一樣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每一次射擊幾乎都是爆頭,那些『東西』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我們都覺得,他們能扭轉戰局,他們就是電影裡的英雄!他們真的做到了電影裡那些主角做的事! 但…(他的聲音突然哽咽,眼淚湧出)但他們只有幾十人,面對的是數以萬計的『東西』。他們被淹沒在黑壓壓的洪流裡,他們的精準射擊在這種海嘯般的攻勢面前,就像往大海裡扔石頭,完全是杯水車薪。我看到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被撲倒,被撕碎,再也看不到平時訓練有素的樣子。我聽到一個他們的無線電裡傳來他最後的聲音,他嘶吼著:『這不是喪屍!這他媽是…無底洞!我們…我們彈藥不足!請求…請求全面撤退!』然後就是一陣慘叫,再無聲息。那時候,我感覺整個人都空了,如果連他們都束手無策,那我們還有什麼希望?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勝利,只是為了多拖延幾秒鐘,那畫面太悲壯了,就像古老的角鬥士,在競技場中面對無盡的野獸,最終被淹沒。 那些曾經的榮耀與傳說,都在那一天,被徹底粉碎了。」

馬可·羅西: 「我還看到那些跟著我們的媒體記者…他們從最初的興奮變成震驚,再變成無助的恐懼。那個金髮女記者,她不再興奮地解說了,她的聲音從最初的興奮,變成了結結巴巴的驚恐:『天啊…它們…它們怎麼這麼多?!我們的子彈…為什麼…為什麼打不倒它們?這…這不是我們預期的!』她臉上的血色一點點褪去,眼神從堅定變成了潰散。當『東西』衝破臨時防線撲向媒體區時,我看到她手上的攝影機還沒放下,就被幾個『東西』撲倒,發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她的鏡頭模糊地拍到了最後的混亂。另一個男記者,被嚇得呆立原地,被一群湧來的感染者撕成了碎片。他們的『現場直播』,恐怕直接把政府的謊言撕得粉碎。那根本不是『一切安好』,那是地獄的入口。我甚至能想像到,全世界透過螢幕,看到了這場單方面的屠殺,看到了我們的無能,他們的瘋狂。」

那場戰役是如何走向全軍覆沒的?您是如何倖存下來的?

馬可·羅西: 「(他深吸一口氣,眼淚開始在眼眶裡打轉,身體輕微地顫抖著,語氣帶著一種深不見底的絕望,語速也越來越快,仿佛要一口氣說完)我們試圖撤退,但四面八方都是它們。裝甲車雖然能碾壓它們,但它們的數量太多了,甚至會爬上車身,遮蔽視線,阻礙行動。燃燒彈短暫有效,但火光很快就被無數撲來的身體吞噬。空氣中全是硝煙、鮮血和那個該死的腐臭味。我已經完全絕望了,感覺自己也死定了。所有人都崩潰了,不再有戰術,不再有命令,只有求生的本能。士兵們的槍口,已經分不清敵我,任何會移動的目標都成了被射擊的對象,我看到好幾個戰友被自己人的流彈擊中倒下。

馬可·羅西: 「就在這時,無線電裡傳來了最後的命令,是一個嘶啞的聲音,幾乎聽不清,但充滿了徹骨的恐懼與徹底的放棄:『執行清理計畫…所有部隊…立刻撤離作戰區域!指揮官的聲音,聽起來像是個垂死的老人,完全沒了之前的胸有成竹,只有絕望。 我能想像到,在那個控制室裡,那些曾經自信滿滿的高層,現在臉色一定像死人一樣蒼白。他們放棄了我們,放棄了這場他們親手策劃的『勝利』。」

馬可·羅西: 「我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什麼,一輛受損的M113裝甲運兵車恰好經過我身邊,車門半開著。那輛車已經完全慌不擇路了,駕駛員根本不看路,直接輾過了一輛采訪用的媒體攝影車,車輪下發出令人牙酸的扭曲聲,車體劇烈顛簸,我甚至能聽到車裡的人發出慘叫,但它完全沒有停下的意思。我甚至看到車裡面的士兵,已經恐慌到槍口朝著任何會移動的目標射擊,甚至不管那是不是自己人,只為了清開一條逃生之路。我用盡全身力氣,爬進了那輛車。車內血跡斑斑,空氣中彌漫著恐懼和血腥味。我們還沒開出多遠,身後就傳來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轟隆隆的,像是天空被撕裂了一樣,地動山搖,巨大的衝擊波甚至讓我們的裝甲車都劇烈晃動。我透過車窗看到,遠處的競技場和整個廣場,都籠罩在一片橘紅色的火光和沖天而起的煙塵中。那是空襲。他們放棄了,直接用空襲來毀滅那片區域,連同我們所有死去的戰友,和那些『東西』一起…(他聲音變得非常輕,仿佛在說一個古老的咒語,眼神空洞地望著天花板,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血色黎明,淚水無聲地滑落,臉上是無法抹去的痛苦)都化為灰燼。我只是跟著那輛裝甲車,在火光和爆炸中衝出了羅馬,就這樣活了下來。活了下來,卻不知道為什麼。那一刻,我就知道,人類…我們完了。這不是一場戰爭,這是一場被徹底壓倒的屠殺。這場戰役,就是文明世界戰爭武器的失效宣告,全世界都看到了,政府已經沒有能力處理這場瘟疫了。我們所有的傲慢和自信,在那一天,被燒成了灰燼。


