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鑒於最近剛閱讀完一本書:
Decoding Greatness: How the Best in the World Reverse Engineer Success(我有寫心得,可以看主頁參考~)心裡學家 Ron Friedman,的觀點讓我重新思考了一個問題:
與其從零開始,不如從模仿與拆解成功者的模式開始。這激發了我一個研究靈感——
我想來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計畫,研究台灣富豪排行榜上面的富豪,研究他們是怎麼樣上榜的?也許介紹他們的人生,介紹他們的故事,分享他們跌倒失敗的過去,還有他們的一些成功哲學。
什麼是《富比士》富豪排行榜?
富豪排行榜通常由《富比士》(Forbes)雜誌發布。這是一家美國的商業雜誌,以其全球富豪榜而聞名。自1987年以來,《富比士》每年都會發布全球富豪榜,並且成為衡量全球富豪財富的重要指標。
排行榜每年更新一次,通常在每年的三月或四月發布,根據最新的股票價格和匯率來計算富豪的淨資產,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他們是怎麼被「算出來」的?
計算富豪排行榜的方法通常涉及多個步驟和標準,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公正性:
- 公開交易的資產:依照收盤價計算。
- 非公開公司估值:透過可比公司法進行估算。
- 其他資產估值:如藝術品、房產、遊艇等。
- 家族代持也算入富豪本人。
- 不計入皇室與獨裁者的財產。
- 對非公開資產與高風險國家給予折價處理。
- 計算應繳稅負後的資產淨值。
- 可信度評級:從1星到5星,代表估算精確度。
這樣的標準,讓這份排行榜不只是一張炫目的數字清單,而是背後有嚴謹依據的全球財富快照。
台灣的富豪上榜了誰?
根據2025年06/15搜尋到的《富比士》全球富豪榜,以下是前20名台灣富豪:
- 林百里(廣達董事長) - 117億美元(3861億元台幣)
- 郭台銘(鴻海創辦人) - 109億美元(3597億元台幣)
- 張聰淵(宏福實業集團創辦人) - 102億美元(3366億元台幣)
- 蔡明興(富邦金董事長) - 70億美元(2310億元台幣)
- 蔡明忠(富邦集團董事長) - 69億美元(2277億元台幣)
- 蔡衍明(旺旺集團董事長) - 66億美元(2178億元台幣)
- 陳泰銘(國巨董事長) - 63億美元(2079億元台幣)
- 尹衍樑(潤泰集團董事長) - 56億美元(1848億元台幣)
- 蔡宏圖(國泰金董事長) - 55億美元(1815億元台幣)
- 蔡政達(國泰金董座蔡宏圖哥哥) - 54億美元(1782億元台幣)
- 辜仲立(中租集團總裁) - 53億美元(1749億元台幣)
- 辜仲諒(中信金大股東) - 45億美元(1485億元台幣)
- 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 - 43億美元(1419億元台幣)
- 張忠謀(台積電創辦人) - 41億美元(1353億元台幣)
- 林陳海(寶佳集團董事長) - 36億美元(1188億元台幣)
- 林書鴻(長春集團創辦人) - 36億美元(1188億元台幣)
- 辜仲瑩(凱基金大股東) - 34億美元(1122億元台幣)
- 謝偉通(華友鈷業大股東) - 29億美元(957億元台幣)
-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 - 27億美元(891億元台幣)
- 張國華(長榮集團大股東) - 27億美元(891億元台幣)
這些富豪的背景分布,清楚呈現出台灣產業的強項:科技、製造與金融。
富豪故事: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在巔峰
富豪排行榜不僅僅是數字的展示,還會提供他們的成功故事和商業策略,讓讀者了解他們如何積累財富。有趣的是,我們常常只看到這些富豪的“現在”,卻忽略了他們“起步的樣子”。有些人其實創業失敗了好幾次,換了無數賽道才找到方向;有些人像張忠謀,從基層工程師一路晉升,最後才選擇回台灣創辦台積電。無數的富豪故事都能讓人反思自己的人生,並從中做修正,接下來的故事通常包括包括:
- 創業歷程:從小工廠到世界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 經營策略:如何找到利基市場與打造競爭優勢。
- 面對失敗:如何跌倒、轉型與再站起來。
這些將會是我系列文章中會深入分析的亮點。
我看到的未來趨勢與機會
富比士排行榜還會分析未來的趨勢,預測哪些行業和地區可能會產生新的富豪,這不只是讓人羨慕,更是一種預測未來經濟動向的風向球。
在閱讀這些富豪的故事時,我其實看見了幾個重複出現的關鍵字:AI、再生能源、供應鏈轉型、品牌力、國際化。這些不是只有大企業才能切入的方向,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提前準備的機會。
舉例來說,永續與碳管理已經是全球企業的新標配,而這也是我目前工作正在深入的領域。這讓我更確定,如果能將這些趨勢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未來的職場價值與創業機會將完全不同。
我的下一步:啟動系列文章!
接下來,我努力在每篇文章中拆解這20位台灣最富有的企業家與創業者,分享他們在不同階段做出的選擇、面對的困難、思維上的轉變。這不只是記錄他們的故事,也是一次我與自己對話的過程。我會從中整理出行動框架,思考我該如何在自己的專業中提早佈局,甚至創造出屬於我的價值循環。
當然,有人可以花整整一系列的文章來說明一個偉人的一生,我卻只是使用文章的方式來說明,一定會有一些不完全的地方或是沒有介紹到的地方,都歡迎大家到時候在底下補充,那些對你們來說很重要的、有啟發的事件~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未來有很多焦慮、卻也不想只停留在原地,我希望你也能從這個系列中找到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