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久沒有寫正式文章,但因為時間有限,而且也生疏了,不會像以前寫得這麼仔細,請大家加減看就好,內容只是想表達薯叔的觀點,這樣的資訊量對於我自己決策就夠了,但肯定不夠精準,有興趣的人可以再自行深入探討。
一、基本資料
(一)股本:約18.19億
(二)股利政策
參考goodinfo的資訊,常年盈餘分配率約60%上下。

二、獲利試算
(一)毛利率
提醒一下,這邊的計算很理想,也沒有非常準備的驗證,只是一個概估跟概念,請不要太認真。參考113Q4及114Q1財報的部門資訊,可以看到不動產代銷部門毛利率為54-58%,建設部門毛利率6-25%,可以知道113年認列的建案毛利非常差,114Q1已有明顯的改善,下半年認列的建案因售價較佳,毛利率預期會明顯提升,故薯叔將以代銷毛利率52%以及建案毛利率28%為基礎推算未來獲利。

(二)營業費用
參考近6年的營收費用率落在10-20%,金額落在3.6-10.83億,隨著營業規模逐年增加,保守起見,營業費用直接抓10億。

(三)稅率:20%
(四)計算結果

三、市場評價
參考財報狗資料,不論本益比還是淨值比都不在非常便宜的位置,但薯叔不成熟的認為120上下這個位置應該是市場短期的共識,因為川崩之後回彈一直在這位置上下,預計等營運及大環境有新的變化,市場才會給予新的評價指引,但不是往上就是往下XD。


薯叔結論
- ETF調整造成短線賣壓:00919自6/4至6/13有1萬5,000張賣壓,目前投信約出1,509張,所以可能調整期會拉到10天(6/17),6/4-6/6每天都盤跌,6/9盤中最低來到110.5,跌破川崩低點,6/10跟著大盤大漲又漲回116,薯叔認為原本認為跌深,賣完後[可能]會有一個反彈,但如果跌幅逐漸縮小甚至漲回調整前,那可能短線就沒戲了。
- 未來2年建案認列能見度高:根據最近一次(2024/11)法說會簡報,114年認列建案約66億,115年約55億,查詢銷售度大部分都賣到80%以上了,短期沒有銷售不佳的問題。

- 代銷部門營收仍有保底:查詢疫情期間最低月營收落在1-2億元,後續營收少有低於3億元以下,故薯叔以此數字推估代銷年營收約36億,若房市落底此部門營收有可能逐漸回溫,法說會也揭露揭案金額高達4000多億,案源無虞。

- 海悅佔據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房地產資金緊縮,建商的自有資金成本快速上升,而海悅因為還有現金流以及累計的家底,可以跟接案的建商合建,解決建商的資金缺口,也省去海悅自行開案的各項成本及心力,而且許多精華地區的土地取得非常困擾,透過合建無痛取得蛋黃A案,對海悅來說是double win。
- 房市逆風仍不可無視:房地產整體市場發展攸關海悅的評價甚鉅,若成交量持續萎縮,薯叔假設的每月3億代銷營收,也可能無法達成,那EPS的計算也會嚴重失真,也可能被市場拋售,但綜觀美國及臺灣經濟,短期看不到嚴重衰退的跡象,但關稅的影響尚需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