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廟口聽盤經,靈光乍現】
清明連假,我去廟裡拜拜求平安。拜完站在廟埕口喝手搖飲,耳邊突然傳來幾位大叔大嬸熱烈討論:「川普要回來了!」「關稅這下慘了,台股恐怕要先蹲再跳!」聽著聽著,我心中冒出一個想法:這不是在講投資,是在開法會!
每個人都像信徒,手持股票經、嘴唸財經咒語,人人自稱悟道,互不認同。突然,我悟了:投資理財其實就是一場人生修行,而我們,都有自己的信仰門派。
【各路投資教派出沒,請小心言語衝突】
投資界百家爭鳴、萬佛朝市:
- 價值派:信奉巴菲特,財報是他們的聖經。
- 成長派:崇拜創新,看到AI股就熱血沸騰。
- 技術派:看線比看臉還認真,日K週K月K全會算。
- 總經派:引用聯準會發言比念佛還勤。
- ETF教(我本人):躺平教義第一條:「能配息,就別亂動。」
這些門派表面和平,實則心中各有敵意。價值派嘲笑技術派是玄學;技術派反嗆價值派只會看報表被套牢;總經派堅信未來可測……
而我ETF派的,笑而不語:「你們吵吧,我配息來了。」
【投資心法:門派是形式,心法才是根本】
投資的門派如江湖門徒,各有流派。但若沒有內功心法,即便再多招式也無法長期致勝。很多人只學到了表面技巧,卻沒有打好基礎心態。這就是投資中最常見也最致命的錯誤。
投資心法第一條:信念比預測重要。
市場短期無常,唯有信念讓你在大跌中不動如山。
投資心法第二條:長期策略勝過短線機運。
不要被一時的成功誤導,長期的複利才是你真正的武功心法。
投資心法第三條:生活規劃決定投資方式。
別人衝刺是為了夢想,你是為了退休養老,走的路本就不同。
【一夕致富的傳奇?聽聽就好】
市場上總有那種故事:「我表哥買生技股,一週賺兩倍!」「那個PTT大神當沖翻身買賓士!」
說真的,這些故事就像佛祖顯靈、土地公托夢——聽聽就好,不必當真。
你只看到他賺錢的那一刻,沒看到他賠錢的時候連房租都繳不出來。這種「一夕致富」的神話,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就像廟裡求財金中頭彩——可能發生,但絕對不是投資策略。
【我們都是迷信鴿——不管是哪一教】
心理學有個著名實驗:鴿子在吃到食物後,誤以為自己轉圈圈是召喚飼料的方法,從此天天轉圈修行。
投資人也差不多:
- 某年用技術分析賺了,從此覺得「黃金交叉」是天機密碼;
- 買ETF剛好漲,就信奉被動投資不問世事;
- 看到有人配息穩穩進帳,就覺得找到財富密碼。
說白了,我們都是披著理性外衣的迷信鴿,只不過各自轉著不同的圈圈罷了。
【我也是跌倒過的信徒】
當年剛入市,三天一本財經書、五天一個新方法,結果是怎樣?虧得不成人形。
我以為自己太菜、還沒「悟道」,直到有一天我停下腳步,專注簡單的ETF配息策略:不預測、不追高、領息就好。這才是真正讓我睡得著覺的修行。
【ETF教的內功心法】
- 配息不求多,只求穩:每月、每季收到一筆固定現金,比帳上浮盈更安心。
- 再投資是一種信仰:拿到配息後再投入市場,是複利的真諦。
- 資產配置就是風險管理:ETF不只是「全部都買」,更是「分散風險」的修行工具。
- 生活與投資同步調:退休要花多少錢?用配息反推本金配置,這才叫設計生活。
【ETF教也有分支門派】
別以為ETF教很單純,其實教內也是百家爭鳴:
- 月配 vs 季配之爭:喜歡每月發薪水?還是習慣一季一領?
- 高股息 vs 市值型:穩健現金流,還是長期市值增長?
- 單國 vs 全球配置:只買台灣股息王,還是全球收租族?
看似一致,其實心法各異。但只要心中有信仰,路就不怕走遠。
【財富自由的真理:看長不看短】
很多人說要追求財富自由,卻天天盯著今天漲幾點、明天會不會崩盤。
真正的財富自由不是靠短線暴擊,而是靠長期複利緩慢滾動,像佛珠一顆顆累積起來的。
不預測市場,只設計生活。
市場短期無常,但生活開支每月固定;短線是賭博,長線是規劃。
【投資門派之戰,其實是心態之戰】
你是哪一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正確的投資心態?
-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生活需求?
- 你是否清楚投資的目標?
- 你是否願意放下預測,擁抱系統?
真正的修行不是比誰更懂市場,而是誰能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結語:人生修行,投資是道場】
這幾年我越來越覺得,投資理財不是為了炫耀績效,而是為了過上更踏實的日子。修行不在深山寺廟,就在股市的漲跌中,在每天打開帳戶那一刻、在能不能安心入睡的夜裡。
人生與投資的共通點,就是:沒有絕對的聖人,只有願意持續修正的凡人。
📢 歡迎加入 ETF 教!
如果你也信奉穩定現金流、注重生活品質,而不是追求短線暴富,那你可能就是潛在的 ETF 教徒!
📌 歡迎在下方留言:你是哪一派的信徒?你有什麼樣的投資修行故事?
📌 分享給朋友,讓更多投資迷信鴿找到屬於自己的修行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