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到某位達人因P對帳單而被炮轟的事件,秋哥覺得厚,財經網紅本來就是一件不好做的生意,特別是你又要教人家炒短線。績效做不出來,只好P對帳單騙人,但P圖也是門學問,高技你都能P成高枝,禁止當沖的股票你也能P到獲利,還每一檔都賺錢,這不是把花錢訂閱你的老爺們當傻子嗎?
秋哥就說白一點,短線就是短期的多空交戰互割韭菜,你確定一個APP真的能讓你百戰百勝?我如果真的知道會漲會跌,我自己賺就好了,還要分給你賺?對立面的韭菜數量也是有限的啊!更何況我如果告訴你,你會不會找一批人聯合起來跟我對作?股票的技術面,坦白講,都是由大戶用銀彈畫出來的,而大戶也不止只一個,多空未必一致,你真的有那麼神通廣大,知道大戶接下來要幹嘛嗎?
秋哥一直在說,短線看的是消息面和籌碼面,而在操作上,賭的最多的,其實是人性。短線老手一定都知道,做短沒有每次都賺錢的,講的是勝率,就算勝率低,大賺小賠也可以,反正最後結算是贏的就行了。
可是股市從來不是零和遊戲,政府要抽頭,券商要手續費,就算你用當沖減半證交稅,用秋哥推薦的券商1.8折手續費,你一天當沖一次的交易成本是0.2013%,一年交易200次,就是40.26%,如果你是隔日沖,外加手續費沒優惠,你的交易成本還要再加一倍以上。也就是說,你當沖的獲利,至少要超過40.26%,你才不會賠本。而如果你還要上交投顧的高額會費,那成本就遠不只這個數目了。
這真的愛說笑了,可能秋哥見識淺薄,還沒見過任何一個投資大師,平均年化報酬率,有超過40%以上的。就連股神巴菲特爺爺的波克夏,也才20%而已。所以如果你一年內每天當沖輸20%,其實績效已經可以比肩巴爺了。
秋哥一直在跟你說,短線就是在賭,一次看得準,未必次次準。短線賭的是人性,你以為萬無一失的梭哈機會,一次歐印下去,不小心就直接畢業。更何況很多做短的標的老早就被炒過頭了,往下沒有基本面護底,腰斬膝蓋斬的個案非常多,這個秋哥之前很多貼文也有提到了,華城啦,金麗科啦,悅城啦,惠特啦,晉倫啦,金橋啦,聯鈞啦,福懋油啦等等等。
這些股票你可以自己安慰,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但要漲回損益兩平點,得等有大戶願意再炒作時才有可能,但就不知何年月能得償所望了。至於靠股利回本,恐怕真的就得傳子傳孫了。因為當你追高時,殖利率已經被殺到連他媽都不認識他的低了,有的甚至沒有殖利率,因為賠錢ing,何時獲利艾冬諾。有的是你還沒傳子傳孫,公司就已經因為財報交不出來而下市了。而更重要的是,你的資金卡在那裡,沒有妥善運用,放定存都還有2%,這是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浪費的極致。
很多APP都在強調飆股,短線獲利,真的有那麼好賺嗎?如果這樣都能穩賺,誰還需要工作呢?全民炒股就行了,但這樣的話,誰要當輸錢的韭菜呢?秋哥常常看到很多人在訐譙某些達人和分析師,恕秋哥直言,被騙一次兩次是對方壞,一直被騙,壞的就是你了。因為你已經當了兩次被割的韭菜,還不信邪要去當第三次。

秋哥一直在說,你要找出自己的獲利模式來,散戶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有時間和公開資訊。早年看盤還要看報紙,現在從網路,企業的祖宗十八代都能被你挖出來清查。但網路時代最危險的,就是在龐大的數據資料中,你要怎麼找到你需要的,重要的,而且還是正確的。分辦網路資訊的正確與否,是網路世代最重要的功課,而且沒有之一。
恕秋哥直言,這些達人、媒體、分析師,網紅,甚至秋哥自己,了不起就是一個二手資料的傳播者,秋哥也不是說二手資料沒用,但這時你就要看一下這個傳播者的學經歷,分析整合預測能力,和他過去的成績。
很簡單的比喻,高中生和博士生寫的論文,你信哪一個?業內人士和業外人士做的研究,你信哪一個?嘿,還真的很多人不信業內人士和博士生。以長榮為例,法說會,年報,公司聲明,乏人問津;航黑記者、分析師、路人甲乙丙丁的流言,到處轉傳,信眾云云。有病吧這?
長榮五月開出意料之外低的營收,就有很多不知名人士開始謠傳長榮賠錢了,由盈轉虧了。虧你老木,你有沒有去看財報上長榮的營業成本是多少?有沒有看到第一季賺多少?有沒有看到運價六月起翻倍在漲?
但你能怎樣?台股就是這樣。但秋哥也算給你看過了,除息前價格越低,除息後本淨比掉越大,本益比也會跟著掉,填息的速度就越快。如果股價不漲,長榮長期的本益比會維持在3.5倍以下,本淨比0.8倍以下,然後淨值一季一季的被獲利不斷推高。很多人喊長榮目標價300,350,秋哥很少講目標價,很久之前有一篇專欄有提到,但秋哥是不知道哪一天會到啦。不過我很確定的是,長榮的淨值要到300或350,兩三年的時間就已足夠了。
要開APP,秋哥也行啊,LINE一下CMONEY的小朋友們約一下時間談就行,公式我也有,但秋哥不想開,因為就算開了,所有你看到的推薦標的,長榮永遠都是第一個。好嘛,不同產業,總會有不同本益比本淨比,總可以挑出產業中最低的吧?抱歉,秋哥也做不到,因為我不懂別的產業,只從基本面和技術面來判斷,準度很有限,可能會害你賠錢。秋哥在CMONEY發文已經快1000篇了,平均一篇1500字,就超過150萬字了,而我閱讀的資料量,應該是這十倍以上。我真的沒辦法再用同樣的力氣研究另一檔股票了,別的產業資訊,也遠不如貨櫃這樣公開透明。
我知道開APP很好賺,不用每天找資料閱讀分析打字,躺著就有錢賺,但秋哥人龜毛臉皮薄,預測誤差大一點就內疚得要死了,如果預測錯了讓你輸一次,秋哥一定會良心不安,除了不斷道歉,甚至會想要退你錢,秋哥沒事幹嘛發這種神經。秋哥還看過有達人問候花錢粉絲的老木,加送一星好評的,秋哥的恥度,真的拉不到這麼低。
秋哥的心法很簡單,不用APP都能選。基本面良好,產業龍頭,競爭力強,毛利率高,現金充足,負債比低,然後在它被嚴重低估的時候,以低成本買進,長期持有,以股利降低成本,就是秋哥說的零成本策略,或以股利再投入擴大持股規模,就是秋哥說的複利股策略。85元聽秋哥的話進場的,在今年除息後,成本已經剩一半,用現價236計,年化報酬率是63.5%,同一時間,鴻海15.87%左右,台積電30.5%左右。GPT算的,參考就好。
秋哥很確定,時間拉長看,差距會更大。但這些東西,你的達人,媒體、分析師和APP,是不會告訴你的,說白點,你不炒股,不做短線,他們要喝西北風嗎?
盡信達人不如無達人,盡信APP不如無APP。同樣的,秋哥也說過很多次,盡信秋哥不如無秋哥。什麼都是假的,有沒有讓你賺到錢,才是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