【ZIF檔案備註】

馬可·羅西先生的這份訪談,為我們提供了 Z 日初期,人類軍隊在面對新型威脅時,因認知偏差、戰術僵化和高層傲慢而導致毀滅性失敗的鐵證。

  1. 流行文化的反噬與致命誤導: 戰前簡報中對喪屍電影和遊戲的過度引用,以及那份從「攻略」中抄襲的「行動綱要」,不僅未能有效準備士兵,反而灌輸了危險的錯誤期待。這種「既定想法」在真實戰場的衝擊下瞬間瓦解。士兵間「打電動」般和輕蔑的對話,更凸顯了戰前對疫情的輕視。對傳統射擊訓練的依賴,使得士兵無法在高壓下有效精準命中頭部,削弱了大口徑武器的效用,並導致彈藥迅速枯竭
  2. 傳統防禦的全面失效: 軍方高層對感染者的低估,導致他們依舊採用傳統戰爭的思維進行部署,例如使用大型巴士、沙包牆和鐵絲網來限制感染者行動。然而,感染者海量的數量、無痛無懼的特性,以及攀爬和堆積屍體的能力,使得這些防禦措施在短時間內被徹底突破,證明了傳統防禦在面對此類威脅時的無效性。
  3. 現實的殘酷衝擊與士兵精神的崩潰: 訪談具體描述了羅馬競技場及圖拉真廣場作為「伏擊圈」的諷刺,以及從醫院湧出的、傷口暴露的感染者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雙重震撼。這些細節,以及馬可精神狀態的受創表現,深刻揭示了現實的恐怖遠超想像,徹底擊潰了士兵們的心理防線,導致恐慌性射擊,甚至對友軍構成威脅。
  4. 文明戰爭武器的首次失效與特種部隊的悲壯犧牲: 儘管擁有裝甲車和直升機等高科技武器,但由於對感染者數量、行為模式和攻擊韌性的誤判,以及無法精準命中弱點的實際困難,使得這些武器的戰術效益被嚴重削弱。**義大利第九傘兵突擊團(Col Moschin)**作為扭轉戰局的最後希望,儘管擁有精準射擊的訓練,卻因人數懸殊,被無盡的感染者淹沒,他們的悲壯犧牲更凸顯了這種威脅的無解性。羅馬戰役,透過媒體直播,向全球宣告了人類文明引以為傲的戰爭機器,在面對這種新型威脅時,首次全面失效。
  5. 媒體宣傳的反噬與政府信任的崩潰: 軍方特意安排媒體記者隨行,意圖營造「勝利在望」的假象,然而軍隊的潰敗和記者的慘遭屠殺,透過全球「直播」撕碎了政府的謊言,加速了民眾對官方訊息的全面不信任。裝甲車碾壓媒體車輛的畫面,更是將政府失控的形象推向極致,使得這場原本的「公關勝利」變成了政府無能的全球性示範。高層從最初的「胸有成竹」到最終的「徹底恐慌」所下達的空襲命令,更是其無力感的集中體現。
  6. 毀滅性的撤退與倖存者的絕望: 以空襲結束戰役,徹底毀滅作戰區域的命令,不僅標誌著軍方的徹底放棄,也讓倖存者馬可·羅西背負了巨大的倖存者愧疚和心理創傷。他所描述的這場「羅馬競技場的血色黎明」,成為 Z 日初期人類文明在傲慢與無知中走向毀滅的縮影,並以最殘酷的方式揭示了人類的脆弱和徹底的絕望

