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阿宏與玲玲,是外人眼中理想的頂客族。
兩人皆為執業律師,談吐沈穩、舉止得宜,是那種不須張揚也能令人側目的「三高」人士——高知識、高收入、高資產。
他們住在一間老公寓裡,開的是十年的二手車。屋內擺設樸素,沒有智能家電,也不出國旅行。朋友們都說他們低調有型,財務穩健,甚至有些羨慕。但如果走近一點,會發現一個小小的反差——玲玲總是穿戴整齊,從洋裝、絲巾到皮鞋、手提包,皆是精品。
她笑笑地說:「只是工作場合需要體面而已。」
但只有玲玲的閨蜜知道,她並不是自願過這樣與收入不成正比的生活。
阿宏的父母年輕時窮困,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在家伺候公婆與未出嫁的小姑。薪水進門,母親便把錢按格子分開存好,末了還得湊出三兩千塊負擔婆婆的醫藥費。月底常常吃芋頭米粉——那是母親的拿手菜,也是貧困日子的魔法料理。
這些年他們早已脫離貧窮,投資獲利也穩定,存摺上的數字節節上升。但阿宏依然不習慣享受。他說:「我爸媽一輩子沒享過福,我要是過得太好,我會覺得對不起他們。」
他話說得溫柔,卻像一層無形的牆。玲玲不想當個任性妻子,更不想當個奢侈的媳婦。她知道公婆不懂名牌,就默默用精品寵愛自己。這些不是為了炫耀,而是一種喘息。當她提著那只限量款包走進辦公室,彷彿能暫時掩去心底那點說不出口的疲倦。
她沒有吵,沒有鬧,只是在名牌之下藏了深深嘆息。
有時她會想,等老了回頭望,會不會後悔那些沒過過的日子?
會不會想問彼此:當初我們那麼節省,到底是為了誰?
改變金錢觀,其實是改變我們對生命的信任程度。
愧疚會來,但我們可以學著不讓它決定你的每一次花費。
我們都值得好好生活,這不是背叛過去,而是照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