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跟薪資永遠都是連動的
薪資高才有消費能力撐起物價
物價高就需要薪資高才有人買得起
薪資低物價低就是未開發國家
薪資高物價高就是已開發國家
兩者中間是已開發國家,同步拉高薪資與物價
一般來說物價與薪資維持相同水平,產業鏈跟市場會較健全
一個地方如果物價高但薪資低,表示人口外流賺錢
只剩少部分人可以在本地消費
一個地方如果薪資高但物價低,表示進口便宜貨跟人力
同時低薪產業都外流,只剩高薪產業還在
這30年全球化之後,每個國家大概都在這幾種狀況循環
中國從低物價低薪,到中等薪資後進入陷阱
歐美高薪資,但物價靠中國便宜生產而降低
兩邊產生民主與專制矛盾,是全球化變成體制衝突的關鍵
中國薪資從文革後轉搞改革開放提升30年
習近平就以為可以靠中國製造2025打垮全世界
結果就是全世界要救自己的產業,通通退出中國製造
沒有世界級的外資,中國產業衰退薪資全面崩跌
結果就是物價太高沒人買,只好全部打折再打折
但是沒薪水就沒市場可以支撐,中國製造失去全球市場
最終結果就是物價只能全面下滑到改革開放前
你會不會說,那中國改革開放30年賺的錢
不就可以內循環維持薪資下去?
你忘了共產黨的本質就是貪污腐敗嗎?
沒錢大家一起窮,有錢就貪污讓子女去國外藏金庫
習近平一帶一路花了多少
黨員高官拿了多少才能進哈佛畢業典禮演講
浪費建設面子工程花了多少
30年改革開放也只是肥到共產黨
結果連馬雲口中的肥肉都要吐回來
你說外資走了沒人當傻金主
中國人靠共產黨能過好日子?
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國家體制無法進入已開發國家的廉潔與效率
結果經濟成長期過了,就得摔落地面重新開始
中國人還可以吃土活下去?那是大饑荒文革死了幾千萬人
武漢肺炎死了多少中國人,中國人還要回去吃土的年代嗎?
物價跟薪資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ob Chen的沙龍
126會員
937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5
悲傷五部曲:
1.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2. 憤怒(Anger)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
4. 沮喪(Depression)
5. 接受(Acceptance)
解嚴五部曲:
1.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否認有228,否
2025/06/05
悲傷五部曲:
1.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2. 憤怒(Anger)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
4. 沮喪(Depression)
5. 接受(Acceptance)
解嚴五部曲:
1. 否認/隔離(Denial & Isolation)
否認有228,否
2025/05/28
新北市有18個行政區,共有22條中正路?截至2023年初,台灣共有316條中正路,其中台南就有38條,位居第一。大家還在紀念蔣萬安的阿祖。
台灣人要拿回自己的名字,不是蔣介石的名字,真正的解嚴,解除中正路戒嚴。
全國中正:
★基隆市中正路、中正區
★臺北市士林區中正路、北投區中正街
★新北市永和
2025/05/28
新北市有18個行政區,共有22條中正路?截至2023年初,台灣共有316條中正路,其中台南就有38條,位居第一。大家還在紀念蔣萬安的阿祖。
台灣人要拿回自己的名字,不是蔣介石的名字,真正的解嚴,解除中正路戒嚴。
全國中正:
★基隆市中正路、中正區
★臺北市士林區中正路、北投區中正街
★新北市永和
2025/05/11
你以為台灣已經解嚴30多年了嗎?
在苗栗還沒,在新竹還沒,在花蓮還沒
在基隆還沒,在桃園還沒,在台中還沒
在新北還沒,在金門還沒,在馬祖還沒
在彰化還沒,在台東還沒,在台北還沒
在原住民還沒
你以為可以投票了,就是解嚴
但當你要罷免時,才發現其實還在戒嚴啊
所以想要真的解嚴,那就把他罷下來
換一個
2025/05/11
你以為台灣已經解嚴30多年了嗎?
在苗栗還沒,在新竹還沒,在花蓮還沒
在基隆還沒,在桃園還沒,在台中還沒
在新北還沒,在金門還沒,在馬祖還沒
在彰化還沒,在台東還沒,在台北還沒
在原住民還沒
你以為可以投票了,就是解嚴
但當你要罷免時,才發現其實還在戒嚴啊
所以想要真的解嚴,那就把他罷下來
換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經濟日報> 陸製造業景氣連二月萎縮 專家:需求收縮問題嚴重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與5月一樣是49.5,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不佳;同日公布的6月非製造業(服務業)PMI為50.5,比5月下滑0.6,顯示服務業擴張

<經濟日報> 陸製造業景氣連二月萎縮 專家:需求收縮問題嚴重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與5月一樣是49.5,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不佳;同日公布的6月非製造業(服務業)PMI為50.5,比5月下滑0.6,顯示服務業擴張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前陣子看到外媒報導,台灣的薪資從2012~2022的十年間雖然上漲,但是可以喝到的國民美食珍珠奶茶,從1097杯下滑到了853杯,你有沒有想過購買力下降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透過閱讀「貨幣縮水」可以知道購買力的下降主軸是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多,我認同書中所提的購買力之所以會下降主因是地球上的
前陣子看到外媒報導,台灣的薪資從2012~2022的十年間雖然上漲,但是可以喝到的國民美食珍珠奶茶,從1097杯下滑到了853杯,你有沒有想過購買力下降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透過閱讀「貨幣縮水」可以知道購買力的下降主軸是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多,我認同書中所提的購買力之所以會下降主因是地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