本檔案與 ZIF-025 中伊琳娜·佩特洛娃女士的民間視角相互補充,一個是國家層面戰略誤判的血腥教訓,另一個是普通民眾在謊言下的困守與絕望。它們共同構成了 Z 日初期人類文明崩潰的完整圖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ur說書不廢話
5會員
81內容數
歡迎來到《Arthur說書不廢話》—把知識變行動的沙龍。 拆書、筆記、創作、生存。說書不說廢話,小說不寫廢文。一起把書變成武器,把想像變成生存之道。
Arthur說書不廢話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倖存者資料庫:歐洲某城市公民紀錄檔案 檔案編號: ZIF-居民視角-001 編譯日期: 大戰後 + 7 年 10 月 12 日 事件發生日期: Z日後第3天至第7天 事件地點: 歐洲某城市(城市名稱已在原始檔案中損毀,推測為中東歐地區一個中等規模城市)
2025/06/01
倖存者資料庫:歐洲某城市公民紀錄檔案 檔案編號: ZIF-居民視角-001 編譯日期: 大戰後 + 7 年 10 月 12 日 事件發生日期: Z日後第3天至第7天 事件地點: 歐洲某城市(城市名稱已在原始檔案中損毀,推測為中東歐地區一個中等規模城市)
2025/05/31
烏克蘭國民衛隊第73特種作戰部隊:切爾諾夫核電廠任務後分析報告節錄 報告編號: 核安-Z+045-001 發布日期: Z+45 天 任務日期: Z 日當天(D+0)至 Z+1 天 任務地點: 烏克蘭切爾諾夫核電廠D區反應爐控制中心
2025/05/31
烏克蘭國民衛隊第73特種作戰部隊:切爾諾夫核電廠任務後分析報告節錄 報告編號: 核安-Z+045-001 發布日期: Z+45 天 任務日期: Z 日當天(D+0)至 Z+1 天 任務地點: 烏克蘭切爾諾夫核電廠D區反應爐控制中心
2025/05/30
檔案類型: 末日後倖存者口述記錄 (採訪對話) 受訪者: 林志明(Lin Zhi-ming),前建築工人,現為「磐石營地」總指揮 採訪時間: Z+45 天 核心主題: 末日中底層勞動者的崛起、實務經驗的重要性、營地建立的血淚與人性的考驗、政府空投的疑雲
2025/05/30
檔案類型: 末日後倖存者口述記錄 (採訪對話) 受訪者: 林志明(Lin Zhi-ming),前建築工人,現為「磐石營地」總指揮 採訪時間: Z+45 天 核心主題: 末日中底層勞動者的崛起、實務經驗的重要性、營地建立的血淚與人性的考驗、政府空投的疑雲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大家可能知道,在一次大戰前,歐洲已經分為兩大陣營在對抗。由英法俄組成的三國協約,以及德奧義組成的三國同盟。但在大戰爆發後,相對於全數參戰的三大協約國,同盟國中的義大利卻先是嚴守中立,再來倒戈加入協約國。 不過,義大利倒戈雖然不太道義,實際上沒有破壞任何條約協定。原因是,「三國同盟」的真正意義是
Thumbnail
倖存者偏差還有一個有名的例子。 那就是明明很厲害,卻吃了一堆負評的M4雪曼坦克 ......
Thumbnail
倖存者偏差還有一個有名的例子。 那就是明明很厲害,卻吃了一堆負評的M4雪曼坦克 ......
Thumbnail
紀錄片《烹煮歷史》是一部以戰爭為主但卻著眼在軍中伙食的有趣紀錄片。電影敘述六場不同的戰爭,從俄羅斯談到法國,尋找這些曾經吃過或幫軍中料理過的伙房兵、女廚師、甚至是獨裁者的大廚,在戰火之下的美味歷史,既好吃也殘酷,不管是哪場戰爭,食物超越輸贏,記憶不只美味還有硝煙的味道,吃的是記憶還是千萬條人命。
Thumbnail
紀錄片《烹煮歷史》是一部以戰爭為主但卻著眼在軍中伙食的有趣紀錄片。電影敘述六場不同的戰爭,從俄羅斯談到法國,尋找這些曾經吃過或幫軍中料理過的伙房兵、女廚師、甚至是獨裁者的大廚,在戰火之下的美味歷史,既好吃也殘酷,不管是哪場戰爭,食物超越輸贏,記憶不只美味還有硝煙的味道,吃的是記憶還是千萬條人命。
Thumbnail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小編去看了英國里茲的皇家兵械庫博物館(Royal Armouries)一年一度的國際馬上長槍比武大賽(International Jousting Tournament),,,
Thumbnail
小編去看了英國里茲的皇家兵械庫博物館(Royal Armouries)一年一度的國際馬上長槍比武大賽(International Jousting Tournament),,,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曾经遭受过多少次的轰炸?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战期间,对柏林发起的第一次轰炸来自于英国皇家空军,时间是1940年8月25日夜间。随后的几个月,英国空军又对柏林发动了几次空袭。对柏林的空袭行动,第一阶段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曾经遭受过多少次的轰炸?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战期间,对柏林发起的第一次轰炸来自于英国皇家空军,时间是1940年8月25日夜间。随后的几个月,英国空军又对柏林发动了几次空袭。对柏林的空袭行动,第一阶段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