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作文到內容創作:寫作觀念的轉變
1996年,比爾蓋茲預言:「未來是一個以內容為核心的網路世界」,如今這句話早已實現。
從前我以為只有作家才需要寫作,寫作等於學生時期的作文——寫一個你未必感興趣的主題,用制式的格式爭取高分。
但隨著自媒體的興起,我開始理解「寫作」不只是國文課的作業,更是一種在網路世界中溝通、行銷與傳遞價值的基礎能力。
二、應用文vs文學寫作
本書主要解說的文體是「應用文的寫作方式」
應用文與文學寫作,最大的不同是目的
- 應用文:
目標是快速向讀者傳遞資訊,並且獲得預期的反應,因此創意與美感不是最重要的,簡潔有力的表達重點才是至關重要的。
必須要有明確希望讀者做的反應,也就是應用文寫作的目的。
以告白來舉例:
我喜歡你(訊息)如果只停留在這,沒有後續,對方可能就不會有其他行動。
必續明確表達出,期望對方做出的行動 跟我交往好嗎(目的)。
只有這樣才有機會聽到:好我們交往吧(達成目的)。
行銷文案的寫作也是如此,最後一定要明確說出期望讀者做出的行動,像是:現在就馬上下單吧
作者 李善美說:資訊是應用文的基礎,樂趣就是一種魅力:如果把資訊比喻為產品的基本功能,那麽樂趣就是所謂的包裝設計。 - 文學寫作:主要是讓自我滿足的輸出,不必太在意讀者的想法,也可以有開放式的結尾,不必讓讀者有後續的行動。
這讓我想到《一人創富》裡說到,長期穩定輸出的方法是:「除了寫些專業(硬知識)內容外,也可以允許自己發布一些想寫的東西,寫了做了會爽的東西」
三、為什麼經營自媒體離不開寫作?
任何平台創作(YT、IG、部落格)都需要強大的文字表達力。
寫作能力是傳遞觀點、構建內容的底層邏輯。
而平台只是一個媒介,真正讓人停下腳步的,是文字背後的價值與打動人心的力量。
文案寫作的本質,是為了體貼讀者、解決問題,而不是自說自話。
四、文案寫作的核心邏輯與技巧
1. 體貼讀者:從需求出發
- 用提問的方式,了解讀者想知道什麼
- 給出具體解法與建議
- 說出讀者內心的聲音(善用巴納姆效應)
讓讀者覺得你懂他的痛點
2. 寫給「完全不懂的人」
- 預設對方沒有背景知識
- 具體化抽象理論的方式:搭配故事、舉例說明
理論就像數學公式看過就忘,搭配故事與例證才會讓人津津有味
3.標題是文案的心臟
李善英說:「文案的生命在標題」
我認為更貼近的說法應該是,文案是生命,而能讓一個文案存活下去,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心臟,也就是標題。
標題是讀者接觸文章的一塊敲門磚,若是太難、太醜、太無趣,讀者便會無情略過😱
4. 架構清晰:起承轉合
- 起:用有吸引力的開頭切入主題
- 承:介紹與鋪陳主要內容
- 轉:轉換角度或舉例支持
- 合:總結並引導讀者行動
五、不同平台的寫作應用
1. 部落格文章
- 約2500字內、3–5分鐘可讀完
- 若是內容太長,可使用分篇連載
- 以「資訊為主」的寫作方式
2. 社群平台(IG、FB)
- 傳播力強,建立情感連結
- 以短文形式、圖文搭配為主
- 適合主打好感度、實用排行、方法教學
- 促進讀者的參與感:按讚、留言、分享、標註好友
搭配抽獎活動、贈送有價值內容(電子書)、有價值模板等等
六、結語:寫作是價值的放大器
如今,寫作對我而言,已不再只是學生時期的作文,而是展現價值、想法與專業的強大工具。
幾段文字就能改變他人思考,這是多麼高的投資報酬率。
正如 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 說:「閱讀激發思考,寫作捕捉思路」道出了寫作的本質:將腦中模糊的想法釐清、落地,轉化為可分享的價值。
當我們持續書寫,就能建立自己的思維地圖,成為真正能啟發他人的創作者。
誰適合閱讀?
本書內容涵蓋廣泛、應用性高。從自傳到新聞稿、從廣告到郵件撰寫
- 自媒體經營者
- 找工作寫履歷的人
- 寫新聞的記者
- 行銷人寫文案
- 工作上寫企劃書
都很適合把這本書當作實戰手冊,寫作卡住時拿起來翻閱。
小缺點:韓文直譯造成部分語句不夠流暢,或翻譯不出來,閱讀時可跳過這部分
如果有需要可以點擊購買:行銷人的文案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