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療之後,我不太像自己了
那時候水腫,眉毛、睫毛、頭髮都沒了。
老實說連鼻毛都沒了。
我戴著帽子假裝自己還像平常一樣生活,但其實心裡,每天都像在咬牙撐一種看不見的痛。
我不知道孩子們心裡怎麼想。她們會怕嗎?會記得我生病的樣子嗎?會覺得我不一樣了嗎?
【2】她給我一張畫,那不是現在的我

媽媽會好起來,媽媽會是彩色的、花花的、有笑容的
那天,襄襄跑來找我,拿著她剛完成的畫,笑得很開心。她說:
「這是媽媽,是以後的妳。」
我一看就紅了眼眶。
她畫的不是我正在經歷的樣子,而是她相信我會好起來的模樣。
她沒說「媽媽加油」,她直接畫下了希望,畫成一個擁抱著光的我。
畫裡的我,穿著花衣、戴著彩色頭巾、胸口有一顆紅色的愛心,雙手張開,像是在擁抱,也像是在守護。
【3】她們從來不是在「鼓勵」我,她們在「相信」我
那段時間,小瑀也同時正在接受語言與物理治療。
我一邊打化療,一邊帶著病弱的身體陪她上課、練習發音,讓我們的生活還看得出一點日常的節奏。
她們沒有問我病會不會好,也沒有因為我掉頭髮就退開。
晴襄會貼上一張笑臉便利貼在我額頭上說:
「這樣別人就知道妳是會笑的媽媽。」
小瑀則常常抱著我,聞聞我的頭說:
「媽媽的頭香香的。」然後摸一摸我的光頭。
她們沒有把我當病人,她們始終把我當媽媽──從頭到尾,從沒變過。
【4】我會好起來的,因為她們相信我會
那幅畫,成為我生命裡最珍貴的提醒。
每當我累了、痛了、懷疑自己了,我就會看著它。

有著魔法🪄的媽媽,花圍繞著我
「媽媽會好起來,媽媽會是彩色的、花花的、有笑容的。」
這不是一句話,而是一幅她們畫出來的愛。
我也答應自己,要努力成為那個她們相信我會變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