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軌跡:從老站記憶到綠之丘漫遊——高雄車站的華麗變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年高雄的轉變,身為在地高雄人非常有感,對於我們的城市不斷蛻變感到無比驕傲。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刷爆社群的全新地標——高雄車站「綠之丘」!

🌆 夕陽下的夢幻視角

當太陽緩緩落下,天空被染成一片金黃、橙紅,與藍色的夜幕漸漸交織,那個畫面簡直美得令人屏息!在那個當下我,只想用我的眼睛好好的欣賞這一刻,站在綠之丘上,視野非常開闊,可以眺望柴山、85大樓,甚至路上的人車都一覽無遺。很享受置身其中,搭配著晚風輕輕地吹過,真的有種「漫步在雲端」的浪漫錯覺。

🌿 城市裡的深呼吸空間

一直以來,高雄車站周邊都是車水馬龍。而綠之丘的出現,為這個繁忙的交通樞紐帶來了一片難得的靜謐與綠意。讓來往的人們都能在這裡找到一處可以放鬆身心、深呼吸的空間。

黃昏景色

黃昏景色

「綠之丘」啟用後:

  1. 多層次綠化空間: 啟用之後,將原本地下化的車站頂部轉化為一片廣闊的空中花園。從昔日的鐵軌與鋼筋水泥,搖身一變成為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休憩區。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質變。
  2. 天際線與地標: 荷蘭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雲朵天棚、流線型的步道與獨特的綠化景觀,讓綠之丘成為高雄新的視覺焦點和城市地標。夜晚燈光亮起,更是增添了都市的浪漫氛圍。
  3. 結合交通與休閒的多功能場域: 綠之丘不僅是車站的延伸,更是一個可以從高處俯瞰高雄市景的觀景平台,甚至規劃了全台唯一的「空中自行車道」,讓交通與休閒功能完美融合。

📍 探訪資訊:

  • 地點: 高雄車站上方 (近高雄捷運R11高雄車站)
  • 推薦時間: 黃昏時分,可以欣賞到絕美的日落與夜景交織。
  • 交通: 捷運、公車、台鐵皆可抵達,交通超級便利!

如果你還沒來過,真的非常推薦找個時間來走走!親身體驗一下高雄這座城市的蛻變,感受「綠之丘」帶來的獨特魅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津哥-島民生活
1會員
5內容數
美好的事情已經在路上了,看海是我的日常,搭渡輪是我的習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85大樓擁有絕佳的高雄市景和高雄港景觀,特別適合欣賞夕陽、晚霞和夜景。門票價格實惠,是個值得一遊的景點。期待未來有人能接手重新開放觀景臺。
Thumbnail
85大樓擁有絕佳的高雄市景和高雄港景觀,特別適合欣賞夕陽、晚霞和夜景。門票價格實惠,是個值得一遊的景點。期待未來有人能接手重新開放觀景臺。
Thumbnail
這次南下高雄主要的目的地就是「高雄旗津燈塔」 網路上看到訊息,看到風景照片,很喜歡很嚮往。 因為六月真的太熱了,大約下午1點就到高雄, 好不容易等到夕陽西下,黃昏時刻 終於來到旗津。 其實高雄我們常來,也來過幾次旗津 風車公園。海濱公園。旗津老街。都是知道的。 這次就不去了, 直
Thumbnail
這次南下高雄主要的目的地就是「高雄旗津燈塔」 網路上看到訊息,看到風景照片,很喜歡很嚮往。 因為六月真的太熱了,大約下午1點就到高雄, 好不容易等到夕陽西下,黃昏時刻 終於來到旗津。 其實高雄我們常來,也來過幾次旗津 風車公園。海濱公園。旗津老街。都是知道的。 這次就不去了, 直
Thumbnail
北漂前拍下的照片展現了高雄旅運中心港邊海岸線的風貌,未來將成為一個重劃區,期待通通蓋成大樓後的天際線。建造過程中由鳳梨變成像躍起來的海豚,展現了時光的變化。
Thumbnail
北漂前拍下的照片展現了高雄旅運中心港邊海岸線的風貌,未來將成為一個重劃區,期待通通蓋成大樓後的天際線。建造過程中由鳳梨變成像躍起來的海豚,展現了時光的變化。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讓大家回味一下鳳山月台還在地面的時候,以前會來這邊都是為了逛大潤發跟迪卡農,剛好拍到柴聯自強號進站,當時因為台東段還沒電氣化,都是柴油的跑,另外PP自強號未來也都會被EUM3000取代嗎?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