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之於存股,如同心臟之於人類,決定高達91.5%的長期投資績效。資產配置意為一個人所有資產的比例分配,以分散風險為目的。
因台灣與內地的地緣關係,如果資產僅有台股或台灣房地產,風險過高,太過集中,可分散美股或海外置產;如果為降低個股大起大落的風險,資產分散可到債券,使每年報酬穩定,資產配置並非固定不動,而是滾動式調整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風險承受度差,或屆齡退休,以求穩定現金流而非資產增值,選擇不同的調整方式,建議每半年進行資產檢視和再平衡,降低整體資產的風險。
資產配置決定高達91.5%的長期投資績效
影響資產配置的因素
1.年齡:股票VS.債券
110-年齡=投資股票的比例,年輕族群距離退休有30~40年準備退休金的時間,這個階段股票投資比例高於債券,獲得更好的投資報酬率。而退休族群,減少股票比例,因股市價格波動大,大起大落,容易引發不安,且股市虧損的年度,投入股市的退休金,在帳面上會大幅縮水,影響退休的每月生活費。2.現金流需求:市值型ETF VS.高股息ETF
市值型ETF特性依照選股標的而不同,以0050為例,追蹤台灣前50大公司組成一籃子的股票,因此股價隨著大盤走勢長期向上,用來增加個人的資產規模。而高股息ETF以0056為例,從台股前150大公司,找配息高的股票組成,大多價格牛皮(價差範圍小),不會隨著時間價格差異過多,適合用來獲得每月現金流。兩者並無優劣之分,端看投資人需求,也可兩者都配置,調整比例分配。
一般上班族,每月有穩定的薪資收入,可支付生活費,不須過度在意股利發放的現金流(高股息ETF),應著重賺取資本利得(市值型ETF),提高資產為主。而退休族群,失去穩定的薪資收入,勞保又不足以給付每月生活費(勞保替代率),可著重配置高股息ETF,獲得每月現金流,支應生活費,而少部分投入市值型ETF,提高退休資產。
3.風險承受度:股票 VS. 債券
股票與債券分配比例差異,會大幅影響資產報酬率和資產波動程度,一般而言,股票比例越高,長期資產總報酬越好,但短期內價格波動大。

參考書籍:一年投資5分鐘
三種資產配置的方式
閱讀眾多大師的書籍後,發現每個人資產配置的方式都不相同,歸納出三種資產配置的方式,各有優缺點,背後的目的也大不相同,端看個人需求,也可各取精華,集合成自己的方式。
方法一、核心持股賺資本利得,衛星持股賺現金流
1.適用族群:小資族或年輕人,以提升資產為目的者,資產配置風險較大
2.資產配置:台股40%+美股60%(核心配置:大盤指數+衛星配置:提高資產的個股)

睡美人投資法
- 核心配置:大盤指數ETF,資產跟著大盤穩定向上
- 台股大盤指數ETF:0050或006208
- 美股大盤指數ETF+美債ETF:VTI+VEA+VWO+BNDW
- 衛星配置:風險大的個股或主題式美股,資產增值為目的
- 台股個股:優質定存股
- 美股ETF:SCZ+MTUM+ANGL+RWO
參考書籍:<睡美人投資法>
方法二、核心持股賺現金流,衛星持股賺資本利得
1.適用族群:青壯年或中老年,有現金流需求者
2.資產配置:60%的核心持股+40%衛星持股
- 核心持股:價格波動小,獲得現金流為目的
- ETF為主:0056、00878
- 金融股為輔:兆豐2886、合庫5880、華南2880
- 其他個股:亞泥1102、南亞1303
- 衛星持股:價格波動大,獲得資產成長為目的
- 台股大盤ETF:006208
- 美股ETF:00916、00757
- 個股:台積電2330

參考書籍: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
參考書籍:<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
方法三、50%大盤型ETF+50%短中期美債
1.適用族群:退休族,資產配置風險小
2.資產配置:50%大盤型ETF+50%短中期美債


退休後,錢從哪裡來?
- 50%大盤型ETF:VTI+VXUS=VT
- 50%短中期美債:BND+BNDX=BNDW
參考書籍:<退休後,錢從哪裡來?>、<一年投資5分鐘>
我的滾動式資產配置
1.適用族群:青壯年準備退休金,以增加資產為主,獲得現金流為輔
2.資產配置:70%核心持股+30%衛星持股
- 核心持股:30%台股大盤型ETF+70%美股大盤型ETF,以資產成長為目的,到達目標退休才逐漸轉成高殖利率的個股或ETF
- 30%台股大盤指數ETF:0050或006208
- 60%美股大盤指數ETF:VOO或VT
- 10%少部分債券比例:AOA
- 衛星持股:台股高股息ETF,每月一張,獲得現金流為目的,支付年花費(保險費、稅金、孝親費、旅遊基金)
- 台股高股息ETF:0056、00878
- 操作方式:每月一張,價格太高中斷投入,等低價時一次買完,每年投入固定金額
參考書籍:以<睡美人投資法>為主,<給存股族的ETF實驗筆記>為輔,依照<退休後,錢從哪裡來?>的退休規劃,隨著年紀增長做滾動式調整
資產配置舉例
資產配置比例
1.緊急預備金:準備6個月生活費,總共2.5萬X6=15萬,分批定存
2.股市加碼金:準備6個月定期定額資金,總共3萬X6=18萬,分批定存
3.投資金額:每月5.5萬元定期定額投入股市,以期買在均價
舉例試算
例子:假如一位上班族,每月薪資8萬元,長期記帳後每月生活費支出2.5萬元,薪資儲蓄率60~70%,每月可存下5.5萬元投資,下方為他的資產配置。
- 70%核心持股:38500元(55000X70%=38500)
- 30% 006208:11550元(38500X30%=11550)
- 60% VOO:23100元(38500X60%=23100)
- 10% AOA:3850元(38500X10%=3850)
- 30%衛星持股:16500元(55000X30%=16500)
- 每月一張0056或00878,高價不買入,等低價一次買,每年買完19.8萬元(16500X12月=19.8萬)
- 0056在均價28~30元購入
- 00878在均價17~19元購入
結論
剛開始存股,每月有穩定的薪資收入,支付生活花費,不需要配息現金流,且投資目的為存退休金,期望提早達到財富自由,拿回時間的主導權,預計10~20年內都不會賣出持股。因此,起初的資產配置,80~90%投入市值型ETF,增加資產規模為目的,但隨著時間流逝,雖然未實現損益增加,但沒有實際的成就感,內心依然匱乏,生活一樣節儉,一想到苛刻、小氣的生活須持續20年,就感到不安。為了持續留在股市,減低情緒浮動,開始配置些許資金,買入高股息ETF,資產成長不如市值型ETF,但提高心靈安慰,存股才能持久。大部分資金依然買入市值型ETF,購入資產,跟著大盤指數向上,為20年後的退休生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